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分類有成語故事、中國童話故事、歷史名人故事…..等等,許多故事也許我們曾經聽過、讀過,但卻可能不知道A故事原來跟B故事有關係; 也可能不知道A故事後面可能會引起的歷史連鎖效應。
把熟知的故事連連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接下來要分享的的”唇亡齒寒”和“秦晉之好”。
唇亡齒寒,出自左傳.
春秋初期的虞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虞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近親,因此虞國和周天子是同宗家族的。虞國所在的位置,夾在兩國之間,一邊的鄰居也是個小國,叫虢國,另一邊卻是個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
當時晉國的國君晉獻公意圖往中原擴張,面臨第一個阻礙就是一向跟晉國關係不好的虢國,晉獻公想要攻下虢國,但兩國中間卻隔了虞國。
晉獻公擔心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一旦虞國和虢國聯手抵禦,晉國反而吃虧。
大臣荀息知道虞國國君是個貪財的人,因此建議晉獻公派遣使者帶珍貴的寶玉和寶馬到虞國去,請求虞國讓晉國的軍隊通過虞國的國土去攻打虢國。虞國的國君想要答應,但是他的大臣宮之奇卻反對,他說:「虞國和虢國就像嘴唇和牙齒一樣,脣齒相依,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如果晉國滅掉虢國,養大他的野心,難保晉國也侵犯虞國。這就像沒有了嘴唇,牙齒失去了保護就會感到寒冷,唇亡齒寒啊。」宮之奇利用嘴唇和牙齒形容虞國和鄰居虢國相互相依的關係。
虞君說:「我們虞國和晉國都是同宗的姬姓子孫,晉國不會攻打我們的。」
虞君不聽勸告決定收下晉國的賄賂,讓晉國大軍經過國土去滅掉虢國。宮之奇就帶著他的家族逃到別處去,他說:「不用等到冬天,虞國就要滅亡了。晉國以滅虢國的軍隊滅虞國,不用另外勞師動眾。」
宮之奇的預言成真,晉國的軍隊凱旋歸來經過虞國時,趁著虞國毫無戒備,發動襲擊,也順便把虞國給滅了。虞君和一幫大臣都成了晉國的階下囚。
虞國國君缺乏危機意識,因為一時的貪心而慘遭滅國,這些他當時收下的寶玉和寶馬,最終在虞國被滅後又回到了晉獻公手上。
國際情勢中,也往往有唇亡齒寒之憂。
例如已經開打將近一年的俄烏戰爭,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介在俄羅斯跟波蘭之間,一旦烏克蘭戰敗,波蘭的國境就將緊鄰老是虎視眈眈的俄國,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波蘭勢必要盡力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的火力攻擊。
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不敵德軍碾壓,快速投降後,僅僅相隔一個海峽的英國備感壓力,本來還有法國作為海上屏障,法國失陷,等於英國必須直接面對德軍威脅。
唇齒相依 唇亡齒寒 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