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包嫲!譙包嫲!」小時候住客家庄,哭的時候有時會被可惡的臭男生嘲笑「譙包嫲」。來做個三十秒「每日一詞」教學:台語發音、中文寫的「譙」在客家話的意思是「哭」,「嫲」是女生,所以「譙包嫲」就是「愛哭包」但特別是指「女的」。
被叫過「譙包嫲」的我其實才不愛哭呢!雖然這樣否認,但是我昨天又在視訊上差點當著美國友人Cindy的面哭起來。因為每每想到那些人生中衝著自己而來、莫明奇妙受的傷,我只能用眼淚去和解。
Cindy跟我是網友,認識快三年,昨天才頭次講「電話」。她先給我看她弗羅里達家前面的草皮和陽光,我則給她看卡加利自家陽台看出去的雪,倆人講著講著,她問我是不是客家人。我說自己是正宗,小時還唱客家民謠「老山歌」蟬連冠軍哩!
Cindy會猜我是客家人,大概因為我們後來講到重男輕女和金錢計價的問題。不得不承認,「客家」除了正面的勤儉精神,還給人前述的負面刻板印象。
教科書上定義,「刻板印象」一詞本身是中性,沒有好與壞,只是一個群體給出的一種籠統印象,以利外人快速做判斷。是以,用刻板印象去看待團體裡的個人,一定會出問題,因為個體本身有差異。所以,說客家人「都」重男輕女和愛錢是不對的,但是要全盤否定也很難。事實上,重男輕女和愛錢的客家作風,在我身上就曾有著深深的的毒害。
頭次發現自己「中毐」,是得知自己懷的不是兒子的忿怒情緒。
超音波掃描結果出來,我非常不開心,不是因為跟先生賭輸了,而是氣自己長年覺得日子苦,不想生,好不容易三十六歲才決定生一個,但上天竟給我個女兒。知道懷女兒的那天晚上我甚至無法成眠,深入檢視那不可理喻的反應後驚覺,自己還在襁褓裡,就被探視的長輩嫌「又是個女兒!」雖然不是不被愛,但註定能分到的關懷就是少一些,人生就是會「難過」一點。然後,我潛意識就裡不想生個女的,不想再有另一個女兒受罪。
第二次是因為一個在多倫多遇到的台灣女性朋友。她年紀只比我大幾歲,因為有美國碩士的學歷,做著一份好工作,父母常來探望她。有一次,我推著娃娃車帶著女兒跟她在一處公園裡聊著異國生存與發展的事,她突然問:「妳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如人?」真是個好問題,因為我從小到大能力頗為出眾,但是到了國外自食其力,卻總覺得自己英文還不行,沒辦法和人平起平坐。在那女性友眼中,我缺乏的其實是自信。
我回家後想破頭,最後把自己骨子裡缺乏自信的矛頭,再次地指向自己被對待的方式。像是,不管小時候或大一點,自己在外受欺負,回家訴苦得到的總是「一切都是妳的錯」之類的回應。還有,自己披著頭紗時被告誡:「嫁出去了以後就不要常回來(婆家)……」總之,有問題,自己去想辦法!
家裡窮的時候,當長女的姊姊才國三畢業就得去工廠賺錢。我們高中的一個暑假,姊姊跟我也輪流去爸媽工作的工地推單輪車、倒廢土。大學之後一直到博士班的一切,我全靠自己,因為不僅沒辦法跟同學趕出國留學的時髦,反而被勸阻「妳可不可以不要(再)唸(書)了!」,這麼一來,只好自己栽培自己。
我說,窮不是原罪,但是挨過了貧窮,「嫁出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的觀念,持續讓女兒在婆家受苦卻永遠無處可訴,當女兒的沒有後盾,那種感覺就是不被愛。而之所以遭上種種差一截的對待,那句自己曾被當面講的「女兒都是賠錢貨」的話,赤裸裸的、解釋地明明白白。
誰說女兒都是賠錢貨?我跟姊姊不都有替家裡賺錢?但是卻只因為是女兒,所以就只配打折的愛?!不能選擇自己性別的我,對於這樣的命定心中有著很深很深的悲哀。
對我的控訴,客家人會反駁說,整個中華文化還不是這樣!的確,我們都聽過誰誰誰也是這樣被對待,命苦的真的不是只有客家女兒。這樣我又很想哭,想替那些受苦的女兒們哭。我說,「看哪!還有很多女兒們是被捧在手中,被稱做『掌上明珠』哪!」那些被視為不值、不受寵的女兒,面對的到底是無情的父母,還是家族甚至文化裡的一種農耕時期的龐然舊觀念?
都已經要2023年了,我不會饒恕重男輕女的觀念!
重男輕女對我心裡造成的傷,讓我到現在想起來仍必須用眼淚來自我安慰。因為知道那痛,讓如今有個女兒的我告訴自己腦袋裡一定得嶄掉那過時的文化。我定會把客家人勤儉的精神傳承下去,但也對天並公開發誓,自己一輩子都會傾全力去愛護和支持女兒,因為她是我唯一的孩子,我最心肝的寶貝。
★★★★★ 佩格澀思力作《加拿大鐵女手札──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故事曲折精彩,實體新書可在以下網站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