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放棄急救、安樂死,都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相信大家應該都多少聽過放棄急救和安樂死。但斷食善終可能較少涉略。這邊簡單介紹一下三者的差異。

斷食善終

這邊會以畢柳鶯醫師的斷食策略來做介紹,臨終者會漸進式停止飲食,約需花費2~3周來適應症狀。很多家屬會聽信網路謠言說斷食完全不會有任何不適病人睡著睡著就走了。事實上人體在長時間未攝食的情況下,電解質失衡會引起譫妄和幻覺,脫水更可能引發癲癇和抽搐。

在歐美有些醫療團隊更會採用較激進的即時性斷食,效果較快,但病人不適的症狀也較明顯。由上述內容可知斷食善終需要堅定意志並在身心靈狀況都具備且調整好的狀況下才能執行。如果只是一昧的不讓病人吃喝,面對發生在病人身上的症狀完全放置不管。只是一再的要求病人忍耐,這樣的終,何善之有?

放棄急救

我很好奇現在講到放棄急救還會大聲說出就是不要救了讓病人死掉的人有多少,如果還很多的話那只能說台灣的衛教觀念真的有待加強。但我相信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這名字真的就是那麼長)裡面的細項還是有不少人沒有理清楚。

先看看這兩個問題,如果是初期的癌症要救嗎?又或是肺炎導致病人需要插管,且插管可以明顯改善不適症狀並搭配治療有望使病人痊癒時還要救嗎?答案是當然得救。永遠記得,放棄急救≠放棄治療。在意願書的第二條就明確指出針對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不施以插管、心臟按摩等急救程序。但只要有可能讓病人的身體狀況回復或是疾病痊癒。醫師絕對沒有不救的理由。

再者,針對末期病人的安寧療護,旨在增進臨終病人的生活品質。當病人已無法進食時,護理師仍可用棉花棒沾水保持病人口腔濕潤。又或是注射止痛藥物來減輕痛苦。放棄不代表無為,每個生命都該被妥善對待。

安樂死

談到安樂死,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是傅達仁吧。反覆往返瑞士只求能盡早終結痛苦的生命,當然我們不是當事者無法理解也難以同理他的痛苦。但我們可以先嘗試了解安樂死的形式。

  1. 主動/積極安樂死:醫師對病人施以致命藥物或特定醫療手段來加速病人死亡。
  2. 被動/消極安樂死:醫師會將病人的維生系統撤除,使其漸漸走向死亡。
  3. 協助自殺:醫師給予病人致命藥物,讓病人親自施打。

  安樂死給了臨終纏綿病榻的人一個選擇機會,既能減短痛苦的時間,保留尊嚴,又避免龐大的醫療開支成為家屬沉重的負擔。聽來好處多多對吧,但我們看待一個問題要盡量全面。試問,醫師願意背負殺死病人的壓力嗎?另外,安樂死若被有心人士濫用,是否會成為合法殺人?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我相信這三種方式都能迎來善終,但在善終之前。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看懂法規了嗎?了解自己的選擇可能帶來什麼症狀,哪些結果了嗎。不要只是聽別人說這樣比較舒服,比較好就擅自做出決定。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死亡這扇大門面前,我們還有時間深呼吸,三思而後行。切記,要拒絕的是無效且造成資源浪費的過度醫療,而非放棄所有治療。

