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友誼

2022/12/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如果有人離去,我們心中惋惜,懷念他們,一旦他們返家便報以熱烈歡迎。」
D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重要到想到他就能感受到力量的程度。我愛他好奇探索、空氣是海的夢、深刻的體會,也愛他的耽溺、掙扎、執著,我愛著我們的辯論、爭執、接納。我關心他、祝福他,為他著想,而不只是為了我自己。我相信他遇到的困難,會讓他更貼近認同的樣子,而那不可能傷害我,基於這樣的信任,不論他說什麼我都支持,相信他能做到最適合自己的、最滿意的,即使不需要我的存在(不想要我的在場)、甚至若需要我獻上生命都沒有怨言。但或許是我無法分享他的情緒,以致於這份信任被解讀成隔岸觀火,即使如此,這還是一段純粹而真誠的關係。
情投意合、互相信任的關係,是難能可貴的。
當一個人不再跟你一起旅行,你若感到受傷及背叛,不是因為愛,是因為依賴、佔有,同時,當你想讓人依賴,而不敢離開你,那也不是因為愛,是為了控制。一切非愛的情緒,都是由於自己各個不安面向的投射,是不認同也不願看清自己,與愛無關。
愛有千變萬化的模樣,跟組成我的元素(真實信念、價值觀、抱負及意願、喜好及嫌惡、性取向、個性特徵、道德及審美偏好、語言能力)交互作用形成了每個人之間完全不同的關係樣態,因此沒有任何一段關係相同,即使同樣兩個人,都不斷變化,並不斷重新建構關係,因為是你,因為是我——因為此刻的你,因為此刻的我。
友誼的存在與否最多只有關係中的人能明瞭:與朋友一起度過的時光,出於友誼的動機所作所為,造就性格,代表了所認同、欽佩、偏愛的特質與生命樣貌。若朋友被稱讚即如同自己被稱讚,若朋友被誤會即如同自己被誤會。
「除了自己之外別無規範,也只能跟自己比較。」
我們無法從行為本身就判定兩人是不是朋友,不只如此,就連關係是否存在友誼,都取決於繼續延續下去的動機,若不是因欣賞對方本身的美,在意對方的福祉,而是為了樂趣或實際利益,就不再是真正的友誼。
當期待友誼繼續發展,願意展現自己,試著取得信任,覺得埋藏更多可能性的寶藏有待發掘,這些都只有彼此之間明瞭,有趣的是,可能彼此之間也不明瞭。
雖然有時感到曖昧,但我想正因為友誼沒有明確的傳統象徵,所以情投意合時才能更清晰的看見吧?
「因為他們本性中不可抗拒的特質而再次和解,這點總是讓他們重新成為朋友。」
雖然什麼個性的人都可能吸引到潛在朋友,但相處需要回歸個性,爭吵、缺席都可能使友誼走向結束——互相吸引、互相折磨,都因為是你,因為是我,你百分之百愛我的樣子或許不會是我所認識的,我所百分之百愛你的表達可能只會被接收百分之五十。那麼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因為這已經是我們的樣子,不會因爲意料之外,而狂喜或指責等等的評價——一切也不過如此,一切就已經如此。如實看見這點,或許是自在一隅,或許就是當下。
對朋友的欣賞與喜愛表達了美感認同,友誼的確像是服裝,比起收藏的畫作,更即時展現著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對美的認同及選擇不需要逢迎,更不需要解釋,理直氣壯的理解重要的不是別人如何看待,而是與認同的人自在相處。
愛是不由自主的。
願我們在最重要的彼此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
Elskáld.ᛁᛚᛋᚴᛅᛚᛏ
Elskáld.ᛁᛚᛋᚴᛅᛚ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