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料敵制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知道我自己的狀況,可以用來安排進攻。但不知道敵人的狀況?你的勝率只有一半。

知道敵人的弱點,但不知道我自己的弱點,勝率同樣只有一半。

知道敵人的弱點,也全盤了解我軍的情況,但卻未能探究地形,那勝負同樣在未定之天。

所以說,了解兵勢的人,用兵不會遲疑。

將軍如果不能了解敵人,以少數兵力試圖包圍,以弱勢硬碰強勢,不懂得調整自軍的陣勢鋒銳……

就是輸一條路。

料敵制勝,要計算最不可能的可能性。

有利跟有害的局面。以及距離跟時間。

施展計策,首重試探對方的計劃。

部隊移動,來觀察對方的動態。

根據地形,推測對方的戰意。

適度交鋒,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弱點。

當你擁有足夠的情報,那麼以下五點是勝利的機會:

「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知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什麼情況可以戰,什麼時候不行。

不論手上兵馬多少,都能取得優勢。這個就是孫臏「以上駟對中駟」的戰術。

還有將士同心,以我有法度之師擊敵無法度之兵,君王不干涉戰場三點。

對,這段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部分。

接下來,杜佑摘錄許多料敵制勝的故事。

春秋晉國欲伐虢,大夫士蒍說,不可。

這個不可是不可以打贏的意思。

士蒍說,虢公為人驕傲,他一旦打贏,就會自以為天下無敵,失去支持他的百姓。等到他身邊沒人了,才是消滅他的良機。

後來,秦國伐晉。

晉將趙盾決定採用屬下的計謀,堅守不出。

秦國遠征至此而對方不戰,就問之前投靠到秦的晉國大夫。

大夫說,出這個點子的傢伙,跟晉公的女婿趙穿不好,我們可以去攻打趙穿佯敗。

秦軍按計行事,趙穿嘗了甜頭,便下令追擊。

可晉軍按兵不動,趙穿回來就大罵說什麼爛計策守個屁,秦軍那麼遜,想立功勞的跟我來。

趙穿不聽勸告,再次出兵。

趙盾嘆了一口氣:「如果趙穿被抓,我們回去也是死路一條,跟著上吧。」

喔,還好對面也不是什麼諸葛亮司馬懿,看到趙盾大軍出動,秦軍也沒打算決一死戰,以雙雙退去告終。

又晉軍伐楚,月色晦暗,楚軍早上才出來列陣。

晉大夫郤至就說:楚軍不合。

這邊列陣而不整齊,那邊連陣勢都不擺。

月色晦暗不出來是對的,但現在出來的在那邊吵吵鬧鬧,陣形變換合併之後吵得更大聲……

其實就表示他們有懂的指揮者,但卻沒辦法讓下面的部隊齊心。

大家只顧自己,是不可能團結作戰的。

這些料敵制勝的案例很有福爾摩斯感,也就是所謂的「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在一般事例上,其實很難證實跟訓練。所以從數學去學是比較有效的。

換個角度說,數學的誕生,是不是就是為了演繹法的實踐呢?

(不是數字啦)

事實上我們也知道,中國的謀士軍師,都是用「算」來推演計謀。

是為「算計」。

郭嘉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善算」謀主。

管仲說:「天時地利,其數多少,其要必出於計數。」

凡是要打仗,一定要在家裡先算好: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廟算」。

可以算什麼?

多少士兵,每日多少資材消耗,這最簡單能想到,雖然數字跟項目很繁雜。

行進速度:每一天會抵達什麼地方,地形是否合宜紮營防守。

這就很少會注意到。其實十分重要。

所以軍隊大多時候並不會「直線」行進。

意思是你每天要抵達的地點,是要經過精算的。

沒有事先獲得情報,就不可能精算。

第三對應第一,你準備多少資源,這場仗要打多久。

附帶要算天氣的變化:會不會碰到雨季,河水會不會結冰,有沒有可以預測的日月蝕?

我們現在出門看天氣預報很方便,而以前的軍師就還要兼氣象預報。對,現代都很難準確,以前能算「對」真的是天人等級。

這三項就是最基本的:天時,地利,人和。

靠算。不是靠賽。

前面孫武大師就說了,你不能只算自己。

敵人的國內施政,輿情風向,能打仗的大將,可以擔任副官的貴族水準……這些也都要打探清楚。

我們不要講幹話,說實在的。

比方考慮政情,要打台灣的話,登陸苗栗花蓮的權重分數就會高。

當然,花蓮的地形權重分數是低的,要繞嘛。

各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分數,綜合考量之下才會決定行軍路線。

總合起來諾曼第就是最高分,那就是想辦法去填補其他人力能影響的項目來提高作戰勝率。

談論軍事、談論政治、談論歷史、談論經營……

不外如是。

當我們不知道所有要計算的項目,只是抓著其中一個在論證,大多就是講爽的。

那這邊要註明的是,計算者也不見得擁有全部的情報。

兵法在講的就是一個理型世界。

完美情況,讓人們去追求完美。

事實上就是知道多少,想到多少,計算權重的設定,這些事情在決定勝負。

而不是:魏國人口最多,必勝。


戰國時,魏武侯問吳起,作戰要如何取勝?