斷食善終懶人包,可參閱:照顧者指南|斷食善終全面指南【人生必修課】

avatar-img
44會員
111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毒品害人一生,但我們總是討論如何戒毒,或是毒品的辨認方式。鮮少去了解這些吸毒者勒戒或戒毒後的生活。他們回歸社會後,是重拾人生,抑或是再次墮落。我們又該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近年來多間大學投入後醫學系的招生,也讓解剖課程的大體老師需求大幅升高。近期已有多間學校面臨「大體老師荒」。其中又以北部最吃緊,尤其最近三年招生增加但大體老師卻逐年減少。也讓大體老師的條件放寬,除非有重大傳染疾病、傷口過大、體態過瘦或過胖。醫學院大多會收,縱使少一顆腎或曾做過器官移植也能任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環保葬一直都給人一種浪漫的想像。花葬、樹葬或海葬等安葬方式都被賦予浪漫的象徵意義。但實際跑過一次流程,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多死社會是日本近年來很夯的議題,因為到了2025年,戰後嬰兒潮世代出生的嬰兒將全部踏入75歲大關。年長者人口數暴漲,殯葬設施、老人年金勢必受到劇烈衝擊。為了應對多死社會的到來,屍體旅館這個特殊行業也應運而生。
嘉義區監理所、嘉義市監理站於10/24借用嘉義市殯葬管理所「懷德堂」,並與嘉義市交通隊、南華大學生死學系,透過哀悼5年來因酒駕喪命的民眾之名義。開設酒駕再犯班講習,要求酒駕累犯到場觀看火化場、撿骨室等設施。這也不免讓人想起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酒駕者洗大體事件。
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揭開了冥婚的神秘面紗。冥婚又可稱為配骨、陰婚、鬼婚或靈婚。冥婚的對象不是人,而是過世的亡者。又可分成生者配逝者或兩名逝者這兩種形式。
毒品害人一生,但我們總是討論如何戒毒,或是毒品的辨認方式。鮮少去了解這些吸毒者勒戒或戒毒後的生活。他們回歸社會後,是重拾人生,抑或是再次墮落。我們又該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近年來多間大學投入後醫學系的招生,也讓解剖課程的大體老師需求大幅升高。近期已有多間學校面臨「大體老師荒」。其中又以北部最吃緊,尤其最近三年招生增加但大體老師卻逐年減少。也讓大體老師的條件放寬,除非有重大傳染疾病、傷口過大、體態過瘦或過胖。醫學院大多會收,縱使少一顆腎或曾做過器官移植也能任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環保葬一直都給人一種浪漫的想像。花葬、樹葬或海葬等安葬方式都被賦予浪漫的象徵意義。但實際跑過一次流程,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多死社會是日本近年來很夯的議題,因為到了2025年,戰後嬰兒潮世代出生的嬰兒將全部踏入75歲大關。年長者人口數暴漲,殯葬設施、老人年金勢必受到劇烈衝擊。為了應對多死社會的到來,屍體旅館這個特殊行業也應運而生。
嘉義區監理所、嘉義市監理站於10/24借用嘉義市殯葬管理所「懷德堂」,並與嘉義市交通隊、南華大學生死學系,透過哀悼5年來因酒駕喪命的民眾之名義。開設酒駕再犯班講習,要求酒駕累犯到場觀看火化場、撿骨室等設施。這也不免讓人想起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酒駕者洗大體事件。
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揭開了冥婚的神秘面紗。冥婚又可稱為配骨、陰婚、鬼婚或靈婚。冥婚的對象不是人,而是過世的亡者。又可分成生者配逝者或兩名逝者這兩種形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安寧療護和安樂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安寧療護著重於在生命末期提供全方位的照顧,讓病人舒適、有尊嚴地走完人生;而安樂死則是一種結束生命的手段,在倫理和法律上都存在許多爭議。我們來聊聊這兩件事有什麼不同。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Thumbnail
自噬斷食是斷食療法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身體進行自我清理和修復的過程。透過斷食,身體進入低糖和低能量的狀態,從而啟動自噬機制。這種自噬不僅可以清除老化或受損的細胞組件,還能促進身體的修復和新陳代謝過程。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安寧療護和安樂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安寧療護著重於在生命末期提供全方位的照顧,讓病人舒適、有尊嚴地走完人生;而安樂死則是一種結束生命的手段,在倫理和法律上都存在許多爭議。我們來聊聊這兩件事有什麼不同。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Thumbnail
自噬斷食是斷食療法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身體進行自我清理和修復的過程。透過斷食,身體進入低糖和低能量的狀態,從而啟動自噬機制。這種自噬不僅可以清除老化或受損的細胞組件,還能促進身體的修復和新陳代謝過程。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