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能在未來到來之前被安慰一下嗎?-《最後安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未來是怎麼樣子,是不是大部份的人都已經放棄想像了呢。
歡迎來到不小品書,品品不小的思想力量。今天分享的是華語作家邱比的小說《最後安慰》,書名乍看之下會以為他寫的是感情故事,但其實它想像的是未來會怎麼樣。這本書在許多段落我感覺依稀有《1984》、《美麗新世界》的元素影子。不過《最後安慰》用的寫作手法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藉由兩個世界裡的形形色色的人的遭遇,串起兩個世界的輪廓。
邊看邊想想現在的世界。
先聊聊我的讀感,結合諸如討論了極權政治走向的《1984》、還是烏托邦下公平世界的《美麗新世界》,我覺得這種思考未來的故事,都是在挖掘人類對未知的渴望與脆弱,這是每個時代共有的問題,不會隨著人類發展而得到"解答”。相反,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很矛盾,不論是科技環境還是人性,要嘛過度樂觀、要嘛過度悲觀,不然就是漠不關心。
這也沒辦法,畢竟那是未來,誰也說不準。
不過,不過我覺得在科技的進步下,有一個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就是人的”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能決定哪些東西可以去除,哪些東西可留下。最早爭執的是自然環境的保護,再來是文化生活,最後甚至可能是人自己本身,討論人的肢體、心智,要留下什麼,怎麼留下。
咦,你可能會說沒有討論過啊!咦,那你還不積極討論嗎?

《最後安慰》碎片化的鏡頭語言

回到書裡,故事以兩個星球為背景,A部分談的是科技過度發展,逐步邁向毀滅的”舊地球”,B部分談的則是毀滅後漸趨重生的”新地球”。書的開頭,”舊地球”的人們發明了神經藥劑,服用後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像是瞬間變成鋼琴天才、經商達人等等;人類的肉體也被改造,讓小孩開心的豪華成年禮是斷除四肢換上假肢的強健手術。
不知道這些暗喻是不是說著科技像是潘朵拉的魔盒?
裡面有一段故事我很喜歡,說的是一群科學家與哲學家發現,他們應該轉而去研究心,心臟才是關鍵,能夠凌駕於頭腦之上的,只有心了。但主導的科學家卻後來解散了這個小組,因為他發現人類自身有深根柢固的偏見、邏輯錯誤,如果沒有辦法在良心獲得徹底的自由之前,他沒辦法繼續從事研究。
讀完讓人不禁想問,人類用科學解開秘密,是不是終究會碰上極限?
說到極限,”舊地球”的人們習慣機器人的服務,視之為理所當然卻忽略深入探索它們的價值與意義,機器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嗎?還是只能依附在人類之下,成為最純粹的傭人?機器人如果可以追求幸福,那他們是不是該獲得完整的"人類"權利?如果只能依附於人類的話,那關於人工智能的邊界,又該界定在哪裡呢?就算可以界定邊界好了,那該由機器人還是人類來做監督者呢?又該怎麼監督?
進一步想,思考這些問題的我們是不是已經把自己當成上帝了?
上面這些問題,小說裡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加上一篇一篇沒有答案的小故事,讀起來其實有點支離破碎,但我覺得作者是刻意的。這種碎片化的不適感,也是在逼迫讀者不單當一個資訊接受者,要跳脫出來當一個思考者。

新地球的舊:人類的千古循環

到了B部分的"新地球”,與其說是在展現它的”新”,我感覺更像是在強調它的”舊"。在先進的太空艙中被宇宙遺棄的倖存者,在回到文明的懷抱之前,問智能機器人的問題是:”他還能去愛嗎?”除此之外,新時代的人們在全然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下,依然想著聖誕節送人祝福,依然在學習著如何生活,面對彼此的人際關係。
只要還保持著原始心智,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會是持續不變的議題。
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可以簡單稱之為”人性”吧!是”人性”串聯起我們的渴望與脆弱。小說裡有人讀著一本偉人傳記,寫著:”請記住你的人性,忘掉其他的吧。要是能這麼做,我們面前開展的就是通往樂園的大道;要是辦不到,我們眼前擺著的就是集體滅亡的危機。”
這提醒了人類們要常常回頭看看自己經歷過了什麼。
畢竟人類究竟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可能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也沒有共識,人們總幻想邊探索就會邊有答案。這毫無理由的樂觀是我們智識上的盲點,也是天性上的缺失吧。所以這個啟示非常有警醒的意義,提醒不能當個純粹的理性樂觀派,要警覺在每一個進步背後的人性流失。

