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吃苦瓜鑲肉。
這個世上人們都偏愛甜味,苦瓜本來就不是最討喜的食材。可是苦瓜裡鑲的鹹鹹的肉,一點點肥滋滋的,連著苦瓜一起咬,兩種不同的味道,那反差就讓苦瓜鑲肉成了一道最美味的菜餚。
我不是饕客,怎地突然提苦瓜鑲肉?
寫作的人是苦瓜?
在「方格子vocus格友俱樂部」上,看到一名作者提到被讀者批評,感覺不愉快,之後恰好自己跟台灣從事廣告業二十幾年的大學同學,聊我這兩個半月埋頭猛寫的《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專題。我發現,不嘩眾取寵而堅持寫自己的,注定會被嫌是一條苦瓜,不被所有人喜愛。
把食材比喻拿來套在寫作的市場上,作者必須了解「分眾」的意義。寫一些怪理怪氣的東西,還是會有人喜歡,只是不是那麼多,這個事實方格子創辦人
翁子騏先生也都跟作者們說了。
甚至,有人吃了一口才知你賣的瓜那麼苦,可能還當你的面吐出來。做為創作者,有理念就要有心理準備會被人嫌,但也要明白,苦瓜偏偏有人愛。
苦瓜鑲肉的廚子
單要人吃苦瓜那是滿難的。但把苦瓜挖空,塞進肉食者的最愛,清蒸一下,苦瓜鑲肉成了上等佳餚。
做廣告的老手同學提醒我,我的文章苦苦的,該想想怎樣把它變甜?我說,沒錯。本來我的特定專題講的就是自己移民的血淚,分篇故事在方格子上慢慢發佈,我的讀者們現在只吃到苦苦的瓜,之後就要咬到肉了!
我跟同學倆人也在講作品的差異化。
老實說,我這鋪子真的不是在做棉花糖。相反的,是以可怕的「鋼鐵精神」貫串的移民故事,因為我看到,很多移民對台灣方面只報喜不報憂。我寫的是上網查不到的可怕的現實(當然我的經驗比較偏門算極端),給讀者的甜味在後來咀嚼的過程中,也就是我的生存策略,以及最後吞下肚的胞足,就是我實現財富自由的歡天喜地。
到底有沒有人喜歡這菜?
加入方格子,是了解到網路的力量。自己是新手,最怕用心寫的東西沒人讀。方子騏先生跟我的廣告總監同學不約而同直接和間接鼓勵,創作「成果」要時間。
是的。隨便看看文章被「喜歡」較多的作者,很多都經營了三四年。相較之下,我不過是新面孔,兩個半月的成果如下兩張截圖:
使用方格子兩個半月共三十個「追蹤作者」和八個專題追蹤者。
臉書「佩格澀思亂亂想」開設一個月又四天,共六十四位粉絲。
我不知道自己短時間經營的成績算不算好,但是心中很感謝這些人,有些認識有些不認得,在我開店初期至少來道賀或替我集氣。也很感謝幾位好朋友電話中給我一些反饋。
▉喜歡本文請按「愛心」 ▌認同作者請按「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