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書四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不是單純叫將軍上去殺敵,贏了算我的。

武帝當時讓一個名叫楊僕的官員,負責整理過去跟兵法相關的文章圖書。但並未完成。後來到漢成帝時,才由另一個「任宏」校閱宮廷典藏兵書,定為此四大類。

這些典藏,是劉邦時代傳下來的。

當時是張良跟韓信負責整理,原有一百八十二人的著作……整體的文章數當然更多。

韓信是兵法大家,張良更學究太公兵法。在他們兩個人的「去蕪存菁」之下,只留下了三十五人的作品,認為是可用可參考的。

一統天下的劉邦要整理這些幹嗎?

要好好收起來。

秦始皇收兵器,小道。

劉邦從知識層面著手,要封殺地方叛亂的能力。

可惜亦可喜,劉邦去世後不到二十年,呂后執政下,呂氏宗親又把兵書取了出來。不分整理版還是刪除版,大家都要好好讀一讀。

所以張良韓信等於白做工了。

經過楊僕任宏的再次編集,這次留下了五十三人的作品。

第一類型:權謀。

權謀是兵法正道: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

內容包含了其他三種,大概就像獨孤九劍總綱一樣。

「權」就是以正守國。

也是這一派最重要的概念。

什麼意思?

好好管理國家,就是兵法的大道。

只要翻過《孫子兵法》,《吳起兵法》,都可以發現他們是從「管理」開始談起的。

權謀派十三家,自然包括了孫武,吳起。其他也多是名人:孫臏、龐煖、商鞅、越國大夫范蠡、文種。可見秦漢對於勾踐稱霸,也是非常認同的。

不出意外,最後當然也收錄了韓信的著作。

張良則沒有寫兵法,他修道人。

第二類型:形勢。

判斷形勢,迅速出擊,讓敵人無法捉摸。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就像權謀派收錄了韓信,形勢派也有一篇「項王兵法」。

項羽治國管理是沒三小路用,但輕兵疾襲,從局部戰到區域戰,項羽肯定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不過最具代表的,當是《尉繚子》。

《尉繚子》開篇跟孫武他們講管理不同,他認為人的因素很重要沒錯,但那沒什麼好說的。

判斷天時地利,尋求勝機,才是大將當為。

簡單說,兵權謀是要求你當個全才,水到自然渠成。

兵形勢則是「第一次當將軍就上手」系列。

(趙括表示哭哭喔)

順帶一提的是,這個系列以「楚」兵法與「蚩尤」兵法為首。

可見得秦漢時期,人們也同意蚩尤應該是南去了。而這種風雷之陣,就是蚩尤把黃帝打得希哩嘩啦的戰術了。

第三類型:陰陽派。

「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陰陽派的概念,其實在《尉繚子》也能看到。尉繚認為,刑德是天命,人力不可控。但這一派當然就是覺得: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同樣的,這麼神神道道的東西,就沒什麼歷史名人你我認識。

神話名人倒是不少。

比方神農氏,黃帝,還有黃帝大將風后。

說到風后有沒有想到什麼?

提示一下,後來就有很多人認為,諸葛亮也是兵陰陽一系。

沒錯,風后八陣圖。

葛亮的成名絕技。

晉人馬隆還原過,並且被記錄在史書上。用法跟《三國演義》類似,是包圍跟迷惑敵人。

不過就出土的《風后八陣圖》來看,原始的型態比較像是由八個不同的陣勢保護將帥,來應對專門趁虛而入的蚩尤兵法,倒也是挺有道理的。

最後的小八卦是,儒家亞聖孟子也被收錄在兵陰陽一派中喔。

漢代還沒亞聖的稱呼,不過,老孟的中心思想不是「仁者無敵」嗎?乍看之下,好像應該是權謀派。但其實孫武並不會說,當個好國君,打仗自然贏。

《孫子兵法》本身就是講究各式各樣的「方針」,來達到國富民強的效果。

相對來說,單純指稱國君有「仁」,戰無不勝的孟子,倒真是相當符合兵陰陽的定義。

最後一類:技巧。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戰鬥的技術,製造使用戰具的方式,這個單獨分出來一類其實有點特別。跟其他三派大道理相比,兵技巧大概就是個吸塵器使用說明書而已。

