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點賣給雅虎,到立足全世界!透過發展歷史看Facebook經營理念|趕快tech我 EP4.2.2

從差點賣給雅虎,到立足全世界!透過發展歷史看Facebook經營理念|趕快tech我 EP4.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從Web1到Web3的沿革,最後提到元宇宙是Web3最顯著的應用之一,而說到元宇宙這個概念,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近年來改名的公司──Meta Platform,這個名字的發想,就是來自於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e,而它的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社群平台霸主Facebook。不過在介紹究竟為何要改名前,我們必須先回到2003年的10月。

Meta 公司簡介

Meta 公司簡介

創立初始

一個差點被哈佛退學的大學生

哈佛大學示意圖

哈佛大學示意圖


2003年,馬克祖克柏當時還只是哈佛大學的學生,他駭入了哈佛的系統,將學生宿舍門卡的照片拷貝下來,並撰寫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將兩張照片並排,讓使用者選擇比較「火辣」的相片。

事情很快就讓哈佛發現,校方立即強制關閉這個網站,並指控祖克柏刻意破壞安全、侵犯個人隱私,決定將他退學,不過,後來哈佛收仍回了這些指控和處分。

而祖克柏也重新動起了腦筋,在藝術史期末前,以Facemash為基礎做了一個社交讀書工具,上傳了500張羅馬歷史相關圖片到一個網站上,在每個圖片下設有留言區,讓學生能夠自由分享筆記,而這個網站,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Facebook前身。


從哈佛出發紅遍長春藤

2004年祖克柏和他的室友們創立了社群平台TheFacebook,不過,和我們現在使用的Facebook不同,這個軟體最初只設計給哈佛的校內學生,讓學生有自由發表言論的平台。

然而,上線不到一個月,哈佛就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註冊,也因此讓周邊學校的學生開始希望能夠使用這個軟體,於是TheFacebook從波士頓一帶開始爆紅,各大常春藤名校也緊接著紛紛加入這個發燒行列,最後,TheFacebook正式改名Facebook並遷至矽谷。

開放給大眾

差點賣給雅虎的Facebook

Facebook當時在社群軟體中獲得大學生青睞的關鍵之一,是對於隱私權的保障:只讓特定用戶註冊,甚至傳訊息只能傳給同校的人。

然而,大學市場終究會面臨飽和,因此,Facebook決定將用戶註冊限制下放到高中、職場,表現卻不盡人意,祖克柏甚至曾想將Facebook賣給當時的雅虎,而就在Facebook面臨用戶數量成長困境時,一個充滿爭議的改造,重新扭轉了局勢,不過在說到這個改造前,首先要提到的是奠定Facebook現在樣貌的重要功能:動態消息。

在TheFacebook時代的Facebook,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檔案,使用者必須要一個一個點進去才能看到其他朋友的動態(就像是名片一樣)。

然而,祖克柏認為這種方式非常不直觀,且吸引力不足,於是他就藉由過去在Facemash學到的經驗:人們愛偷窺的程度超乎想像,重新設計了Facebook,將好友的動態集中在首頁,也就是我們現在很習以為常的樣子。

Facebook示意圖

Facebook示意圖

首次公關危機:化危機為轉機

這個新改造在半夜推出時,Facebook所收到的第一個反饋是「去他媽的迷你消息」,之後也引發許多人組成類似「還我之前的Facebook」的社團,以表示抗議,甚至還有大量的抗議信寄到Facebook,堪稱Facebook第一次公關危機。

儘管面臨大量使用者的抗議,諷刺的是,使用者在Facebook的停留時間不減反增。這讓Facebook發現,如果推出的產品涉及重大隱私議題,仍舊可以照樣推出,因為就算危機爆發了,透過事後解決問題,Facebook還是能讓大眾買單這個服務。

經過這樣的轉折後,在2006年,Facebook決定開放註冊限制,而這項舉動更是反應Facebook經營哲學出現重大改變,拋棄原本的隱私權保障,轉變為任何表示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都能註冊的熱門網站。

到了2008的6月,Facebook正式推出中國、香港和台灣三地各自的中文版,企圖將其版圖擴張到華人世界。此後Facebook的流量穩定成長,到了2011年在美國已經成為造訪量僅次於Google的網站。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7K會員
435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過去幾年,我們經常能夠接觸Web3這個詞,科技巨頭Meta就曾在對外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已經利用多年來在區塊鏈技術中的耕耘,為Meta建立全方位的能力並推出新產品,例如NFT。您可以期待我們在Web3領域探索更多可能。」, 今天,這篇文章將會與你一同認識Web3的起源和發展。
2004年Google上市後,開始用力開發產品線,許多我們熟悉的Google產品們都是在這個時期開發的:首先,受大家廣泛使用的Gmail就是在這個時候的開創性產品,在那個年代Gmail是第一個以GB當作是儲存空間的單位;再來,還有Google Maps,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街景服務和導航。
上回我們說到了在公平競爭的狀況下,企業達到壟斷地位其實是一種經濟獎勵🙌而說到了壟斷一詞,我們總是難免想到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Google啦~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講到底Google如何壯大、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子的!
壟斷(monopoly)指的是一家企業在某個特定市場上,享有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司本來就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因為更好的產品和創新「贏」來壟斷時,這是「市場競爭」下的合理產物,也是市場競爭下的最佳化結果。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追求壟斷是會更加帶動產業競爭與進步的。但倘若谷歌過度追求壟斷,導致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抑或是法規限制過嚴,降低企業持續發展的誘因,這兩者都會導致公司不再創新,也會影響到其他傳統產業的生存。
過去幾年,我們經常能夠接觸Web3這個詞,科技巨頭Meta就曾在對外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已經利用多年來在區塊鏈技術中的耕耘,為Meta建立全方位的能力並推出新產品,例如NFT。您可以期待我們在Web3領域探索更多可能。」, 今天,這篇文章將會與你一同認識Web3的起源和發展。
2004年Google上市後,開始用力開發產品線,許多我們熟悉的Google產品們都是在這個時期開發的:首先,受大家廣泛使用的Gmail就是在這個時候的開創性產品,在那個年代Gmail是第一個以GB當作是儲存空間的單位;再來,還有Google Maps,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街景服務和導航。
上回我們說到了在公平競爭的狀況下,企業達到壟斷地位其實是一種經濟獎勵🙌而說到了壟斷一詞,我們總是難免想到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Google啦~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講到底Google如何壯大、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子的!
壟斷(monopoly)指的是一家企業在某個特定市場上,享有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司本來就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因為更好的產品和創新「贏」來壟斷時,這是「市場競爭」下的合理產物,也是市場競爭下的最佳化結果。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追求壟斷是會更加帶動產業競爭與進步的。但倘若谷歌過度追求壟斷,導致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抑或是法規限制過嚴,降低企業持續發展的誘因,這兩者都會導致公司不再創新,也會影響到其他傳統產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