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我從新加坡離職回到台灣,當時一個學生也沒有,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招生,我一畢業就直接出國了,所以在台灣沒有累積什麼人脈,全部都得從零開始做起。
隨著時間過去,雖然過程中並不是都很順利,但至少現在也做得還可以,我發現台灣與新加坡的教育生態有很大的不同,剛回來不太能適應台灣的家長,之後可能會寫一篇關於我從國外回來後的感觸。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是一些鋼琴教學的心路歷程,以及我這3年在台灣從0開始到現在30個以上的穩定學生,過程中學到的五個功課。
1. 除了專業,軟技能也相當重要
一般大家說的軟技能,是指非專業性的能力,像是
- 溝通技巧
- 表達能力
- 邏輯思維
- 自我成長
- 彈性與適應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說服能力
- 自我管理
我知道我不擅長溝通,也常常怕自己說話會誤踩家長的地雷,我認知到我缺乏的反而不是專業能力,而是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說過一句話 :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我們不論到哪都會和人接觸,而通常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這幾年的教學經歷讓我學到的功課是,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問題跟誤會,用一句說得合宜的話就能夠化解,甚至增進彼此的關係,有好的關係,家長也會更願意介紹學生給老師。
提升自己的軟實力,也是幫自己省去很多麻煩,我非常推薦老師可以培養閱讀跟寫作的習慣,投資成本也很低,寫作幫助我整理思緒,我覺得是練習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而寫作帶給我的好處不只體現在教學上,甚至與家人朋友,或是事業。
2. 就算是學生及家長,也有他們該做的事
這句話我是從一本書《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中得到的啟發,書中的原文是,
就算是顧客也有他們該做的事情
我認為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
老師千萬不要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成功的學習是維持健康的教育三角關係(老師、學生、家長)而沒有誰的份量特別重,每個角色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年紀還小的初學者,只要有一方未盡到自己的責任,學習效果就不會太好。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裡有一段話
醫生努力為病人做許多事,但最終的結論是這個病人必須自己好起來—變得健康,老師可能用盡了方法來教學生,學生卻必須要自己能學習才行。
3. 設立界線
當我還沒有意識到要分清楚界線時,時常產生多餘的焦慮,對教學感到挫折,自我懷疑。界線不只是為了他人,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而我的經驗是,老師要努力和家長協調,以及溝通,溝通再溝通。
以下是我認為幾個需要在第一堂課就說明清楚,劃清界線的事情
3.1 收費方式 ,是以月繳呢? 還是以期算?
關於學費我一定都會在第一堂課就說明清楚,例如 : 如果以月繳的方式,或是以匯款的方式在當月第一周要完成繳費,每個學生我都統一。
3.2 請假補課的方式
為了避免遇到亂請假的學生,我通常都會要求另外補課,一方面是因為進度,二來如果這位學生非常不認真,家長也不願意配合監督,我認為這是老師自我保護自己時間的必要原則。
3.3 教學理念、風格以及課程規劃
我不建議老師為了讓學生報名就營造一種學琴是快樂好玩的,就孩子長遠的學習來說不是好事,我聽過有些老師為了讓課堂有趣,會把學生喜歡的音樂編成簡易版。
我也曾經幫學生編過曲子,但不是為了可以輕鬆彈一首好聽的曲子,我的目的是安排練習在他們喜歡的樂曲中,透過他們會感興趣的曲子練到必要的技巧,如果不是為了練習,而是為了留住學生,那我覺得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通常結果就是曲子不好聽,也沒練到新東西。
我在第一堂課通常都會讓家長學生知道,我的教學風格,我是個什麼樣的老師,以及我的要求是什麼,例如我會告訴家長,我希望培養好品格,技術優秀的學生,所以學生需要在我的課堂上學到什麼等等。
4. 教學的動機
我認為動機不健康,就會像骨牌效應一樣會產生各種問題,我所指的不是老師就得像德雷莎修女一樣,為他人完全奉獻生命。
但有些動機卻是需要避免的,以下是我認為不健康的兩個教學動機。
4.1 過於看重收益,只為了賺學生的錢
我想先來談談收入對於老師的意義,收入是必要的,沒有收入老師就養不起自己,也無法提供好的教學品質,任何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也是一樣,若收益無法支撐整個組織的支出,那這個組織一定會瓦解。
我認為老師提供教學,家長繳學費,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但想像一下,你看到一個廣告,是你最近想買的東西,但廣告的標語讓你一點都不感興趣,你只覺得他們想賺你的錢,就算這個商品購買價值很高,品質也不錯,你也可能打消購買的念頭。
《魅力學》這本書裡面說到一個項研究,我們的大腦其實在觀察別人,察覺環境改變上很敏銳,但是在觀察自己上顯得比較笨,這個體現在與人對談上特別明顯,我們很容易可以察覺到這個人說話時的不對勁,皺眉頭的瞬間,眼神的失焦,注意力的分散,我們容易感到變化,但我們不會知道對方的真實內在狀況,只會感到反感或是不舒服。
因為我們心裡的動機,會很自然的表現在談話內容、面部表情等外在行為,而大腦在解讀他人的面部表情上,有著相當卓越的能力,0.01秒的面部變化,大腦就會察覺並且解讀成某種情緒。
4.2 為了向家長證明自己是合格的鋼琴老師
我的觀察是,家長會選擇跟我上課,就已經是足夠的信任了,以及認可我的能力,其實不需要再特別證明什麼,只要發自內心的為孩子著想就可以了,但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
當我抱持這樣的動機時,我會這樣想「當學生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成果,家長會對我失去信心」「我是一個不會教的老師」等等。
但事實是,這完全是不必要的擔心,因為一個學生能有多少成果,不是單靠老師就可以決定的。老師通常一週只能與孩子相處一個小時,孩子大部分所受的影響都來自家庭,老師的角色像醫生一樣,要開處方簽(作業)並且要確定家長及學生都知道怎麼做。但最後是否有成效還得要看學生及家長的配合度。
5. 教授他人,就是最有效的學習
再專業的知識或技術,若不能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有實際的影響,那就是停留在知道一件事罷了,許多明智的行為就是來自知識的實踐 。一份美國訓練實驗室的研究顯示,最有效的學習就是將所學教授他人。
最佳的學習,就是教學
在從事教學之後,我其實才真正的愛上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我覺得音樂就是這樣的一門藝術,隨著人生的進程,看待事物的角度變得不同,對音樂的想法也隨之改變。
我相信音樂在彈的不只是音符,而是涵蓋更多的層面,像是人文素養、性格、環境還有人生體悟。在技術上,我也是在從事教學後又提升到了更高的程度,最明顯的進步是我的視奏能力、音色變化還有累積更多不同風格的曲目量。
為了教學生如何練琴更有效率,我深入研究並且實驗各種練琴方式,為了就是要幫助學生有更好的練琴規劃和習慣,無意間也讓我在琴藝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卡內基先生也有類似的見解 :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增進知識,而是增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