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過年的氛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年過年,總是愈來愈感嘆好像失去了過年的氛圍,過年似乎變成只是另一個較長的假期。今年我回花蓮老家過年,這種「沒有過年氛圍」的想法一樣浮現,但是今年有一些不同的經驗,讓我得以對比參照,思索一下什麼是過年的氛圍,好像有了些發現。
我思索著何時開始失去了年味?這種失去年味的感覺浮現前後有什麼差異?發現開始的點好像不可考了,顯然是一個漸進演變的過程,但是差異倒是比較容易發現。
奶奶過世是一個關鍵點吧。奶奶生了伯伯、姑姑、爸爸、叔叔,每年過年的除夕夜,大家都要回到奶奶家過年,我這一輩的堂兄弟姐妹共有8人,加上大人,很是熱鬧。吃完年夜飯,等待著拿紅包的時刻,我們就看電視、聊天,猜測著今年能收到多少紅包。拿完紅包後,接著收拾餐桌,然後大人們開始玩牌,我們跑去街道上放鞭炮與煙火。看著黑夜中燃放的煙火,感受到一種歡愉,以及短瞬即逝的魔幻。接著回到屋內,看著大人們玩牌,在旁邊奉茶倒水,或是自己跟著堂兄弟姐妹也玩起牌來。隨著夜漸漸深,努力撐著守歲,到最後不敵睡魔,心滿意足的去睡。然後年初一去拜年,年初二隨著媽媽回到外婆家。雖然每年過年大同小異,但這就是過年,一種過年的習俗,一種傳統,一種儀式感。
但是一切就在奶奶過世後,開始逐漸變調。奶奶過世後,大家還是回到奶奶家過年,但在幾次關於年夜飯的菜色、打掃等等議題發生意見不同與張力、爭執後,大家就各自在家過年了。失去了維繫住不同小家庭的核心人物奶奶後,年味就開始失去了。所以三代同堂的結構或關鍵人物聯結著不同小家庭,對於年味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另一個因素是儀式感。遵循傳統,維持習俗,其實就是儀式感的換句話說。讓生活有儀式感,可以讓人在一種「韻律」或「節奏」裡,讓人穩定,也讓人可預期、讓人安心。但是文化氛圍的轉變,傳統跟守舊劃上等號,傳統好像沾染了負面的意涵,求新求變、新穎創新好像才是被讚賞或強調的價值。魚與熊掌是很難兼得的,我們無法只選擇我們想要的。於是放棄的傳統,也就失去了過年的儀式感,就是逸失的年味。
但我也不是說傳統就全都是好的,例如大男人主義、例如裏小腳。我想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符合現代文化的脈絡下,重新找到、建立新的儀式感。知道習俗的原始意義,將重要的價值用符合現代生活的、符合個人或家庭(家族)的方式,重新詮釋,找到新的儀式感。對我來說,過年的重要價值是團圓,關係的聯結與維繫,以及祝福的傳遞。找到這些重要價值,創造符合我的過年儀式,就是我找回過年氛圍的方向。我得說,我今年的過年,有年味。
avatar-img
4會員
10內容數
記錄生活裡的喃喃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蜜汁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一 有時候 我是說有時候 我不要你懂得 我要的 只是 你知道 那就足夠 其二 「擔心你.為你好」 是為了我 還是為了你自己? 無法承擔我不好 無法承擔幫不上忙的你自己 所以 你只能要我好
其一 有時候 我是說有時候 我不要你懂得 我要的 只是 你知道 那就足夠 其二 「擔心你.為你好」 是為了我 還是為了你自己? 無法承擔我不好 無法承擔幫不上忙的你自己 所以 你只能要我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朝陽開顏總樂派,千波百折險路長,轉瞬終消復光明。早起煮稀粥,地瓜放在冰箱太久了,內部都冒現黑點狀,抱懷煦暖的希望,精心滋養自己,定能化散心頭鬱積的結點。 過眼匆匆,步向婆家做晚膳,我把秋葵橫切成小塊狀,皆是五角星芒,它屢招傷損,卻仍燦耀無比,無怪可以抗癌,增強免疫力。熬滾白蘿蔔,歷經多大的炎火翻擾
Thumbnail
嗨嗨大家,因為最近徵文主題是時代的眼淚,就想說可以寫寫這篇文章,距離過年還有段時間,然後這次徵文讓我想到這主題呀,就想來寫寫這個主題 嗨,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的過年嗎?是不是特別熱鬧、特別期待? 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每次過年,都很有過年的感覺,可是到了長大後,那種過年的氣氛好像變少了
Thumbnail
《妳歌》由大慕可可出品、山喊商行演出製作,以鄭宜農的家族故事為核心,搭配12首台語金曲,開展出橫跨台灣三代的女性故事,譜出屬於台灣女性的歌,於「PLAYground 空總劇場」演出。《妳歌》是一齣有些青澀、溫暖且溫柔的戲,塑造了一個觀眾容易靠近的入口,走進女性的時間,梳理情感,重構女性的語言與力量。
Thumbnail
回到鴨脷洲:重拾童年,感受漁村情懷 我的老公出生於香港的鴨脷洲,那是一個典型的漁村小島,充滿了濃厚的海洋氛圍。從0到18歲,他在一間小木屋裡度過了童年時光,每一天都擁抱著大海的氣息。小時候,他最怕火災,因為島上的木屋在大火來臨時非常脆弱。那時的他,無需學過游泳,只要有海水,就能夠輕鬆跳進去玩耍
「當心靈之光亮起,黑暗便無處藏身。」真正的光明來自內在的覺知,而非外界的安慰。當我們在困境中,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力量,誤以為救贖在他人之中。然而,在自我覺醒的過程──當我們開始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所經歷的痛苦時,我們便能轉化這份痛苦,讓心靈重新綻放。
Thumbnail
有些東西,一旦丟了,就找不回來了。 即便找回來了,難道就能和當初的一模一樣? 既然如此,何不灑脫告別?
