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秦穆公 之ㄧ 唇亡齒寒

春秋五霸秦穆公 之ㄧ 唇亡齒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中國故事分類有成語故事、中國童話故事、歷史名人故事…..等等,許多故事也許我們曾經聽過、讀過,但卻可能不知道A故事原來跟B故事有關係; 也可能不知道A故事後面可能會引起的歷史連鎖效應。

把熟知的故事連連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接下來要分享的的”唇亡齒寒”和“秦晉之好”。

唇亡齒寒,出自左傳.

春秋初期的虞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虞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近親,因此虞國和周天子是同宗家族的。虞國所在的位置,夾在兩國之間,一邊的鄰居也是個小國,叫虢國,另一邊卻是個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

當時晉國的國君晉獻公意圖往中原擴張,面臨第一個阻礙就是一向跟晉國關係不好的虢國,晉獻公想要攻下虢國,但兩國中間卻隔了虞國。

晉獻公擔心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一旦虞國和虢國聯手抵禦,晉國反而吃虧。

大臣荀息知道虞國國君是個貪財的人,因此建議晉獻公派遣使者帶珍貴的寶玉和寶馬到虞國去,請求虞國讓晉國的軍隊通過虞國的國土去攻打虢國。虞國的國君想要答應,但是他的大臣宮之奇卻反對,他說:「虞國和虢國就像嘴唇和牙齒一樣,脣齒相依,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如果晉國滅掉虢國,養大他的野心,難保晉國也侵犯虞國。這就像沒有了嘴唇,牙齒失去了保護就會感到寒冷,唇亡齒寒啊。」宮之奇利用嘴唇和牙齒形容虞國和鄰居虢國相互相依的關係。

虞君說:「我們虞國和晉國都是同宗的姬姓子孫,晉國不會攻打我們的。」

虞君不聽勸告決定收下晉國的賄賂,讓晉國大軍經過國土去滅掉虢國。宮之奇就帶著他的家族逃到別處去,他說:「不用等到冬天,虞國就要滅亡了。晉國以滅虢國的軍隊滅虞國,不用另外勞師動眾。」

宮之奇的預言成真,晉國的軍隊凱旋歸來經過虞國時,趁著虞國毫無戒備,發動襲擊,也順便把虞國給滅了。虞君和一幫大臣都成了晉國的階下囚。

虞國國君缺乏危機意識,因為一時的貪心而慘遭滅國,這些他當時收下的寶玉和寶馬,最終在虞國被滅後又回到了晉獻公手上。

國際情勢中,也往往有唇亡齒寒之憂。

例如已經開打將近一年的俄烏戰爭,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介在俄羅斯跟波蘭之間,一旦烏克蘭戰敗,波蘭的國境就將緊鄰老是虎視眈眈的俄國,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波蘭勢必要盡力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的火力攻擊。

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不敵德軍碾壓,快速投降後,僅僅相隔一個海峽的英國備感壓力,本來還有法國作為海上屏障,法國失陷,等於英國必須直接面對德軍威脅。

唇齒相依 唇亡齒寒 不可不慎!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1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瞬花時 的其他內容
年輕老闆應該重用老臣嗎?這是一個接班人的大哉問。老臣掌握資源、人脈又有經驗,但往往成為年輕少主改革的阻礙。留任老臣是“借重”還是無法斷捨的人情關係?
是真心以待還是利益交換?我們都希望別人對我真心以待,那我的初心是什麼?成人的世界,真心與利益往往有個成份比例。這件事,兩千年以前孟嘗君就發現了,後來廉頗也知道了。而我,我不想知道,但我也知道了.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我,真的看得到自己孩子的缺點嗎? 我,與人相處時,我有做到“聽其言,觀其行”嗎? 我,是否也會不聽旁人意見,一意孤行,卻讓許多人付出代價嗎? 所以,趙母力阻兒子出掌兵符,是愛還是阻礙呢? 讀歷史故事,可以回頭看看自己是否犯下類似的錯誤,也可以學習以此去看看國家的政治人物是否也有一
立功可以快速升遷,卻容易招忌。不見容於同事,該怎麼辦?跟老闆告狀?想辦法踢走討人厭的同事?拉幫結派孤立他?還是正面對決說清楚講明白?戰國時期藺相如示範了一個顧全大局、又顯示自己格局的職場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歷史,也是外交斡旋史。如何維持國際間的巧妙平衡?是結盟還是結仇?真心誠意與假心假意的拿捏、大小強弱的實力拉鋸。從春秋到戰國,許多國家被併吞了,而國力愈發強大的當數秦國,秦國虎視眈眈向外擴張、不時派兵威脅趙國和鄰近的其他國家。多虧了藺相如,趙國得以力抗強權。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
年輕老闆應該重用老臣嗎?這是一個接班人的大哉問。老臣掌握資源、人脈又有經驗,但往往成為年輕少主改革的阻礙。留任老臣是“借重”還是無法斷捨的人情關係?
是真心以待還是利益交換?我們都希望別人對我真心以待,那我的初心是什麼?成人的世界,真心與利益往往有個成份比例。這件事,兩千年以前孟嘗君就發現了,後來廉頗也知道了。而我,我不想知道,但我也知道了.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我,真的看得到自己孩子的缺點嗎? 我,與人相處時,我有做到“聽其言,觀其行”嗎? 我,是否也會不聽旁人意見,一意孤行,卻讓許多人付出代價嗎? 所以,趙母力阻兒子出掌兵符,是愛還是阻礙呢? 讀歷史故事,可以回頭看看自己是否犯下類似的錯誤,也可以學習以此去看看國家的政治人物是否也有一
立功可以快速升遷,卻容易招忌。不見容於同事,該怎麼辦?跟老闆告狀?想辦法踢走討人厭的同事?拉幫結派孤立他?還是正面對決說清楚講明白?戰國時期藺相如示範了一個顧全大局、又顯示自己格局的職場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歷史,也是外交斡旋史。如何維持國際間的巧妙平衡?是結盟還是結仇?真心誠意與假心假意的拿捏、大小強弱的實力拉鋸。從春秋到戰國,許多國家被併吞了,而國力愈發強大的當數秦國,秦國虎視眈眈向外擴張、不時派兵威脅趙國和鄰近的其他國家。多虧了藺相如,趙國得以力抗強權。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