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其實
我真的好討厭好討厭好討厭好討厭過年過節
講4次感覺很順
比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3次還多1次
可能真的不太喜歡
過年過節圖書館閉館
交通壅塞人類大遷徙
過年就像颱風天還要囤食物
上演和樂融融的一家人
因為我老闆(很貼心的)讓我放假
讓我多陪媽媽
太久太久沒放這麼多假
往年初三還初四我就上工了
不用在家這麼多天

初三後每天都要去咖啡廳放空
讀書、耍廢
找一個沒有人找得到我的角落
即使和家人我也覺得太多了
家這個字我覺得很空泛
從小爸爸不在家
只有媽媽和弟弟
說我要回家的時候
大家會說哪個家
妳家還是妳工作的地方
麥寮的家好像好多好多年前
爺爺奶奶走後
就已經不屬於我
屬於小時候過年的記憶
有屬於過我嗎?
爺爺記得過我嗎?
知道我的名字嗎?
我沒聽他喊過我
就像現在我也不確定我爸記不記得
我幾歲了?
埔里的家
無論何時都顯得像外人
雖然舅舅都很好
外公走後更像外人了
外婆年紀大了
雖然很健康還在工作
但媽媽說不要回去打擾她
讓她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雖然我覺得是我媽不想跟別人交流
總之只有我回到租屋處
才有家的感覺吧
avatar-img
23會員
221內容數
這是一個討論生活哲學的地方(自以為是的生活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哲學探討區 的其他內容
好久好久沒有失眠了 明明一直打哈欠
我想回應老師今天的話題
諮商老師常說 那妳會想對那時候的妳說什麼? 所以我決定寫一封情書給自己
我覺得我應該是一個很麻煩的個案吧
昨天累得直接睡到今天 沒吃藥 噁心想吐狂打嗝 胃酸也被打出來
好久好久沒有失眠了 明明一直打哈欠
我想回應老師今天的話題
諮商老師常說 那妳會想對那時候的妳說什麼? 所以我決定寫一封情書給自己
我覺得我應該是一個很麻煩的個案吧
昨天累得直接睡到今天 沒吃藥 噁心想吐狂打嗝 胃酸也被打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過年期間,尤其在亞洲社會,長輩經常會問起年輕一輩的薪水。這個問題對多數人來說不僅尷尬,甚至會覺得侵犯隱私。然而,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因素,從亞洲的家庭結構、傳統價值觀到長輩的焦慮心態,皆有其原因。我們一起來探討看看吧!心理師提供你三招應對方式!
Thumbnail
每年當我整理衣櫃時,總會驚訝於自己累積了多少物品——那些我曾經想要或認為需要的東西,如今卻成了雜物。 有些物品價格不菲,但看到它們迅速貶值,讓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許多購買的物品會很快失去價值,即使是高端商品也很少能保留原有的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套分類系統來整理我的消費...
Thumbnail
哈囉大家晚安~我是淳 今年過年有9天年假! 除了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發/領紅包之外, 也可能一些平時不常見的親戚朋友見面, 這篇文章幫大家整理了35個稱謂的客語詞彙。 不管你在今年過年是以什麼身分度過,都能幫助到你喔!