絕大部分都是「射法」。

這裡也包含了李信家傳到李廣的「射藝」。

換個角度看,漢成帝時代,也就是王莽一家崛起的年代。

雖然獨尊儒術是王莽幹的,但他能以儒立身,就足以說明當時儒家的社會朝廷影響力是有的。

此外,劍道手搏之術也不分家雜取成篇。

不過要說兵技巧中的代表人物,那應該是伍子胥了。

二十世紀出土的伍子胥兵法:「蓋廬」,有人認為相當大的篇幅是兵陰陽系列。整體思想上也偏兵權謀……不然他怎麼會推薦孫武。

共九篇,但《漢書》當時記錄五子胥兵法共十篇。

(蓋廬其實就是指吳王闔廬)

所以基本上有兩個想法。

一是開宗明義篇,失傳。

二是伍子胥的思想,在於天地為器。

注意了,兵陰陽其實是「導天」。

而不是「用天」。

同時也不排除,伍子胥是拿「天」來比喻技巧之道。之前也讀過射術大師以君臣國家來比喻用弩之道的。

好啦,這個兵書四種,或有人說兵家四派的基本介紹就到這裡了。

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更多資料,我說的未必也就準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enhsi li-avatar-img
2024/10/22
頗有經史子集四類的感覺。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9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Thumbnail
第四十四章 混元一氣 台上的劉邦見此是大大鼓掌,不過眼前這個人面生他一點都不認識,轉頭向一旁的蕭何詢問這人是誰,蕭何指他是先前從楚軍那邊投靠的人,在楚軍只是擔任一個普通的大戟士!可頗有才幹⋯蕭何才推薦他今日上來,劉邦聞言是搖搖頭嘆氣,這人擁有這樣的身手分明是個人材卻不被重視! 『一個時辰後⋯』
Thumbnail
第四十四章 混元一氣 台上的劉邦見此是大大鼓掌,不過眼前這個人面生他一點都不認識,轉頭向一旁的蕭何詢問這人是誰,蕭何指他是先前從楚軍那邊投靠的人,在楚軍只是擔任一個普通的大戟士!可頗有才幹⋯蕭何才推薦他今日上來,劉邦聞言是搖搖頭嘆氣,這人擁有這樣的身手分明是個人材卻不被重視! 『一個時辰後⋯』
Thumbnail
大漢天威的楚漢相爭篇,已經告一個段落了。 隨著項羽死亡,劉邦稱帝,大家的一舉一動,就開始有了許許多多比戰功還重要的記事。 蕭何,是戰爭時,漢軍最重要的後勤指揮官。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所學的並非儒學與方術:擅長這兩種學問的人,原則上避不開焚書坑儒的迫害。 除非你躲進桃花源隱居了。
Thumbnail
大漢天威的楚漢相爭篇,已經告一個段落了。 隨著項羽死亡,劉邦稱帝,大家的一舉一動,就開始有了許許多多比戰功還重要的記事。 蕭何,是戰爭時,漢軍最重要的後勤指揮官。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所學的並非儒學與方術:擅長這兩種學問的人,原則上避不開焚書坑儒的迫害。 除非你躲進桃花源隱居了。
Thumbnail
楚漢相爭,有三大決勝要點。 諸侯外交。 戰力士氣。 民心所向。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原本是相當強悍的外交優勢。可他太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了。 項羽少年時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他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個被人們傳誦為暴虐、勇猛、不智的一代霸王。其實心裡頭萌芽著民主的革命
Thumbnail
楚漢相爭,有三大決勝要點。 諸侯外交。 戰力士氣。 民心所向。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原本是相當強悍的外交優勢。可他太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了。 項羽少年時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他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個被人們傳誦為暴虐、勇猛、不智的一代霸王。其實心裡頭萌芽著民主的革命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