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老師是走在學生前面的學習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書名叫做'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作者是蔡佩娟老 師,老師本身是一位鋼琴家,在學期間就讀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回台灣後也參與各式的音樂演出及從事教學。

raw-image





"學音樂要建立的,是孩子與音樂的連結而非將之推開"






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會知道蔡老師是因為我本身也是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當我在研究教學時無意間看到一個Youtube影片【​科譜學堂】,這是一個針對鋼琴技巧的教學影片,其中很多關於鋼琴技巧的解釋幫助我在教學上有更多的啟發。於是我便開始上網搜尋蔡佩娟老師,因此得知了這本書的存在,我抱著研究鋼琴教學的心態去買了這本書,當我翻開書本讀完第一章"學琴,不等於學到音樂" 我意識到這不只是一本提供教學建議的說明書,它更是一本生活哲學以及後半段作者對人生有所體悟的回憶錄,這本書改變了我許多舊有對"學習"的思維,也激發我思考對於學音樂這件事情的認知。第一篇我會分享我在書中得到的關於老師的一些啟發和重點,第二篇會分享關於家長或學生們常有的偏誤。


"專業的老師不一定有熱忱,富有熱忱的老師通常比較負責任​"

其實書中多半是在對家長及學生的叮嚀,以及探討一些學鋼琴常出現的一些偏誤,比較少直接針對老師的主題,​​但書中卻能透過許多事件或範例反射出一個好的教育者該有的模樣,書中提到,老師應該要提升自我專業度,用專業說服人,而我認為「熱忱」則是推動我們去做這件事的動力,如果一個老師在教學上經常感到厭倦,抱怨學生、家長,或感受不到教學帶來的樂趣,那或許是要停下來思考究竟你是為什麼而踏進這個領域的,台灣的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阿滴曾經說過一句話,「為了賺錢當Youtuber,那你會失望」,想賺更多的錢不是壞事,但這不應該是推動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我也曾經在某自我成長的書中看到一段話 「當我們知道為什麼而做,才能在遇到困難後堅持做下去」,回想我當初踏進教學這個領域,是因為當時有位朋友推薦我去新加坡擔任老師,主要原因是我太太(當時是我女朋友)是馬來西亞人,過去可以跟她比較靠近外,也因為薪水真的不錯,我也就過去了,在那裏每個禮拜教授超過60個學生,每天都是精疲力竭,充滿抱怨的回到家,當時唯一推動我繼續待的動力就是每月發薪水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的身體終於不堪負荷,最後才選擇離開新加坡回台灣休養,在台灣休養的那一年,我才開始慢慢思考為什麼這個人生的大哉問。當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被燃起當初那單純喜歡音樂的心,我也慢慢開始意識到教育是一個「使命」,台灣未來的音樂素養及人才或許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當我們認真思考教育的本質及意義,鋼琴教學會變成一件神聖的事情。

"老師應提升自我專業度,用專業說服人"

接下來我想分享我從書中得到的一些關於老師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其中也包含我這幾年從事教學的一些經驗,首先我認為演奏能力是老師們必要的能力之一,我解釋一下這邊說的演奏並不是指老師要一直辦個人獨奏會或時常參加比賽證明什麼,而是好的老師通常也會是個好的演奏者,不僅要能夠示範正確的聲音給學生聽,連錯誤的聲音也要能夠正確的彈出來,但演奏的機會其實不是說有就有的,所以對我來說錄下自己的彈奏影片是個很有效的演奏練習,或是舉辦學生音樂會時也準備一首曲子參與演出。

"好的老師懂得變化,不會一直僅用上一代的方式直接複製在下一代身上"

第二個我認為鋼琴老師都需要清楚自己的"教學系統",老師是否能清楚給予不同學生以及不同的問題要用什麼概念及方法來教?還是一套方法運用在所有學生身上? 比如音階,不同學生可能會產生轉指重音、指關節塌陷,手緊等問題,手緊又可延伸出不同部位的僵硬,手腕、肩膀、手臂等等,老師是否能在需要的時候清楚該使用什麼方法及教材? 是否知道樂曲要帶出的是什麼方面的技巧練習,作者寫教材的用意是什麼? 當老師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理念後,便會自然地思考並研究教學,也能更靈巧地在教學上做出不同的變化。

"身先士卒"

