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與縫合,實驗音樂界的法蘭肯斯坦」:談 Holger Czukay —《 Movies 》

2022/12/2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前言 】:

毫無疑問,德國實驗音樂場景中最具聲望的樂團非 Can 莫屬。1968年在科隆成立,樂團對於音樂創作上有其獨特的看法,從 Stockhausen、John Cage、Pierre Schaeffer 等學院派和極簡主義作曲家到地下絲絨等樂團皆為影響他們的靈感來源,透過節奏、磁帶拼貼到合成器,不斷的即興和大膽實驗想法而延伸的音樂形成一個巨大的混合體。而樂團的貝斯手和主要創作者之一的 Holger Czukay 在1977年離開樂團後,將這樣的態度延續到了自己的個人專輯之中。



從1971年的 《 Tago Mago 》,1972年的 《 Ege Bamyasi 》,1973年的 《 Future Days 》 到1974年的 《 Soon Over Babaluma 》,Can 可謂實驗音樂界的巨無霸,所到之處皆被他們征服,可謂實驗音樂的先驅者,接連幾張具開創性的流派融合專輯將影響無數的後輩音樂人。然而,眼前的美好開始出現了裂縫。

在1976年的 《 Flow Motion》 中,Can 的音樂走向了更為保守傳統的聲音,以至於專輯中誕生了一首迪斯可舞曲 〈 I Want More 〉,在英國排行榜達到了第26名。1977年,在 Inner Space 錄音室,當新舊成員聚集準備錄製新專輯 《 Saw Delight 》 時,他們仍然沈浸在熱門單曲的光芒中。除了原先陣容的鼓手 Jaki Liebezeit、吉他手 Michael Karoli 和鍵盤手Irmin Schmidt 外,還加入了前 Traffic 樂團的貝斯手 Rosko Gee 和打擊樂手 Rebop Kwaku Baah,而原先為貝斯手的 Holger Czukay 則被貶為聲音編輯,負責為歌曲添加聲音效果。

接連幾張商業失敗和曲風轉換的專輯後,過去這幾年對 Holger Czukay 來說是相當艱難的,他眼睜睜地看著 Can 慢慢瓦解甚至被其他團員排擠:「我覺得自己成為了局外人,我在外面看著這一切發生,處在邊緣地帶。我所做的只是為歌曲添加音效,整個樂團基本上已經被 Gee 和 Baah 劫持了,事情變得如此糟糕,所以我決定離開樂團。」

Holger Czukay

【 專輯錄製 】:

到了1979年,Holger Czukay 的職業生涯來到了十字路口,他選擇重啟個人專輯計畫。與 Can 在一起的十年裡,Holger 的個人專輯不斷被擱置,距離上一次的作品已經是1969年的 《 Canaxis 5 》,隨著 Can 的消亡,Holger 開始著手製作 《 Movies 》,標誌著自己的復出。



《 Movies 》 是在科隆南部的 Wolperath 錄音室進行製作,就像一次 Can 的小型重聚,Jaki Liebezeit 在專輯中負責打擊樂器,而其他成員也多少為專輯的各部分提供演奏。

而 Holger 如同一人樂團,獨自演奏吉他、貝斯、鍵盤和合成器,在全部歌曲錄製完成後,還親自對專輯進行混音和後製。整張專輯反映了 Holger 對錄音室技術的大膽實驗,其中許多聲音是用 IBM 錄音機所錄下的,這是一種在60至70年代間相當流行的商務辦公錄音機。



在 《 Movies 》 的製作過程中,總共進行了上千次的剪貼,考慮到當時的電腦技術尚未發達,需要手工用刀片切割磁帶並將其黏貼在一起,可想而知工作量非常巨大。專輯中最明顯的特色是使用取樣音效來驅動歌曲的旋律和維持和諧,這使他成為搖滾樂中 "取樣音樂實驗者" 之先驅,就像一個瘋狂的科學家,在錄音室裡沒日沒夜地燃燒自己,對全球無線電波中掃描樣本和挖掘各式古怪的聲音,並將它們與現場樂器和人聲歌唱或朗誦相結合。

他狂熱的實驗主義如同創造了一個萬花筒般的聲音陣列,提煉成五彩繽紛的拼貼畫,至今仍讓人目眩神迷,即使以現代標準來看,他仍然不可思議地將我們所熟悉的事物給徹底翻轉。


【 歌曲介紹 】:

Holger 對於創造光怪陸離的聲音世界並不生澀,一個早期的例子便是與 Rolf Dammers 一起創作的 《 Canaxis 5 》,可以看做是一趟異國聲音採集的實驗之旅--電子之聲與越南、西藏、非洲和印度音樂融合,藉此證明了取樣可以做為某種藝術手法。另外,在 Can 時期便曾發行過名為 《 Soundtrack 》 的專輯,而 《 Movies 》 在概念上與其相似,皆為一部不存在的假想電影所製作的配樂,每首歌曲都是一個獨特的聲音世界,在這裡沒有音樂類型之間的劃分,因為 Holger 把各種聲音無縫接合在一起。從開始到結束,《 Movies 》 是一個耐人尋味且幽默的體驗過程。

