單身朋友的不離不棄,讓為母之路不孤單。

單身朋友的不離不棄,讓為母之路不孤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的一位單身朋友在看了我的育兒文後,經常給我回饋,都讓我覺得她好懂、能理解。她也會將我的文章轉寄給剛好有需要的朋友,甚至跟我多要文章,好讓她用來幫助正在關懷的年輕人或小家庭。



有次我開玩笑回她:「你好懂喔!你根本是媽媽吧!」她回我:「因為我有你們這些媽媽好友啊!」這是一種生命的連結、影響力的流通,彼此祝福,進而祝福別人的友誼關係!



如同媽媽好友成為她的祝福,擴展她的視野與影響力,同樣的,我的單身朋友也成為我的祝福。單身朋友的不離不棄,讓我的為母之路不孤單。說「不離不棄」似乎太誇張,但對我來說,確實如此。



相信不少女性在成為媽媽後,都曾面臨維繫過往友誼的不易,其中因素不外乎是單身朋友和自己的時間表、生活圈、關心的話題不再相同。加上幼兒媽媽生活忙碌,時間化為碎片,漸漸變成了「很不好約」的對象。即使約了,也得帶上孩子,很難回到過去自由自在、說走就走的姊妹淘行程模式。若非雙方刻意努力,我個人覺得很容易漸行漸遠。這是現實,但這很可惜,因為我們其實可以成為彼此的祝福。



當然,媽媽與夫妻好友、長輩對我是不可或缺的,能提供我許多實際的育兒經驗、心理支持與榜樣。但我也感恩我有好幾位願意和我一起努力的單身朋友。



有位朋友把我們一家當作是她認領關懷與代禱的家庭,她視為自己的一份責任。有位朋友對我們一家四口都有所認識,都有話聊。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要去外縣市探望老友,她主動以我方便的時間為主,她說自己單身,時間相對彈性。有一次,一位朋友因工作來到我家附近,正想著聯絡我來順道探望,竟巧遇帶著孩子正要出門的我,於是,我們一起在公車站牌旁有一段分享與禱告的時間。



不少單身朋友很體貼、又成熟,她們表達友誼的方式很有智慧,例如:想約我聊聊、諮詢或見面時,總會「提前」詢問我方便的時間。我曾對一位朋友表達抱歉,因為忙碌而沒有關心她更多,她回我:「你的家人都需要你,沒關係的!」有位朋友若來台北,總會問一下是否方便探訪我,無論我回應是什麼,都無妨。職場上的同事則會不時地請先生帶回辦公室裡的小點心,讓在家的我和孩子們也能享用到。有位朋友特別表達想請我們一家吃個大餐,她說:「你們用心服事上帝,需要鼓勵和好好休息。」有些朋友忠實地為我們一家禱告,持續支持我們的服事。她們的方式都讓我感到被鼓勵,而不是壓力。



她們讓我看見,單身者可以成為家庭的夥伴,一樣可以委身於家庭,特別是上帝國度的大家庭。單身者也能為人捨己、付出,可以活得很完整、成熟、喜樂、有影響力!她們清心守候與敬虔的生命,是我在忙碌育兒生活中的榜樣。聆聽她們的職場故事與生活近況,我能暫時脫離媽媽的角色,並和社會接軌;反之,了解我的家庭生活及育兒成長,則讓她們對婚姻的真貌有所認識,更知道如何預備自己。



知道自己當媽媽後仍然有朋友,是很得安慰的事。當然,互動的形式與頻率勢必有所改變,但彼此的心意可以不變,依然在人生道路上同行。



婚姻家庭的價值固然不容置疑,但我認為,清心守候的單身者也值得被尊榮。兩者一起委身在上帝國度的大家庭,彼此扶持,貢獻不同的影響力,我想,會是這個社會很美的祝福!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聖經. 希伯來書 10:24 )

avatar-img
兩寶媽讀生活寫生活
5會員
107內容數
我是平凡的二寶媽、基督徒。婚後的備孕之路遠比想像的艱難與漫長,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分別在38歲及41歲時生了兒子和女兒,開始了高齡育兒之路。 願和您分享我和孩子、先生及上帝一起成長的小故事,讓人生不只是「過生活」,更像是「讀生活」。 歡迎您來逛逛,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這天我在教會的兒童詩班司琴時,一位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兩腳穿著不一樣的襪子,而且他很自在、開心。我心想:「他真是有著自由的靈魂啊!」這個思緒隨著我來到了接下來的主日崇拜。 在敬拜中,我腦海突然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樣貌。我覺得我似乎就像那一個套一個的「俄羅斯娃娃」,
期中考前一晚,兒子就寢時在床上唱著歌,儼然不像考生,於是我打開房門問他緣由。他表達自己期待考試,因為可以試試看自己能答對多少。我對他這種心態很感興趣,便和他聊了幾句。 他說自己不緊張,因為「沒考一百分也沒關係啊!」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這天我在教會的兒童詩班司琴時,一位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兩腳穿著不一樣的襪子,而且他很自在、開心。我心想:「他真是有著自由的靈魂啊!」這個思緒隨著我來到了接下來的主日崇拜。 在敬拜中,我腦海突然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樣貌。我覺得我似乎就像那一個套一個的「俄羅斯娃娃」,
期中考前一晚,兒子就寢時在床上唱著歌,儼然不像考生,於是我打開房門問他緣由。他表達自己期待考試,因為可以試試看自己能答對多少。我對他這種心態很感興趣,便和他聊了幾句。 他說自己不緊張,因為「沒考一百分也沒關係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