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

含有「心智模式」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書桌前熬了整夜,腦袋卻感覺像一團漿糊?那種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無力感,羊羹我也確實經歷過。與其不斷責備自己不夠專心,或許我們該回頭看看大腦是不是正用疲勞發出求救信號告訴我們用錯了方法。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看懂這些信號,找到那把能讓學習事半功倍的鑰匙,讓努力真正有所回報。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10/24
科學就生心理的研究結論:專注力每小時只有最多15分鐘 其他時間都是分心和有旁騖的 甚至放空和發呆都是生心理一再的循環。 因此如果學校一節課50分鐘 有2/3其實是效率極低甚或為零。(單一學生計算) 大腦對單一事物也會疲倦和麻木 舉個例:練習把字端正認真的寫幾次 會出現開始不認得寫出的字。
👉50位富豪的致富心法,想要變成真正的有錢人,你必須懂得運用心理學!你曾經想過,為什麼有錢人即使開餐廳也不會變胖;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喝醉嗎?只要我們能夠克服這些心理慣性,就有機會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擁有有錢人的「易富」體質。
Thumbnail
👉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你人生的廣度!每個人的人生機運都不一樣,是因為天賦、環境,還是運氣呢?其實,真正關鍵的是你做出的「選擇」。而影響你做出什麼樣選擇的背後邏輯,就是你的「心智模式」。
Thumbnail
真正的學習,不在於記憶了多少事實,而在於你能否洞察背後的思維、信念與方法。本文以思維模式、認知信念與三層學習為主軸,帶你看見學習的本質,觸碰思辨的靈魂。
為什麼有些人能從錯誤中迅速成長,而另一些人卻陷入逃避責任的循環?本文將深入探討合理化的心理學原理,揭示它如何阻礙自我成長,並提供有效的情緒管理與自我反省技巧,幫助你克服情緒失控,提升心理健康。透過真實案例分析,你將學會如何停止為錯誤找藉口,真正從中學習,實現個人的成長心態與平衡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如何改變心智模式,文章指出改變的困難在於需要否定現在的自己,並提出了克服標籤化和抽象化傾向的方法。文章還結合心理學理論,提供了在工作中應用這些概念的具體建議,強調了具體化思維和持續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認為反(逆)向思考(Inverse Thinking)是相對容易上手,並且能廣泛運用的一種思考模式, 所以透過寫作這篇文章,試圖把逆向思考嵌入到自己的腦袋裡。多問自己,就能挖掘出更多有幫助的解答。
Thumbnail
前言 在閱讀 窮查理的普通知識 這本書的過程中,彷彿帶著相見恨晚的心情,持續地在挖掘一處金礦,但我希望自己不要只是看到金礦,而是要把金礦製作成對自己往後人生,能持續發揮價值的無形資產。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工作經驗、個人特質、優缺點,排序書上提到的原則,再加上個人的想法、舉例。願我自己、周遭的人
Thumbnail
月影紗💫-avatar-img
2024/08/22
謝謝整理與分享!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Thumbnail
Wisdom-avatar-img
2024/03/22
是的,個體要客觀看見自己的優勢跟盲區並不容易,但可以練習。所以在還沒練習之前,我會說「自己通常是自己永遠的(盲目)支持者」😅😅😅。可能,像是成為了自己的腦粉是差不多意思?
Sylv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Wisdom WOW,就是練習用第三人的視角看自己,或者把自己當作是他人一樣,用客觀的角度認識自己XDD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