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Character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Original Character〉2023-05-07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


  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偶爾,當你對那些在當下感到親近的人吐露心聲時,你感到有些尷尬,所以你還是不常談論「面具下的自己」,即便你知道那個自己有著一些平時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的創意和特殊,但更多時候,你還是選擇不要太張揚。


  我會覺得那有些可惜,畢竟無論如何你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想要更加認識的那些對象說不定也想要更認識你,你可以試著多展示自己一點。你知道「度」在哪裡,當你這樣做時,對方很可能會感到驚喜,甚至為你對他的信賴感到高興。



  上面的那段解讀和你對你自己的理解有相似之處嗎?雖然不會是每個人,但我相信多數人在一定程度下會符合上面的敘述,這就像當一個朋友向你詢問另一個朋友人怎麼樣時,除非他剛好是你明確不喜歡或特別喜歡的對象,不然「人滿好的」通常是我們對其最核心的描繪。


  我們和自己有一種特別的關係,我們能夠更貼身地看見自己「獨處時」(無論是在只有自己的房間,還是在社交場合裡的「心遠地自偏」)的模樣,我們會將那種每個人在獨處時可能會做的思考設想為自己的真實樣貌。


  這個設想並不是錯的,多數人的確都具有一種獨特的自省方向與能力,且每個人都有一些在社會中難以完整展現的特長與創意。而多半人曾經或至今為人際相處所苦,同時具有「熟人」和「點頭之交」的區分也是事實。這些事實使得我們雖然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獨一無二」、「有創意」等這些特點上,我們卻又沒那麼特別。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角度之外,我們還會給自己貼上一些標籤。譬如說「我總是忘東忘西」、「那些複雜的東西我看不懂啦」、「我沒辦法像其他人那樣社交」……。


  基於長期累積的習慣與不夠友善開放的外在環境,我們的確有時會進入一種僵固而難以改變的狀態裡。在那樣的狀況中,除了用時間度過去之外,可能很難有人能做出什麼積極的調整。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停滯往往是因為我們給予了自己一種特定的敘事。


  無論是因為一些重大的挫折、社會與師長的既定印象或星座專家、塔羅專家與人類圖專家的宣稱,我們先相信了自己是那個樣子,然後在紛繁複雜的過去中重新地(re)去採集(collection)一些能夠佐證這一敘事的片段,而將這段過程以為是一種中立的回憶(recollection)。


  由於我們所處的世界與過往經歷實在過於豐富,只要不是過分誇張的幻想設定,我們能夠找到各式各樣的證據來佐證一些截然相反的自我敘事。就像你總會有辦法找到一些符合前面解讀的經驗,你能舉出自己「帶著假面」的例子,也能找到你吐露心聲的例子。你的生活發生過某些令你得意的高光時刻,也有過特別難受或糗到不行的經歷。但我們會選擇其中一些作為自己的主線敘事,其他一些則是「有時也會」,那是「偶然發生」或「費力演出」的結果。



  我們很容易會將自己當作是一個有著某些本質特質的人,去覺得它們屬於某種「天生如此」或「積重難返」。的確,就像我們很難讓一個抽了數十年菸的人一夕之間戒菸、或者叫一個容易暈船的人這次突然清醒。


  然而,無論發生的次數多還是少,無論這樣的行為在你的敘事中屬於核心還是邊緣,其實我們已經向自己證明了自己有辦法做到。我們的直覺雖然在面對機率問題時不太靈光,但只要我們一明白一件事情不是百分之百時,我們就開啟了改變的契機。一但我們注意到我們對於「我就是這樣的人」的理解不是某種恆定不變的客觀事實時,我們就能著手去調整與設計自己新的自我敘事。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首先可以去列出那些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猜想的其他人的理解。接著,我們要問的下一個問題是:「我想要自己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饒舌歌手(無論職業或者業餘),但你又相信自己是一個內向、不敢上台表演的人。你便能以此為支點去找到那些無論是自己或是他人曾經展現過的表演時的快樂與投入模樣,並理解「(雖然不容易,但)其實我也能夠做到」。


