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訶德》——真理追尋者
在研究西方文學理論中,大致把「小說」類型的創始者歸給西班牙的賽萬提斯,其著作《唐吉訶德》流芳百世,至今仍是成人及兒童的必須讀物之一。《唐吉訶德》充滿幻想,情節不思議,滑稽戲謔卻讓人讀來悲痛,有著其當代社會的寫照與反思,以中世紀騎士精神捍衛傳統基督教信仰,兼顧護國安邦的思想,《唐吉訶德》是擲地鏗鏘的小說。
虛構的唐吉訶德是十六世紀西班牙拉曼邱鄉村的落魄地主,他變賣家產,蒐集所有的騎士傳說故事。由於浸淫於千百本騎士故事中,他本人融入其中,認知自己就是已沒落的遊俠騎士。現在我們說「思覺失調症」,正是發生在唐吉訶德身上。原名吉哈達的他,在有了馬糞紙頭盔、鏽蝕斑駁的古老盔甲、不知年代的長劍、自製的長茅、一匹瘦弱耕作馬後,給自己取了個「高貴」的名字:拉曼邱的吉訶德閣下。中文應譯為「唐‧吉訶德」,唐是閣下、貴人的尊稱號。吉訶德閣下還為自己身為騎士應有一位恃從找了村中牧人桑邱,應許他在自己得國後,分封一海島讓桑邱做總督。吉訶德又為自己找了一為騎士要效忠的公主,同鄉面貌姣好的村姑,他取名「杜欣娘」。萬事俱備,他帶著桑邱,背著家人,出發去為世界爭取正義、照顧孤寡、濟弱扶傾,保護婦女——這就是騎士精神。
出了村子不久,他就碰到被主人毆打的僮僕,不分青紅皂白,叫主人放過孩子,主人看他如凶神惡煞,表面答應,過了時將孩子逼迫得更慘。不多時吉訶德遇到一隊商人,認為是自己封地的臣民,拿著長茅威脅他們承認杜欣娘是他們的皇后,後果是吉訶德被打得變體麟傷,桑邱將他抬回家。這時,村中神父及理髮師已將所有的騎士書籍付之一炬,吉訶德雖傷心,但還須休養復原。一旦起床,他又威脅利誘桑邱,再度上路。這馬上就發生著名的「風車大戰」,吉訶德確定看到三十多個耀武揚威的巨人,桑邱說:「老爺,你好好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風車,那些像胳膊一樣的東西是風車的翅膀……」吉訶德說:「顯然你對歷險方面的事還得好好學學,他們確實是巨人。」結果是,風車葉將刺中它的長茅和吉訶德一起帶上天,然後吉訶德重重落地。「一定是那個奪走我書房和書籍的佛萊斯通,為了剝奪我勝利的光榮,把巨人變成了風車。」摔散骨頭吉訶德合理化地說。
吉訶德閣下不斷經歷伸張正義、保護弱小,卻一再地被不了解他的人又打又砍;屢次受重傷被戲弄,但都是認為這是騎士必受的磨難。桑邱作為他的理性天使,但往往被認為是無知的提醒。他衝入羊群牛群豬群,認為是與大軍作戰;他向人群講騎士道理,調解糾紛,似乎整個世界都是他的責任。最終,在好心的伯爵安排的戲中戲,讓吉訶德當上了貴族,桑邱當上海島總督,「目標」達成,主僕二人踏上歸程。或許吉訶德閣下確實有思覺失調,但從他身上我們感到耶穌基督在世上的境遇:「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3~5節)從吉訶德的歷險中,看到他追求「真理」的意念,值得我們在閱讀《唐吉訶德》時細細思想。
(本文刊登於《每日活水》月刊,校園書房出版社,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