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性霸凌防治與心理處遇

2023/01/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便利的生活,降低獲取資訊的門檻,協助弱勢群體增加知識與能力。但基於匿名、易傳播、可重製存取等特性,網路衍生許多資訊性暴力犯罪,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因散佈性影像而導致的網路性霸凌。前陣子有讀者看了我撰寫的跟蹤騷擾文章,提到前男友因為被她分手,以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的方式散布攝錄的性影像,讓她遭到網路性霸凌,導致健康、心理、經濟與生活遭受莫大傷害。
網路性影像有盜攝而來,例如2001年的市議員性愛光碟事件;有脅迫而來,例如戲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男主角被強拍不雅照;有誘騙而來,例如利用親密關係或金錢交易向對方要求裸照。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也出現製作不實性影像散布圖利或報復,從以往的Photoshop軟體改圖到今日以DeepFake軟體電腦合成影片深度偽造換臉。其結果都是衍生出的嚴重的性剝削案件,損害受害者的隱私安全與人格尊嚴。
為了防止網路性犯罪,2022年4月行政院公布「網路性別暴力犯罪防護網」,同步增修《中華民國刑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與《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等性暴力犯罪防制四法,以專章保護、加重罪責、提供被害人相關協助、配套措施等方向進行同步修法。2022年8月衛生福利部結合民間團體及網路平台業者,共同啟動「台灣性私密影像防禦網」。需要的民眾只要在「私ME成人遭散布性私密影像申訴服務網」留下資料,社福團體就會主動連繫提供後續法律諮詢與轉介等服務,網路平台業者也會透過StopNCII(停止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計畫主動下架私密影像。
然而網路性霸凌不會因為法律處理後而舒緩,受害者的心理與生活會因此持續遭受傷害,而且隨著時間讓自己更弱勢更脆弱。受害者將時刻處於私密影像被重現的焦慮狀態而倍受折磨。不友善的人際環境,讓受害者在生活中遭言語暴力和關係霸凌侵害,迫使受害者退出社交場域與社會疏離。最後,受害者將於現實及網路世界都不再感到安全而退縮恐懼。
網路性霸凌的受害者需關注的不只是他們的法律權利,更應處理內心深層的創傷,讓他們看見想要的需求、能力與行動力,讓受害者回復心理韌性,重新感受到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從網路性霸凌受害者的四項壓力依序進行協助處理。
1.難以消除的焦慮
資訊在數位世界中有複製、強化及重構的能力,加以網路永久存留的特性,私密影像一旦被置放於網站,便難有消除不見之日,受害者將處於隨時被人發現的焦慮狀態。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報警處理與通報下架私密影像。當通報處理後發現焦慮沒有消失,請盡快尋求親友或專業人士的協助紓發心情與緩解壓力,越早處理越能加速受害者情緒復原的歷程。
2.不友善的生活圈
通常復仇式色情會針對受害者的生活圈進行散布,無可避免地會對周遭的人際關係造成損害,因此在受害者社交生活圈中的人們,將有能力左右事件創傷的最終結果。重要他人的支持可以減輕事件的衝擊,而環境人際的敵意或負面的反應則會加深傷害。因此,處理的第二步就是強化受害者生活上的正向人際支持,家人、朋友的陪伴與理解相當重要,可以防止創傷症狀的出現。
3.紛擾的流言蜚語
當性影像在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傳播時,猜測解讀與惡意中傷的言語也會跟著產生,這些敵意或負面的言語會加深受害者的創傷,而且隨著言語的數量增加而更加嚴重。心理創傷的主因是自我權能喪失和失去社會連結,因此在安全的人際支持形成後,讓受害者說出並重新定義散布性影像的事件是很重要的。並且在家人、朋友理解與支持的前提下,將整理後的經驗發布在個人網站或社群平台上澄清事實。記得,阻礙受害者復原的就是對創傷的沉默。
4.反覆的創傷連結
許多的網路性霸凌受害者,在事件處理結束後,常會因為日常中透過電腦或手機螢幕接觸跟創傷事件類似的影音資料,再引發出痛苦的情緒與焦慮,這其實是事件創傷沒有處理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這時請務必找相關的醫療資源協助,重新找回處理創傷的能量與能力,讓自己知道我是有能力面對這些事處理這件事。
許多遭遇網路性霸凌的受害者,最害怕的就是沒有可依靠的人際支持,說出去後被人扭曲誤解傳播造成二次傷害。也因此在還沒有良好人際支持與整理定義事件下,將事件解釋發表暴露於網路媒介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傷害。這時候有保密原則法規限制的心理師就是很好用的資源,可以協助緩解情緒壓力、建立人際支持、重新定義事件。找到適合的方法,就能讓受害者看見他們的能力與需求,回復心理健康,重新掌握生命主導權。
8會員
15內容數
同理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心理心理,在你心裡,在我心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