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行星邊界」,是倫理問題|觀點

2022/03/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全球變遷的終極問題––––人類何時掉下懸崖?

近兩年來,人們從「病毒無處不在」的恐慌心理,直至近期,因權衡致死率降低與經濟產能復甦之效益,紛紛轉為「學習與病毒共存」。早先各國為了防堵人群、物品在移動下可能協帶病毒,而開始了嚴格的邊境管制及入境隔離政策,目的是為了觀察病毒潛伏期,降低感染風險。
而隔離政策的祭出,在過去人們鑄造地球村的願景下,連帶影響諸多合作的不確定性,包括貨款交付期、各地缺工、貨運塞港、邊境貨車無「工」而返、農產品賞味期限大打折扣等,也因為如此,至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盛行以來,以高效率、低成本為訴求不斷擴張的全球化供應鏈,在後疫情時代則開始出現了「反全球化」浪潮。

一、優養化的「厭氧」環境,如同人類把自己關在充斥著二氧化碳的大氣層裡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8會員
18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