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那些走近殯儀館的時日,都特別的感傷。雖知人終將死,信仰也應許著天家,但始終有種揮之不去的情緒。看不淡,也始終糾結。作者作為佛教徒,中間許多信仰的部分,不影響閱讀,也不影響其他宗教信仰者了解所謂的善終。最後在答問的地方,區別自殺、斷食死亡在選擇上有什麼不同,而這個差異,就是善終的「善」所想表達的:沒有缺憾。

從其母的生平說起,為了說明這個選擇有其脈絡,不是倉促決定,也不是單純的久病厭世。罕見疾病的遺傳,始終是個陰影,而在老病死的歷程中,把病死的拉扯的痛苦縮短,成了善終的核心之一,也就是儘可能的降低預後不佳的病痛所帶來的不適。

在當事人下定決心之後,醫療的專業背景使得這個決定更能完整有效的執行,當然家人在死亡理念上的一致以及尊重當事人的想法也是相當重要的。在過程中雖有不適以及意志動搖,情緒失控等現象都如實的呈現,過程並不容易,也需要細心的照料,而在積極安樂死尚未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都沒能特別照顧到的族群,斷食成了可行也友善的選擇之一。

有計畫的減少進食確實可以降低身體的負擔,嘗試過168的減重,有時會覺得心情上的焦慮想吃大過身體的需要,而大抵健康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感覺負擔。當身體各樣器官機能衰老,這些負擔恐怕就成了不適的主因,無法順利的代謝導致的水腫等,都可能帶來更多的不適,而斷食就可以降低這個類型的不適。選擇漸進的減少攝入,並適當的透過藥物、給水等策略降低不適,或許就是慢慢的降低活動,終至死亡的一個歷程,相較於在醫院不斷的搶救、病危、插管、電擊,都要來的平和許多。

長照的壓力不僅是對病人,也是對家屬,外籍看護的介入,通常能夠舒緩部分,但實際上高齡的病死拉扯拉長,是將來必然面對的問題。不說各國趨勢如何,在現有的社會風氣中,及早討論、決定而不是鴕鳥的避談就以為不會發生死亡結果,恐怕是更為貼近當事人想法的選擇。最後,期盼有天社會能接受當人不能選擇如何生,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選擇更安穩的離開世界,也願尊嚴善終法草案能順利通過。

推薦給想了解善終議題的朋友,不管事倫理道德的討論、醫療的策略或者是實際的案例,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相關的訊息,也透過這樣的分享,讓選擇能夠更多元,生者能勇敢繼續生活,死者安然離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100會員
52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老蔡書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Thumbnail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上兩代的爺爺奶奶曾說過,能夠在睡夢中過世是一種好命的象徵。而什麼才叫做活著?隨著醫療的進步,卻被痛苦的各項管子所禁錮,終究應該要面對的,斷食善終讓我看見一個完整且不一樣的選擇。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作者:畢柳鶯 麥田出版 談談小時候因為害怕過胖被控制只能吃一碗飯的我,奶奶就疼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作者畢醫師透過照顧母親採用斷食善終的方法,探討如何幫助重病者善終。 作者家族有小腦疾病遺傳家族史,因而使很多家族成員早夭或是痛苦自殺,因此當作者母親罹患這種疾病時,身為長女的她開始想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母親?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關於死亡這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其實不太談論,甚至避諱談論。但是,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是家人的離開,一個是自己的離開,怎麼面對這樣的離開,我們很容易陷入一段很長的沉默。
Thumbnail
關於死亡這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其實不太談論,甚至避諱談論。但是,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是家人的離開,一個是自己的離開,怎麼面對這樣的離開,我們很容易陷入一段很長的沉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