跳不出框架,那就接受吧

讀完《最後安慰》這本書,我想到《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有段話說:”自己的答案,全世界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所以很多人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選擇孤獨。”會喜歡這段話是因為讀完《最後安慰》時有種孤獨感,那種孤獨感夾雜著對未來的期待與不確定。
因為期待所以不確定,但也因為不確定所以期待。
這是在有限的天賦下,造物者給的補償吧。就算思考未來跳脫不出想像力的框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幻想。每個人的進步就是這樣來的,偷偷想著未來,默默地做著。或許每個人因為眼界、資質的差異,看得或進或遠,做得或快或慢。但只要不放棄想像,就會慢慢得到改變的力量。
所以對於未來,你想要怎樣的生活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不小品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4會員
186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小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反動的修辭》是一本討論"反對力量"的書,說著從法國大革命以來政客對於改革,像是民主自由、選舉權和社會福利等等議題,是如何透過幾種修辭法法來模糊視聽,轉移並影響群眾的注意力。
村上特別寫道這不是一本對喜歡古典樂人來說有幫助的書,因為裡面沒有權威的樂理比較或是論述,有的只是一個愛好者興奮的喃喃分享。但這反而更適合大眾讀者,更低的閱讀難度,完全可以當作古典樂的入門
隨著各式各樣的定義、解讀都出現了,有人說它是炒作,甚至是騙局,但也有人說它就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是怎麼出現的?如果只用一句話形容它,應該說:元宇宙是人以數字身份參與和生活的可能的數字世界。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讀著古時候發生的故事,覺得有種割裂感,割裂感來自於生活方式的隔閡。在以前物質、通訊都不方便的年代,理論上有著跟我們現代有一樣需求的"人",是用什麼來滿足生活裡的慾望?也好奇著在那麼多所謂的禮教之下,古人們怎麼表現慾望。還是真如魯迅所說,禮教吃人?
雖然現在才十一月初,寫回顧文時間上有些太早,但有鑑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在下半年經歷了種種衝擊,大部分的開發商都停止拿地,也等於放棄了最後兩個月的發展。這股寒冬預計要等到明年春節後,甚至到下半年才會轉好。所以想著趁著這個時間,把與許多行業專家交流的心得,與這幾年參與行業的體會先整理起來
《反動的修辭》是一本討論"反對力量"的書,說著從法國大革命以來政客對於改革,像是民主自由、選舉權和社會福利等等議題,是如何透過幾種修辭法法來模糊視聽,轉移並影響群眾的注意力。
村上特別寫道這不是一本對喜歡古典樂人來說有幫助的書,因為裡面沒有權威的樂理比較或是論述,有的只是一個愛好者興奮的喃喃分享。但這反而更適合大眾讀者,更低的閱讀難度,完全可以當作古典樂的入門
隨著各式各樣的定義、解讀都出現了,有人說它是炒作,甚至是騙局,但也有人說它就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是怎麼出現的?如果只用一句話形容它,應該說:元宇宙是人以數字身份參與和生活的可能的數字世界。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讀著古時候發生的故事,覺得有種割裂感,割裂感來自於生活方式的隔閡。在以前物質、通訊都不方便的年代,理論上有著跟我們現代有一樣需求的"人",是用什麼來滿足生活裡的慾望?也好奇著在那麼多所謂的禮教之下,古人們怎麼表現慾望。還是真如魯迅所說,禮教吃人?
雖然現在才十一月初,寫回顧文時間上有些太早,但有鑑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在下半年經歷了種種衝擊,大部分的開發商都停止拿地,也等於放棄了最後兩個月的發展。這股寒冬預計要等到明年春節後,甚至到下半年才會轉好。所以想著趁著這個時間,把與許多行業專家交流的心得,與這幾年參與行業的體會先整理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在當下:找到平靜與力量的鑰匙 我們常常為過去而懊悔,為未來而焦慮,卻忽略了生命的真諦其實就在當下這一刻。過去是記憶,未來是幻想,唯一真實的,只有此時此刻。當我們學會專注於當下,便能從中找到無盡的平靜與力量,這是生活送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你是否曾因回憶過去的錯誤而陷入自責?又或是因擔心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排除未來,是將注意力從遙遠的未知拉回眼前,而死亡則是這種聚焦的終極形式。當我們直面死亡,許多選擇會因此變得具體簡單、每一刻也更加珍貴。 ​
Thumbnail
之前和幾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姐聊天,聊到「20歲左右人生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 他們提到一個觀念,讓我覺得很值得參考:我們常說要為了未來準備什麼,但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有什麼事情是「現在能做,但以後就不能做」的?
Thumbnail
文章前警語: 小火車的投資筆記主要為透過基本面、財報做策略篩選並回測勝率後,再加上個人研究公司的知識心得分享,並不帶有任何推薦意味、內容也並非投資意見。不會有任何目標價。希望您看完文章後,養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謹慎考慮,審慎投資。 正文開始前 ,讀者們如果最近有要搭高鐵出去玩,在高鐵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從原罪中的嫉妒走向無為而治,樂天是心態、給予是關鍵,而擁有能給予的歡喜,無論是有為無為,終能大治。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在當下:找到平靜與力量的鑰匙 我們常常為過去而懊悔,為未來而焦慮,卻忽略了生命的真諦其實就在當下這一刻。過去是記憶,未來是幻想,唯一真實的,只有此時此刻。當我們學會專注於當下,便能從中找到無盡的平靜與力量,這是生活送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你是否曾因回憶過去的錯誤而陷入自責?又或是因擔心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排除未來,是將注意力從遙遠的未知拉回眼前,而死亡則是這種聚焦的終極形式。當我們直面死亡,許多選擇會因此變得具體簡單、每一刻也更加珍貴。 ​
Thumbnail
之前和幾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姐聊天,聊到「20歲左右人生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 他們提到一個觀念,讓我覺得很值得參考:我們常說要為了未來準備什麼,但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有什麼事情是「現在能做,但以後就不能做」的?
Thumbnail
文章前警語: 小火車的投資筆記主要為透過基本面、財報做策略篩選並回測勝率後,再加上個人研究公司的知識心得分享,並不帶有任何推薦意味、內容也並非投資意見。不會有任何目標價。希望您看完文章後,養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謹慎考慮,審慎投資。 正文開始前 ,讀者們如果最近有要搭高鐵出去玩,在高鐵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從原罪中的嫉妒走向無為而治,樂天是心態、給予是關鍵,而擁有能給予的歡喜,無論是有為無為,終能大治。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