Thumbnail
舊曆年的年味,一年一年的淡去。 不知是因為我們都已長大成年,身上背負了過多的生活、經濟壓力的關係?還是因為我們的心已不復童年的純真無慮?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我不喜歡過年,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的。從年前開我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恐慌。我甚至不喜歡到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從小就不喜歡,歸咎出的原因是我太早離家了,生活習慣已與家人不同,多住幾天都覺得不舒適。 直到這幾天開始整理筆電中的照片,看著和家人們團聚大笑的自己,過去回憶湧上,想起,其實我以前是喜歡過年的。
Thumbnail
小時候很期待過年, 因過年所有的離鄉人都回家團聚, 爸媽帶著我們坐上擁擠的遊覽車回嘉義, 記得我最高興的是和一群堂、表兄弟姊妹在一起玩, 我們幾乎一年見面不到5根手指頭, 在鄉下過年玩的花樣可多了, 三合院充滿著大人小孩的打牌聲、笑聲。 ============== 現在過年好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朝陽開顏總樂派,千波百折險路長,轉瞬終消復光明。早起煮稀粥,地瓜放在冰箱太久了,內部都冒現黑點狀,抱懷煦暖的希望,精心滋養自己,定能化散心頭鬱積的結點。 過眼匆匆,步向婆家做晚膳,我把秋葵橫切成小塊狀,皆是五角星芒,它屢招傷損,卻仍燦耀無比,無怪可以抗癌,增強免疫力。熬滾白蘿蔔,歷經多大的炎火翻擾
Thumbnail
嗨嗨大家,因為最近徵文主題是時代的眼淚,就想說可以寫寫這篇文章,距離過年還有段時間,然後這次徵文讓我想到這主題呀,就想來寫寫這個主題 嗨,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的過年嗎?是不是特別熱鬧、特別期待? 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每次過年,都很有過年的感覺,可是到了長大後,那種過年的氣氛好像變少了
Thumbnail
《妳歌》由大慕可可出品、山喊商行演出製作,以鄭宜農的家族故事為核心,搭配12首台語金曲,開展出橫跨台灣三代的女性故事,譜出屬於台灣女性的歌,於「PLAYground 空總劇場」演出。《妳歌》是一齣有些青澀、溫暖且溫柔的戲,塑造了一個觀眾容易靠近的入口,走進女性的時間,梳理情感,重構女性的語言與力量。
Thumbnail
回到鴨脷洲:重拾童年,感受漁村情懷 我的老公出生於香港的鴨脷洲,那是一個典型的漁村小島,充滿了濃厚的海洋氛圍。從0到18歲,他在一間小木屋裡度過了童年時光,每一天都擁抱著大海的氣息。小時候,他最怕火災,因為島上的木屋在大火來臨時非常脆弱。那時的他,無需學過游泳,只要有海水,就能夠輕鬆跳進去玩耍
「當心靈之光亮起,黑暗便無處藏身。」真正的光明來自內在的覺知,而非外界的安慰。當我們在困境中,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力量,誤以為救贖在他人之中。然而,在自我覺醒的過程──當我們開始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所經歷的痛苦時,我們便能轉化這份痛苦,讓心靈重新綻放。
Thumbnail
有些東西,一旦丟了,就找不回來了。 即便找回來了,難道就能和當初的一模一樣? 既然如此,何不灑脫告別?
Thumbnail
舊曆年的年味,一年一年的淡去。 不知是因為我們都已長大成年,身上背負了過多的生活、經濟壓力的關係?還是因為我們的心已不復童年的純真無慮?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我不喜歡過年,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的。從年前開我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恐慌。我甚至不喜歡到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從小就不喜歡,歸咎出的原因是我太早離家了,生活習慣已與家人不同,多住幾天都覺得不舒適。 直到這幾天開始整理筆電中的照片,看著和家人們團聚大笑的自己,過去回憶湧上,想起,其實我以前是喜歡過年的。
Thumbnail
小時候很期待過年, 因過年所有的離鄉人都回家團聚, 爸媽帶著我們坐上擁擠的遊覽車回嘉義, 記得我最高興的是和一群堂、表兄弟姊妹在一起玩, 我們幾乎一年見面不到5根手指頭, 在鄉下過年玩的花樣可多了, 三合院充滿著大人小孩的打牌聲、笑聲。 ============== 現在過年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