我自已在教學的過程中會一直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成為"紙上談兵症候群"的人,就是在過程中不斷的用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專業,比如當我在教不同樂派的曲子時我會問自己"我是真的知道巴洛克及古典樂派的差異,並且能夠示範出來嗎?" ,當我在說明兩種不同的音色時,"我是真的感覺到明顯差異嗎?"還是只是在告訴學生"我分得出來只是因為我有那張畢業證書跟那些年海外的教學經驗?" 我也相信一個道理"要領導別人之前,要先學會領導自己" 。


總結

學音樂的路是沒有終點的,老師也只是走在學生前面的"學習者"雖然整本書都像是在對著家長學生說話,但在閱讀的過程讓我有不少的反思,音樂教育不只是一項樂器的操作,更能"打開人生的廣度",但老師們必須要有夠廣的格局和視野,才能在所做之事找到意義及發揮影響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迪說書的沙龍
9會員
19內容數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自由書寫術》所以對這套書寫技術深感興趣,因此我決定來做個大膽的嘗試,就是按照書中的技巧,每天自由書寫,並且把我寫的內容分享出來,這裡將會是很自由很輕鬆,內容可能對你來說很無聊,但透過這個專題我想知道,如果我把我最真實的內在打開給別人看,會得到什麼結果。
阿迪說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2
我們因為生長的環境,媒體文化的渲染,使我們產生現在的價值觀,我們以為我們擁有自由意識或自主思想,但我們也只是環境下的產物。 記得大學剛畢業那段時間,我很不喜歡參與在某些朋友圈裡,就是那些對生活充滿激情,完全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人生方向是什麼的人。 而每當有人問我「你最喜歡做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3/06/22
我們因為生長的環境,媒體文化的渲染,使我們產生現在的價值觀,我們以為我們擁有自由意識或自主思想,但我們也只是環境下的產物。 記得大學剛畢業那段時間,我很不喜歡參與在某些朋友圈裡,就是那些對生活充滿激情,完全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人生方向是什麼的人。 而每當有人問我「你最喜歡做什麼事情
Thumbnail
2023/05/22
心理學家也發現,當人們越重視幸福,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越不幸福。 在《逆思維》中作者提出了幾可能的原因: 1. 太常評判自己的人生,而忘了要體驗人生,活在當下。 2. 追求目標以及成就時,忘了正面情緒才能帶來幸褔。 3.過度強調快樂而忘了目的。 作者說: 追求意義要比幸福更為健康 研究也顯示在工作中
Thumbnail
2023/05/22
心理學家也發現,當人們越重視幸福,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越不幸福。 在《逆思維》中作者提出了幾可能的原因: 1. 太常評判自己的人生,而忘了要體驗人生,活在當下。 2. 追求目標以及成就時,忘了正面情緒才能帶來幸褔。 3.過度強調快樂而忘了目的。 作者說: 追求意義要比幸福更為健康 研究也顯示在工作中
Thumbnail
2023/05/16
父母以孩子玩樂的特性讓他們從遊戲中開始,並漸漸引導到玩具真正的用途。 原文摘錄自《刻意練習》 如果不好玩,孩子怎麼會想繼續學? 這句話我曾經從某位老師前輩聽到,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卻衝擊著我的思想。 我的教學風格是比較偏向直球式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達到某個程度學會某項技巧,我設計的練習往往不怎麼有趣
Thumbnail
2023/05/16
父母以孩子玩樂的特性讓他們從遊戲中開始,並漸漸引導到玩具真正的用途。 原文摘錄自《刻意練習》 如果不好玩,孩子怎麼會想繼續學? 這句話我曾經從某位老師前輩聽到,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卻衝擊著我的思想。 我的教學風格是比較偏向直球式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達到某個程度學會某項技巧,我設計的練習往往不怎麼有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昨天回娘家時, 心血來潮想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 坐在自己的琴房裡,還顧著周遭 ,看著我的琴譜櫃, 想起了教我的鋼琴老師們…….. 大約是小四或小五時(先前是上山葉YAMAHA的團體班) 我的第一位正式個別鋼琴啟蒙郭老師 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勵學生的方式 是會讓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文具 算
Thumbnail