專輯在1979年發行時雖然沒有取得理想的商業成績,但卻得到了樂評之間廣泛的好評,並被譽為1979年最出色的專輯,進入了 《 NME 》 的年度最佳專輯名單,這也同時增強的 Holger 的信心,他又回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音樂領域,創造了雄心勃勃、具有突破性和開拓性的音樂。2016年由 Herbert Gronemeyer 創立的廠牌 Groenland Records 開始接連重新發行 Holger 早期的專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作品早已絕版,而其中將 《 Movies 》 改名為 《 Movie! 》,除了專輯名稱和封面,曲序也與原版不同。



Cool In The Pool 〉 拉開了 《 Movies 》 的序幕,並展現了 Holger 音樂喜好的另一面,輕快的吉他音軌在立體聲道中從左橫移到右側,與緊接而來的法國號進行了一次擦肩而過,一同迎來節奏組和人聲演唱,歌詞則帶有 Holger 獨特的幽默感、戲劇性和諷刺。同時,簡約的鍵盤線條也加入了節奏之中,精準掌握著不斷重複的4/4拍,為其提供了穩定的心跳脈動和放克神韻,各式樂器、聲音和取樣:鳴響的吉他、粗糙的弦樂、哀嚎、喇叭、公雞啼叫、瑣碎的對話片段等,一切音效都在完美的時間點接續進場,齊心拼湊這幅精美的音樂拼圖。



在 〈 Oh Lord, Give Us More Money 〉 中,合成器的聲浪、背景晶瑩剔透的吉他、無限延伸探索的貝斯為歌曲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敘事性,刺耳的鋼琴音色則為整體染上一絲黑暗不祥。Holger 精心佈署每個樂器的時機和位置,直到發射信號,所有鋪陳在瞬間被點燃爆炸,無數不同的聲音在這個音樂漩渦中無序的亂竄,動物的咆哮和吼叫、交通號誌、警笛和雷鳴聲等諸多取樣音效百花齊放,隨著另一個世界的未來主義之聲加入,Holger 的聲音低語呢喃,在激昂和懇求之間徘徊,最後,Michael Karoli 剔透的吉他演奏,與管風琴一起為這首情緒飽滿的電影作品劃上了句號。

隨著 〈 Persian Love 〉 的展開,合成器的巨浪再次襲捲而來,伴隨打擊樂器那異國情調的洗禮,如電影般的製作安排簡直是蜿蜒而行,描繪出一個遙遠、古老的土地。無形中吉他取代了合成器,Holger 在此處放置了一些零碎的對話片段,以及一位中東女子的歌聲取樣,真摯顫抖的演唱與另一位男性人聲無縫接合。在節奏部分,康加鼓和吉他為這首融合了非洲雷鬼、放克和世界音樂的基礎,在這首美麗迷人的融合歌曲中,吉他就像在貝斯上跳舞,如同心跳聲,為這片陌生國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這首歌曲更為無數音樂藝術家鋪平了道路,將民族元素、電子音樂以及世界音樂作為一種特定類型進行取樣。

結尾則以 〈 Hollywood Symphony 〉 作為故事的終點。無線電波發出雜訊,弦樂在一旁伴奏著,同時加入了爆裂聲響的節奏組和吉他。Holger 的人聲音在此使用疊加延遲,在建立起氛圍之後,節奏緩緩上升,合成器和節奏部分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巨量的合成器、聲音素材和激烈的吉他獨奏相互爭奪主導權,也象徵著 Holger Czukay 正式回歸。


【 結語 】:

這張專輯是一位處於巔峰狀態的音樂先鋒,所進行的流派融合實驗。Holger 結合了非洲雷鬼、前衛、迪斯可、放克、流行、前衛搖滾和世界音樂等元素,同時融入了無數的樂器、聲音和取樣。而取樣和剪輯在 《 Movies 》 中起到了重要的核心效果。Holger 在他漫長而輝煌的職業生涯中將不斷使用取樣技術。事實上,並將長時間的演奏進行各種剪輯,無數的樂器和聲音素材就像一個音樂拼圖的一小塊,Holger 必須將其組合起來形成一首完整的曲目。

因此,Holger 之所以把專輯命名為《 Movies 》,不僅僅是其中收錄了許多他觀看過的各種電影之聲音取樣,同時隨著場景的轉變彈奏著貝斯,因此發現自己在錄音室所做的實驗,實際上與電影編輯藝術之間有諸多相似:「用四台聲音編輯器,我把整個事情做成了一種顏色打印的形式。在某一處的混音中,吉他的聲音很好,但放在這裡有點太吵了,你開始成為某部電影的製作人,拍攝不同的場景,接著把這些不同的畫面拼接在一起,這就是我製作音樂的方式,音樂確實創造了某種視覺,它具有視覺特徵。」



而這張專輯的影響力同樣深遠,成為 Brian Eno 和 David Byrne 的開創性作品《 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 》 的主要靈感來源。在聽到這張專輯後,David Sylvian 也成為了信徒,他邀請 Holger 在80年代製作了一系列的專輯,此外像是 Beck 的 《 Mellow Gold 》 和 Moby 的 《 Play 》 等具有里程碑象徵意義的作品也都要感謝這張專輯的誕生。不只為取樣文化鋪平了道路,更為即將在未來十年內綻放的世界音樂流派做好了準備,Holger 無疑建立了嶄新的流行音樂脈絡,整個音樂歷史儼然被他大膽的想法和旺盛的好奇心所向前推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