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軍隊的規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孫子兵法說,要用文字來訂定規矩。

孫武大師如此強調的原因是,文字是「契約」。軍隊的法制,就是將軍跟士兵們之間的契約。

能夠履行契約的將軍,士兵才會服從他。

你如果只是愛護士兵,很願意聽士兵們說話,結果士兵們亂起來你根本無法制止,就像被寵壞的兒子一樣。

為人父母戒之慎之。

姜太公也說,練兵,就是要從他們的吃飯睡覺一舉一動開始練,才能得到徹頭徹尾服從命令的士兵。

當過兵的都懂。

順帶一提,周朝的教育體系是以學校教鄰長,鄰長教居民。

軍隊也一樣要是這種老鼠會機制:「先讓一個人學會,讓他去教十個人。這十個人再分別去教十個人……最後三軍大戰,你只需要對剛開始的那個人下命令就可以了。」

好啦,回到司馬穰苴的故事。

這當然是從《史記》抄出來的,杜佑沒以為自己掰個春秋故事大家都會鼓掌。但也做了一些敘述上的修改調整。

不過我們現在看他的版本就好。

話說晏嬰此人雖矮,可是三朝丞相,景公時不是第一代,是第三代,放屁比雷都響。齊景公自然是找來了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說:「我只是個卑賤的士兵,您把我從軍隊中特別挑出來,其他人也不會聽我的。可以的話,希望您派遣一個有聲望的貴族,來監督軍隊。」

嗯,言之有理,齊景公就找來了「莊賈」,跟司馬穰苴打個招呼這樣。

司馬穰苴就跟莊賈說,日正當中之時,我們在軍門碰面吧。

說完,司馬穰苴就回到軍營,命人開始計時。

太陽一點一點的走,沙漏裡的沙子一啪啦一啪啦的落下。

一直到傍晚,莊賈大人才悠悠到來。

司馬穰苴問:「為何這時候才來?」

莊賈說:「抱歉啦,就其他大官還有親戚知道我要去打仗,都來送行,就拖到了時間。」

司馬穰苴說:「身為將領,接受命令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忘記自己有家。來到軍中,更要忘記自己有親人。一旦聽到戰鼓響起,甚至應該忘記自己是個人。」

「現在敵國深入我境內,國內騷動不安,士兵隨時暴露在危險之中,主公睡不好吃不下,所有人的安危與期望都繫在你我身上,你跟我說什麼送行?軍正何在?」

司馬穰苴叫來了軍法官,道:「約定時間而未到,按軍法如何處置?」

軍正答:「當斬!」

好,司馬穰苴就斬了莊賈,提頭繞行軍營示眾。

這就跟孫武練兵的故事沒兩樣,大家都震驚了,知道這個新將軍是個硬的,此後軍令莫敢不從,終於順利打退了燕晉聯軍。

《史記》的版本要生動複雜的多,司馬遷作為史上第一小說家豈是浪得虛名。

不過不管《史記》還是《通典》,司馬穰苴還是孫武,他們都沒有事先告訴人家,違反軍法是要斬首的。

這就是軍隊的本質,與國家政府的差異性。

當商鞅變法,徙木立信的時候,是要先告訴大家:「照做賞五十金」的。那是真正為了建立信用的作法,而軍隊不是。

軍隊的做法就是威嚇。

他不讓你衡量犯小錯有什麼小懲罰,就是嚇你,讓你從最小的地方都不敢違背。

也不會告訴你,立下功勞有多的獎賞:誰知道可以搶到多少東西?

就是讓你知道,立下功勞會有獎賞。

如此而已。

那孫武在說的「契約」是什麼?

不是賞罰,其實如果你記得孫武練兵的故事就會知道了。

打了左邊的鼓,你們就要向左轉。

這才是將軍跟士兵要建立起來的規矩。

對了,司馬穰苴就是《司馬法》的作者,不是他自己寫的。一開始就是齊國的威王找人整理司馬穰苴的用兵之道。

但僅僅是到漢朝,司馬遷就說世上很多《司馬法》了。所以今本到底是不是原著,也很難說。

講起這個軍隊的規矩,光提孫武跟司馬穰苴是不夠的。

春秋戰國,就還有吳起這個大師呢。

吳起的規矩是這樣的。

矮子,拿矛戟在前面。
高個,拿弓弩在後面。
強壯的,要負責舉大旗,倒了兵就散了,不可不慎。
勇敢的,則是鼓手,兵兇戰危也絲毫不能亂。
身體比較弱,不堪操持兵器,去負責後勤。
比人家聰明的,統統到我大帳來做謀士。

