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鏡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家說人家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這話說得確實,你可以細細回顧體察,在和每一位人們交流時,不管家人、朋友、任何人等,一定都感受得到~
  ㄟˊ為什麼他好像某些方面的個性像我,ㄟˊ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才會造成這些原因,ㄟˊ我印象曾經自己也是這個樣子,你會發現,ㄟˊ的後面確確實實如此。
  不管他是男是女是小孩是爸媽是阿公阿嬤是最好的朋友是伴侶,ㄟˊ這不就是我曾經的樣子嗎?
  是吧!
  那個他的樣子就是你,你就是他曾經的樣子,世間真奇妙,一切人事物包括心靈都是相呼應的,你一定會知道這點,甚至包括志向、感情、思想、情緒等等都在鏡中真真實實反射給你,不用害怕。
有句話說:見善則歡喜,見不善則自我反省。
所以不用擔心那面鏡子裡的自己,當你知道那是過去式的你,還是現在式,或者是未來式都沒關係,因為你是你生命的主人,想成為正面的你,還是反面的你,就由你來做決定吧!
人生寶貴,人如鏡,珍惜當下,握佳機,人身不易,且珍惜。
(阿政)
avatar-img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腹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   追求外在的形色,將離去本性的靈明,譬如-聲色貨利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慾的影響,就會流逸奔馳,因此,五色使人的本性趨於迷盲,就是這個原因。
〔D1〕Dangerous(危險的) 在父母保護下嘗試危險的事物。 〔D2〕Dirty(髒髒的) 讓孩子在雖然有點髒,但沒有疾病威脅的地方玩樂。 〔D3〕Difficult(困難的) 讓孩子盡情地玩到累,但不會累到倒下。 幫助孩
建設迪士尼樂園時,迪士尼先生為園中道路的設計大傷腦筋,所有各種設計方案都不盡如人意。迪士尼先生無計可施,一氣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後就開始營業。幾個星期過後,當迪士尼先生出國考察回來時,看到園中幾條蜿蜓曲折的小徑和所有遊樂景點巧妙結合在一起,不覺大喜過望。他急忙喊來負責此項工作的傑克,詢問這個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由道家所謂「結聖胎」也。 此天理之念長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指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創始者,強調個人的主體意識和自主精神。他認為,只要心中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不忘記這亦點,久而久之,心自然會凝聚在天理上。如此將天理
教導孩子:學習像蜂蜜一樣甜美。 教導孩子:重要的「不是比別人好」,而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為了幫助孩子終生學習,要讓孩子小時候充分玩樂。 教導孩子:比起案靜聆聽專注學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說話。 教導孩子:一個缺乏智慧的人,在每一個方面都有待加強。 教導孩子做事時應該動腦,而不是直接採取行動。 即
  一天,一個喜歡冒險的男孩爬到父親養雞場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裡拿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於是,孵出來的小肌群力有了一隻小鷹。小雞和小鷹一起長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   起初牠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他逐漸長大的
為腹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   追求外在的形色,將離去本性的靈明,譬如-聲色貨利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慾的影響,就會流逸奔馳,因此,五色使人的本性趨於迷盲,就是這個原因。
〔D1〕Dangerous(危險的) 在父母保護下嘗試危險的事物。 〔D2〕Dirty(髒髒的) 讓孩子在雖然有點髒,但沒有疾病威脅的地方玩樂。 〔D3〕Difficult(困難的) 讓孩子盡情地玩到累,但不會累到倒下。 幫助孩
建設迪士尼樂園時,迪士尼先生為園中道路的設計大傷腦筋,所有各種設計方案都不盡如人意。迪士尼先生無計可施,一氣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後就開始營業。幾個星期過後,當迪士尼先生出國考察回來時,看到園中幾條蜿蜓曲折的小徑和所有遊樂景點巧妙結合在一起,不覺大喜過望。他急忙喊來負責此項工作的傑克,詢問這個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由道家所謂「結聖胎」也。 此天理之念長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指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創始者,強調個人的主體意識和自主精神。他認為,只要心中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不忘記這亦點,久而久之,心自然會凝聚在天理上。如此將天理
教導孩子:學習像蜂蜜一樣甜美。 教導孩子:重要的「不是比別人好」,而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為了幫助孩子終生學習,要讓孩子小時候充分玩樂。 教導孩子:比起案靜聆聽專注學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說話。 教導孩子:一個缺乏智慧的人,在每一個方面都有待加強。 教導孩子做事時應該動腦,而不是直接採取行動。 即
  一天,一個喜歡冒險的男孩爬到父親養雞場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裡拿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一隻母雞來孵。於是,孵出來的小肌群力有了一隻小鷹。小雞和小鷹一起長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   起初牠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他逐漸長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別人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透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而獲得的。每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全貌,只有借助鏡子。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其實就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來觀察、認識和把握自己,形成“鏡中我”。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身邊的人以自身做為我的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世界是一面鏡子,我予它歡笑,它必予以歡笑。✨️ 縱然測驗結果如此,我照例會於日常中潛心觀察自己──是否確實與該人格類型之特質有所相符之處,並非全盤皆收,以客觀的思考方式認知「原來我擁有此些特質」,去「新增」更多不同面向的自己,我覺得很有趣。 同時透過一年多前開始書寫之日記,一而再、再而三地,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Thumbnail
世界是一面鏡子,為我們反照出我們真實的樣子。 遇到一個話不投機的人,但卻無處可躲,怎辦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別人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透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而獲得的。每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全貌,只有借助鏡子。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其實就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來觀察、認識和把握自己,形成“鏡中我”。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身邊的人以自身做為我的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世界是一面鏡子,我予它歡笑,它必予以歡笑。✨️ 縱然測驗結果如此,我照例會於日常中潛心觀察自己──是否確實與該人格類型之特質有所相符之處,並非全盤皆收,以客觀的思考方式認知「原來我擁有此些特質」,去「新增」更多不同面向的自己,我覺得很有趣。 同時透過一年多前開始書寫之日記,一而再、再而三地,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Thumbnail
世界是一面鏡子,為我們反照出我們真實的樣子。 遇到一個話不投機的人,但卻無處可躲,怎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