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 131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1句話說這本書: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二)書中的3個重點:

(A)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尤其自己的母親從小就不幸福,長大結婚又遇人不淑,因此更希望母親人生至少有圓滿的結局。

(B)母親安詳過世後,作者每次遇見有需要的病患向其請教善終之法,便會推薦這個透過斷食使病患可以慢慢走向終點的好方法,卻常常被家屬質疑合法性,甚至質疑是否有違人道?

這變成一個很難說服的課題


(C)然而,斷食過程常面臨病患想吃東西,或是抗拒口渴之類的,因此當出現這類情形時,就需要給予飲食,以免有違人道,更愧對照顧者自己的良心。


(三)1段話談這本書如何應用?

日前,知名人士傅達仁跑去瑞士安樂死,就引發很多討論!站在基督教的立場,生命誠然可貴,因此安樂死這般注射藥物終結自己的生命形同自殺,在教義上與道德上是不能被允許的。

然而,若我們是當事人,已經面臨生不如死的痛苦,又怎會在乎這些?如果我們因而漠視,是不是顯得我們,尤其是立法者,真的很沒有同理心?而立法者真的是怠惰到極點,一天到晚在吵政治話題進行鬥爭,當傅達仁事件過去之後,這一切使千萬病患得以解脫無牽掛的機會就如此消逝放過,造成更多對於醫療的怨懟,這又是如何沉重的指控?因此,真的如作者所云,只好自力救濟,採取斷食療法,或許可能還不夠好,但當我們看見作者母親如此安詳過世,我們豈不是相對應的也得到解脫?因為我們遲早也有家人要照顧,也希望將來老去能得到如此善待,這哪裡又是奢侈的想法呢?照顧者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承擔不孝之罪而悔恨終生,當然,如果是我,我就順其自然地走(因為我肚子餓常喜歡吃東西)

但若我真的痛苦到不行,我也好希望能接受這樣療法走向人生的最後,至少可以有時間跟家人說再見,臨終的狀態也比較好看點。生老病死終究是生命的常態,因此,與其一直逃避不如勇敢的下好這盤人生的棋局,至少善終下我們是跟死神打成平手和局,我們事實上也戰勝內心的心魔,也精神上戰勝了死亡,也能造福我們的家人以及其他人,這不是很好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七淇-avatar-img
2022/12/21
你思想活躍,文筆也好,期待你寫小說。
雅河:Rika-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21
謝謝您的支持與鼓勵,我其實也已經有了題材,三年後將在網路上分享我的網路小說。
avatar-img
雅河隨筆
57會員
41內容數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以及生活所思所感。 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雅河隨筆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后翼棄兵》小說改編的影集於2021年爆紅,帶起西洋棋熱潮。本文分享作者閱讀小說心得,描述小說精彩之處、主角貝絲的棋藝與心境轉變,以及作者自身的下棋經驗。小說中專業棋術用語可能造成閱讀門檻,但劇情引人入勝。主角貝絲的成功與失敗,反映人生如棋局,需學會輸才能贏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4/26
《后翼棄兵》小說改編的影集於2021年爆紅,帶起西洋棋熱潮。本文分享作者閱讀小說心得,描述小說精彩之處、主角貝絲的棋藝與心境轉變,以及作者自身的下棋經驗。小說中專業棋術用語可能造成閱讀門檻,但劇情引人入勝。主角貝絲的成功與失敗,反映人生如棋局,需學會輸才能贏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4/17
Rika回顧學習民事訴訟法的歷程,比較不同作者的民事訴訟法教科書,例如李淑明、沈冠伶、許恆輔、許士宦等老師的著作,最終選擇林榮傳、陳慶苗的版本,並計劃日後再參考李淑明的解題書。文章內容展現學習者在選擇參考書時的掙扎與考量,以及對不同書籍特點的分析與比較。
Thumbnail
2025/04/17
Rika回顧學習民事訴訟法的歷程,比較不同作者的民事訴訟法教科書,例如李淑明、沈冠伶、許恆輔、許士宦等老師的著作,最終選擇林榮傳、陳慶苗的版本,並計劃日後再參考李淑明的解題書。文章內容展現學習者在選擇參考書時的掙扎與考量,以及對不同書籍特點的分析與比較。
Thumbnail
2025/03/01
記錄一趟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的旅程,從搭乘鐵道纜車開始,途經美女平、高山巴士、室堂的雪牆、隧道巴士、大觀峰、黑部水庫,最後搭乘電氣巴士下山。文中描寫沿途的景色、交通工具,以及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例如美女杉的傳說、雪牆的堅硬、隧道巴士的隆隆聲響、黑部水庫的浮冰等等。
Thumbnail
2025/03/01
記錄一趟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的旅程,從搭乘鐵道纜車開始,途經美女平、高山巴士、室堂的雪牆、隧道巴士、大觀峰、黑部水庫,最後搭乘電氣巴士下山。文中描寫沿途的景色、交通工具,以及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例如美女杉的傳說、雪牆的堅硬、隧道巴士的隆隆聲響、黑部水庫的浮冰等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Thumbnail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朋友的母親過世,我前往捻香。朋友提及母親因為跌倒手腳斷掉,導致行動不便,日久得了憂鬱症。原本透露要在家裡自我了斷,但因怕家人受影響,選擇到外面的公園結束一生,並留了遺書,表示要樹葬。朋友家人原本不贊同樹葬,但後來決定尊重母親的遺願。 對於自殺、樹葬,精舍都有開示過,內心考慮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朋友的母親過世,我前往捻香。朋友提及母親因為跌倒手腳斷掉,導致行動不便,日久得了憂鬱症。原本透露要在家裡自我了斷,但因怕家人受影響,選擇到外面的公園結束一生,並留了遺書,表示要樹葬。朋友家人原本不贊同樹葬,但後來決定尊重母親的遺願。 對於自殺、樹葬,精舍都有開示過,內心考慮很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