孫臏也出來嘴一下,這個叫騎兵十利。

一,對敵的時候能搶先抵達。
二,敵軍有空虛之處,能夠快速轉移攻打。
三,敵人戰敗四散逃竄,騎兵跟著散下去馬上能追到。
四,跟敵人一交鋒就退走,讓敵人疲於奔命。
五,斷絕敵方後勤支援的道路。
六,搶佔關卡渡口據點,奪取橋梁。
七,在敵軍還沒整頓好之前,打他個花開富貴。
八,敵軍休息的時候,也是打他個花開富貴。
九,燒糧草,驅逐市集跟居民的好幫手。
十,面對農田荒野,也能很快找到敵人隱藏起來的東西。

一言以蔽之,孫臏說的不是我說,騎兵就是「離合之兵」。聚集跟分散都很快速且具備作戰能力,機動力跟戰力都較強的意思。

你可能會覺得,孫臏明明是戰車時代的人,嘴這個有道理嗎?

反過來說,如果當時他就注意到,棄車從騎能發揮更大威力,那成為當代頂尖謀士也是合理的吧?

雖然說春秋戰國,中國已經進入了歷史時代。但或許還是要怪一下秦始皇,把秦朝以前的記錄,都搞成了阿媽的故事。

細節沒有,傳說居多。

所以這邊我們再看一個《孟德新書》。

就是那個人妻殺手寡婦救星曹操,字孟德。

曹操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略家兼政治家,首先你可以從他的軍令中發現,時代的進步。

曹操的將士,在行伍之間不可以把弓弩拉開。如果是為了調校,也不可以裝箭……違反者鞭兩百,收押。

用槍要領耶我咧個去,而且曹操就直接把罰則寫出來了。這樣的規範,相信對他軍農合一的體制,是有幫助的。

還有比方軍營中不得屠宰動物來販賣,都督不糾正這個行為同罪。

行軍的規定繁複我就不錄了,那他也有規定,農田的五種作物跟一些果樹是軍人不能侵犯的。

給曹操點一個讚。

此外,他還有船戰號令,人家玄武池練兵可不是練本能的。不過也就是那種一鼓預備,二鼓登船準備出發,三鼓按陣型前進。

前面那些都還是打一打之類的刑罰,船戰令你違反了就是斬首。

同樣的,也有步戰令,更詳細的多。這邊顯示出曹操的部隊是以步騎混合編制為主。

結陣的時候,則由斥侯在四方立旗,讓將領評估陣形運用。不要小小一條通道你給我來個鶴翼陣之類的。

布陣對敵,也不是什麼先鋒校尉說了算,你要把你的陣形戰術送給主將,確認之後才能進行。

有不遵從號令的情況,上級可以當場斬殺下級軍士官。

各個陣地曹操也會派督戰,隨時準備接管不服號令的部隊。

騎兵一律分四隊,在軍兩側。

前陷陣後遊騎……你也想到了對不對?陷陣是騎兵,一整個營都是陷陣,高順能不屌炸天嗎?

好,還有騎兵跟步兵的陣形不能互相干擾,將軍可以用特殊命令讓騎兵衝出去單獨作戰。

一旦進入混戰狀況,就自由作戰,可以不受前面的條文約束。

此外更有種種細節,不一一詳述。

你怎麼看?我看曹操真的有夠帥,乾脆不要管《通典》,去找曹操的軍令出來翻可能更精彩。

超世之傑非常人,真不是吹耶。

你知道《孫子兵法》這種東西的細節有限,實際運用也要考慮到時代差異。

我覺得那個感覺就像說《孫子兵法》是相對論。

然後曹操根據相對論做出了原子彈。

不過時代在進步。

相對於唐朝來說,曹操已經是三百年前的人了。

下回,就讓我們來看看,李靖的兵法又能有多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9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起穿着儒者的衣服,带着用兵的计策来见魏文侯。 文侯说:“我不喜军事。” 吴起说:“我预见到
Thumbnail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起穿着儒者的衣服,带着用兵的计策来见魏文侯。 文侯说:“我不喜军事。” 吴起说:“我预见到
Thumbnail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Thumbnail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Thumbnail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