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繪本作家 Boris
《紅磚牆內躲貓貓》是以桃園大溪僑愛新村為背景的故事,作者小凡老師運用故事中主角的遊戲串聯僑愛新村的歷史,此一手法讓史實多了人的溫情,讓陳舊過往變得生動。本書是雙語版本,因此可雙語閱讀,前半部為中文,後半部為英文。整體來說是有趣的書,感覺得到編輯團隊和兩位創作者的認真。
本書故事順暢,從一句吆喝聲開始,帶出了故事的主角「孫小妹」,接著透過她的「躲貓貓」興趣,引導出僑愛新村的建設過程與相關時空背景,並且在闔家團圓的美食饗宴中步入尾聲。小凡老師在撰寫角色的對話上呈現了極不錯的臨場感,也不時會有富含情感的美麗句子,例如:「村子裡的每一天,總有些事情值得期待,有時候久一點,滋味也會多一點。」
插畫區分現實與夢境令人讚賞!《紅磚牆內躲貓貓》提供了豐富的閱讀體驗。
一眼望去,書名設計利用「躲貓貓」三個字的視覺意象,以及孫小妹的服裝顏色呼應到書名的橘黃色,皆替這本書增添了趣味性。
翻開本書,映入眼簾的僑愛新村,替這本書的地點和故事背景定調。正如同許多電影的拍攝手法,第一幕暗示了故事接下來的走向和氛圍,在《紅磚牆內躲貓貓》也有相似的效果。畫面左側的兩隻藍色燕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牠們也許暗示著什麼。書中不時出現的貓也加強了神祕和「躲貓貓」的氣氛,同時令我好奇,僑愛新村的居民是否有養狗呢?
整本書的色調相當舒服,不僅呈現出眷村濾鏡感,也隱隱傳達了懷舊,特別是表現了相關時代背景的物件,像是用麵粉袋製作的衣物、電扇、糧食配給的場面。在畫面中,也安排了文字沒有講述的故事,不僅擴充了讀者對故事時空的理解,也給予讀者更多的詮釋空間。
進故事中段,故事中的兩個時空——現實與夢境——有一個浪漫的區別。夢境中的天空帶有紋路,雲朵也散發著夢幻般的光澤與色彩,彷彿在泛黃的畫紙上,色筆仍保有少許鮮豔痕跡,是介於忘與不忘、記得與不記得之間的回憶。現實中的天空,與夢境不同,是大片留白,就像是嶄新的圖畫紙尚待未來揮灑創意,空白等待裝飾、等待填滿、等待書寫,等待留下新的記憶,新的雲彩。兩相對照區隔了夢境與現實,是相當細緻的呈現。
即使如此,本書的插畫仍有部分令人困惑的地方。例如,孫爸爸的角色設計稍稍不一致。在穿著軍裝及其後前往露天電影院這兩幕,孫爸爸的兩道粗粗眉毛實在搶眼。相比之下,孫小妹自始自終造型一致,讀者可以依循著孫小妹的身影閱讀故事,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找找看孫小妹在畫面中的位置,藉此巡覽一遍畫面中其他配角擁有的故事線。
敘事架構與文字排版稍微可惜,未能完整發揮故事力度與厚度。
《紅磚牆內躲貓貓》具有令讀者投入其中的潛力,不過仔細閱讀推敲,閱讀過程偶爾會因內容和語氣感到混亂。
舉例來說,在敘述孫小妹喜歡玩「躲貓貓」的理由時,口氣的改變和稍微僵硬的轉折即造成閱讀時的錯亂。同樣的呈現,在結尾的時候也有一次。假如以觀看舞台劇來說明,那就像是布幕後的旁白人員原先是對著觀眾說故事,卻忽然叮囑和指示舞台上的演員一樣,導致出戲。
文字排版上,部分句子的斷行打亂了節奏,許多詞組被拆成了上下兩行,讀起來就像在顛簸的道路上騎著腳踏車,雖然能前進,但不時經歷震動。
《紅磚牆內躲貓貓》帶出了更多的故事。
綜觀來看,《紅磚牆內躲貓貓》不只是一個地區的故事,更是一段歷史。即使主題不明確,仍可以感受到故事中傳達的家庭與鄰里之愛。重複閱讀幾遍之後,心中留下的最大疑惑,便是「紅磚牆」。在僑愛新村建立之時,是如同書中回憶段落所繪,以竹籬笆和紅花樹圍籬,但何時紅磚牆取代了竹籬笆,畫面中和故事裡並沒有明確表示,只是一個翻頁轉場,便出現了紅磚牆。孫小妹和僑愛心村居民如何看待這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是否有影響到「躲貓貓」的興趣?僑愛新村的居民後來去了哪裡?更多更多的問題,都在反思過本書後浮現。我們現在居住的房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房子裡面,住著什麼樣的人?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在期待什麼?
更多的故事會誕生於這類的想像中,就像在紅磚牆後、在衣櫃裡、在躲貓貓時,皆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