吳起回答:能夠治兵者勝。

「法令不明,賞罰不信,聞鼓不進,聞金不止,雖有百萬之師,何益於用!」

吳起論述的內容很多,不過其實就是上面那些事。

正因為兵法的計算,無所不包。所以「必勝」之策,也不僅限於戰場上的規劃。

韓信曾問劉邦,你的強悍比得上項羽嗎?

劉邦說比不上。

韓信說,但我們仍然能打贏項羽。

這個故事,看楚漢一定知道,我們就來用目前所學的兵法論證。

項羽勇猛,但無法分派任務給將領。匹夫之勇,意思是指揮失當。

愛兵如子,婦人之仁,意思是軍威不張。

分封不公,對義帝不敬,是外交上沒能取得優勢。

屠戮燒掠,讓百姓畏懼,是失卻民心。

項羽的強大,就是他最弱的地方。劉邦只要反過來做,勝券自然在握。而且不是之後這麼做,劉邦的勝機,便是在之前已經這麼做了。

韓信說的,就是三秦章邯等人,送了關中數十萬子弟人頭給項羽,卻在關中稱王。

反之劉邦廢秦苛法,秋毫無犯,卻被逐至漢中。

項羽四弱,劉邦早已誤打誤撞破了之一。

又願意任我韓信為大將,再破之二。

接下來,只要韓信訓練精兵,劉邦與東面諸侯交好,站在大義名分上。三秦連打都不用,寫信過去就會紛紛投降了。

「項羽就是個爛人,我們坐著就會贏。」

理論去到最簡,不外如是。

事實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韓信這套計策的實踐面。

要如何在交鋒之前,就讓三秦知道,漢軍是精兵中的精兵?

答案便是「突然出現」。

韓信不是為了突襲敵軍,而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更多的功夫,則在於劉邦豎起「伸張正義」的旗幟。

這有什麼屁用?

救護車來的時候,大家會讓開一條路,這是長期以來的文化浸淫所導致。

不是人性。

按照人性,諸侯百姓會服從項羽的「手段」。

但政治遊戲,卻是利用這些反人性的規矩在玩。

兵法,也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 大奸似忠司馬懿VS大智若愚曹爽(一) (二) 成吉思汗之英雄亂舞 派對咖孔明&趙氏貞(上) (下) 稱霸戰記-279年「吳平定戰」孫皓的逆襲 「高幹」新戰記1偷劉備 2入江陵 3公道伯
Thumbnail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 大奸似忠司馬懿VS大智若愚曹爽(一) (二) 成吉思汗之英雄亂舞 派對咖孔明&趙氏貞(上) (下) 稱霸戰記-279年「吳平定戰」孫皓的逆襲 「高幹」新戰記1偷劉備 2入江陵 3公道伯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Thumbnail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是的,漢武帝是一個注重兵法的皇帝。
Thumbnail
薛仁杲高大的身軀,立於折墌城牆上。 不說話的時候,薛仁杲看上去端的是威武非凡。 他的眼光,望向了西南方。 涇川折墌城,距離長安不過三百里。薛仁杲感覺自己幾乎已經看得見京城大興了。 父親說過,只有佔領大興,才有活路。 其中的意思是什麼?薛仁杲不是很明白,但父親說的話,總是不會錯的。
Thumbnail
薛仁杲高大的身軀,立於折墌城牆上。 不說話的時候,薛仁杲看上去端的是威武非凡。 他的眼光,望向了西南方。 涇川折墌城,距離長安不過三百里。薛仁杲感覺自己幾乎已經看得見京城大興了。 父親說過,只有佔領大興,才有活路。 其中的意思是什麼?薛仁杲不是很明白,但父親說的話,總是不會錯的。
Thumbnail
避實而擊虛,避堅而攻脆,避難而攻易。善於用兵的人,攻擊堅固時(實)的敵人就會遭受阻礙,突擊脆弱時(虛)的敵人就會收到神效;所以攻擊敵人的脆弱處則堅固的敵人也變脆弱了,攻擊敵人的堅固處則脆弱的敵人也變堅固了。
Thumbnail
避實而擊虛,避堅而攻脆,避難而攻易。善於用兵的人,攻擊堅固時(實)的敵人就會遭受阻礙,突擊脆弱時(虛)的敵人就會收到神效;所以攻擊敵人的脆弱處則堅固的敵人也變脆弱了,攻擊敵人的堅固處則脆弱的敵人也變堅固了。
Thumbnail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一棋落定思千轉,自軋心機算全盤。
Thumbnail
一棋落定思千轉,自軋心機算全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