  你會注意到,雖然你並不是「自己選擇了內向與不敢上台」,但你完全有足夠的潛力去從稍稍地不那麼內向做起,一步步找到方法與適合自己的舞台。



  當你開始調整自我敘事之後,你會一不小心地就做到了你以前不敢輕易相信自己能夠辦到的事。第二次與第三次的調整會變得更加簡單,你想成為的人與你相信自己是的人變得越來越貼合。因為那是你更想要的,所以你的生命完全願意更沒有阻力地朝那裡發展。


  也從這一開始調整自我敘事的時刻起,你對於「什麼是我可以改變的」的認知開始鬆動飄移,你是各式各樣的「我能」的綜合體,而那之中沒有任何「不可撼動的本質」可以束縛作為主體的你。


  數千年前,有些人開始相信可食用動物與植物的生長並不是一件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事,於是才有了農業與畜牧。一些人開始不用「人不可能飛上空中」的自我敘事箝制自己時,出現了滑翔翼與飛機的雛形。不需要借助那些被當作「台灣之光」的勵志故事,我們都能夠從自己的某一次微小經歷裡面注意到,自己其實有能力做出哪怕很小的突破。



  我們不是什麼天才、也不必覺得自己首先得在某件事情上十年寒窗,但你能做到的事情比你或別人有意無意給自己貼上的標籤還多。只要你想要,你完全可以在下禮拜找一天做一下你一直想做的那件事:打開Word寫幾句話、錄一段podcast、在紙上或軟體裡畫上幾筆、早半小時睡覺、去運動或一天不要領手遊登入獎勵。


  不管你想做的事有沒有在這裡面,當你告訴你「我其實做得到」並踏出了一小步之後,你發現那件事情沒那麼難。但那不是因為它變簡單了,那件事一直都在那裡,而你為自己釋放了埋藏已久的能力。





延伸閱讀:

〈每一個特別又不特別的你〉

〈過程/這一刻敘事〉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

〈Press any key〉

〈Homotron:資訊時代人的另一種故土〉

〈Let Free〉



avatar-img
86會員
76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透過這些具體化的凝結過程,抽象知識展現了它們通用性運用的潛力與使其得以成為文明環節的永恆性。整個文明的人在種種人造物中得到跨越時空的溝通,我們用相似的方式坐在椅子上、用相似的方式將食物盛進碗盤,千年中人們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同步,人們的種種科學活動最終都要背負同屬於一切人類的文化與願景。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人為何說謊?為了讓自己、或某種關於自己的「情況」比看上去的更好。這裡有一些非常複雜且詭異的結構,你判斷現在的場合「看起來」(也就是對你而言的實際)的樣子,會讓對方判斷為不好,而為了扭轉那一想像中的判斷,你在不可能得到「相同情況中不說謊」之實際對照組的前提下,假定了說謊的結果更好。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透過這些具體化的凝結過程,抽象知識展現了它們通用性運用的潛力與使其得以成為文明環節的永恆性。整個文明的人在種種人造物中得到跨越時空的溝通,我們用相似的方式坐在椅子上、用相似的方式將食物盛進碗盤,千年中人們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同步,人們的種種科學活動最終都要背負同屬於一切人類的文化與願景。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人為何說謊?為了讓自己、或某種關於自己的「情況」比看上去的更好。這裡有一些非常複雜且詭異的結構,你判斷現在的場合「看起來」(也就是對你而言的實際)的樣子,會讓對方判斷為不好,而為了扭轉那一想像中的判斷,你在不可能得到「相同情況中不說謊」之實際對照組的前提下,假定了說謊的結果更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出自己的版稅給報社;他們多年作出無私的奉獻,終於穩住了局面,七十多年來未曾間斷的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出自己的版稅給報社;他們多年作出無私的奉獻,終於穩住了局面,七十多年來未曾間斷的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你是誰,問的是「你」,而不是拿那個「誰」來搪塞我。
Thumbnail
與其鼓撐一張大眾都喜歡,但得辛苦維持的面皮,那這樣就好:這就我本人。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請跟從內在的直覺,大膽界定自己,說:「我的風格是……。」
透過角色,我們更認識自己,更完整自己,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我們才是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人。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你是誰,問的是「你」,而不是拿那個「誰」來搪塞我。
Thumbnail
與其鼓撐一張大眾都喜歡,但得辛苦維持的面皮,那這樣就好:這就我本人。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請跟從內在的直覺,大膽界定自己,說:「我的風格是……。」
透過角色,我們更認識自己,更完整自己,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待自己, 我們才是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人。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