昨天回娘家時, 心血來潮想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 坐在自己的琴房裡,還顧著周遭 ,看著我的琴譜櫃, 想起了教我的鋼琴老師們…….. 大約是小四或小五時(先前是上山葉YAMAHA的團體班) 我的第一位正式個別鋼琴啟蒙郭老師 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勵學生的方式 是會讓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文具 算
Thumbnail
2020年初我從新加坡離職回到台灣,當時一個學生也沒有,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招生,我一畢業就直接出國了,所以在台灣沒有累積什麼人脈,全部都得從零開始做起。 隨著時間過去,雖然過程中並不是都很順利,但至少現在也做得還可以,我發現台灣與新加坡的教育生態有很大的不同,剛回來不太能適應台灣的家長,之後可能會寫
Thumbnail
2020年初我從新加坡離職回到台灣,當時一個學生也沒有,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招生,我一畢業就直接出國了,所以在台灣沒有累積什麼人脈,全部都得從零開始做起。 隨著時間過去,雖然過程中並不是都很順利,但至少現在也做得還可以,我發現台灣與新加坡的教育生態有很大的不同,剛回來不太能適應台灣的家長,之後可能會寫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書名叫做'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作者是蔡佩娟老 師,老師本身是一位鋼琴家,在學期間就讀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回台灣後也參與各式的音樂演出及從事教學。 "學音樂要建立的,是孩子與音樂的連結而非將之推開" 我會知道蔡老師是因為我本身也是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當我在研究教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書名叫做'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作者是蔡佩娟老 師,老師本身是一位鋼琴家,在學期間就讀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回台灣後也參與各式的音樂演出及從事教學。 "學音樂要建立的,是孩子與音樂的連結而非將之推開" 我會知道蔡老師是因為我本身也是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當我在研究教
Thumbnail
小星星約莫在二歲左右時,我都會帶他去參與一些音樂律動課程,或是音樂繪本的團體班級,整體而言,在聆聽繪本故事與音樂律動時,小星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與歡樂性,同時也接觸認識不同的樂器。
Thumbnail
小星星約莫在二歲左右時,我都會帶他去參與一些音樂律動課程,或是音樂繪本的團體班級,整體而言,在聆聽繪本故事與音樂律動時,小星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與歡樂性,同時也接觸認識不同的樂器。
Thumbnail
先來網站吧~好和弦學鋼琴完全指南 我是好檸檬的忠實聽眾,大部分的主題都還蠻對我胃口的,像是講不要被社群媒體(yt'、臉書、ig)綁架(只是真的好難脫離社群的魔爪)、自由創作者該要擁有的信念、談戀愛該怎麼談(這個應該用不到了但還是蠻好聽的),以前每週三去建中上課的路上都會有wiwi和檸檬卷的聲音陪著我
Thumbnail
先來網站吧~好和弦學鋼琴完全指南 我是好檸檬的忠實聽眾,大部分的主題都還蠻對我胃口的,像是講不要被社群媒體(yt'、臉書、ig)綁架(只是真的好難脫離社群的魔爪)、自由創作者該要擁有的信念、談戀愛該怎麼談(這個應該用不到了但還是蠻好聽的),以前每週三去建中上課的路上都會有wiwi和檸檬卷的聲音陪著我
Thumbnail
其實從以前開始就多多少少對於彈鋼琴感到有點興趣,剛好我在大學的朋友三位好友也都很神奇地會彈鋼琴, 買了折疊式的鋼琴,很適合初學者和極簡人~
Thumbnail
其實從以前開始就多多少少對於彈鋼琴感到有點興趣,剛好我在大學的朋友三位好友也都很神奇地會彈鋼琴, 買了折疊式的鋼琴,很適合初學者和極簡人~
Thumbnail
本書簡簡介 作者本身是鋼琴老師,鋼琴家,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書中以她的個人觀點以及多年來的鋼琴教學經驗,分享她對臺灣音樂教育的看法,其中包含音樂班、家長觀念溝通、學習音樂的看法以及網友QA。 個人感想 書中欣賞的三段話節錄 相關內容分享
Thumbnail
本書簡簡介 作者本身是鋼琴老師,鋼琴家,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書中以她的個人觀點以及多年來的鋼琴教學經驗,分享她對臺灣音樂教育的看法,其中包含音樂班、家長觀念溝通、學習音樂的看法以及網友QA。 個人感想 書中欣賞的三段話節錄 相關內容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