Thumbnail
「每年這個時候,我就特別害怕收到親戚的訊息。」小A輕聲說著   她眼神透露著不安。作為一名32歲的職場女性,她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焦慮:「沒有穩定對象、工作又不是很理想,每次過年回家都要應付親戚的關心,感覺像是走入審判庭。」
Thumbnail
逢年過節,我們是不是表面人聲鼎沸、熱情寒暄,沒過一會,內心又想著差不多了好想回家?這份矛盾糾結,不只是年輕輩如此,父母要回爺奶家也是如此,你是否也有相同共鳴?說到底,就是「邊界感」出問題! 本文先拆解「親、戚、朋、友」的關係結構,對應出適合互動話題,不僅生活能用,職場關係邏輯也能通用~
是我最不喜歡的節日,話說我老母真係唔係好人,佢個契仔結婚,人地喺半島淨係請兩家屋企人食飯,佢其實唔係屋企人,但新奶奶*即是佢老死)都請佢走。佢去到梗係屬於最唔親嗰啲人,於是就被安排同陌生人坐。咁佢就發新奶奶脾氣,話人安排得差,又要人哋去半島門口接佢上去,之後又話唔好食唔夠飽。 呢啲咩人嚟嘅? 仲
Thumbnail
號稱史上最長的農曆春節年假,阿豪沒有安排和家人出國旅行。 過年,全家人除了最期待由媽媽精心準備的除夕團圓飯, 就是大年初一走春,親友間得拜年,還有和老同學的聚餐。 過年,到那裡都是塞車,都人擠人,都在吃吃喝喝,幾天下來,感覺比上班日更累。 年假最後幾天,那裡也不想去,阿豪待在家好吃好睡養胖身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小時候喜歡過年,長大後超怕過年,每次過年都是煎熬!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絕大部分的網友表示認同「過年都搶著要加班,不想回去面對。」「親戚的關心與比較讓人壓力超大。」「生活習慣不同,讓人相處難受不自在。」「當媳婦最可憐,比上班還累人。」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
Thumbnail
過年期間,尤其在亞洲社會,長輩經常會問起年輕一輩的薪水。這個問題對多數人來說不僅尷尬,甚至會覺得侵犯隱私。然而,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因素,從亞洲的家庭結構、傳統價值觀到長輩的焦慮心態,皆有其原因。我們一起來探討看看吧!心理師提供你三招應對方式!
Thumbnail
每年當我整理衣櫃時,總會驚訝於自己累積了多少物品——那些我曾經想要或認為需要的東西,如今卻成了雜物。 有些物品價格不菲,但看到它們迅速貶值,讓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許多購買的物品會很快失去價值,即使是高端商品也很少能保留原有的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套分類系統來整理我的消費...
Thumbnail
哈囉大家晚安~我是淳 今年過年有9天年假! 除了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發/領紅包之外, 也可能一些平時不常見的親戚朋友見面, 這篇文章幫大家整理了35個稱謂的客語詞彙。 不管你在今年過年是以什麼身分度過,都能幫助到你喔!
Thumbnail
「每年這個時候,我就特別害怕收到親戚的訊息。」小A輕聲說著   她眼神透露著不安。作為一名32歲的職場女性,她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焦慮:「沒有穩定對象、工作又不是很理想,每次過年回家都要應付親戚的關心,感覺像是走入審判庭。」
Thumbnail
逢年過節,我們是不是表面人聲鼎沸、熱情寒暄,沒過一會,內心又想著差不多了好想回家?這份矛盾糾結,不只是年輕輩如此,父母要回爺奶家也是如此,你是否也有相同共鳴?說到底,就是「邊界感」出問題! 本文先拆解「親、戚、朋、友」的關係結構,對應出適合互動話題,不僅生活能用,職場關係邏輯也能通用~
是我最不喜歡的節日,話說我老母真係唔係好人,佢個契仔結婚,人地喺半島淨係請兩家屋企人食飯,佢其實唔係屋企人,但新奶奶*即是佢老死)都請佢走。佢去到梗係屬於最唔親嗰啲人,於是就被安排同陌生人坐。咁佢就發新奶奶脾氣,話人安排得差,又要人哋去半島門口接佢上去,之後又話唔好食唔夠飽。 呢啲咩人嚟嘅? 仲
Thumbnail
號稱史上最長的農曆春節年假,阿豪沒有安排和家人出國旅行。 過年,全家人除了最期待由媽媽精心準備的除夕團圓飯, 就是大年初一走春,親友間得拜年,還有和老同學的聚餐。 過年,到那裡都是塞車,都人擠人,都在吃吃喝喝,幾天下來,感覺比上班日更累。 年假最後幾天,那裡也不想去,阿豪待在家好吃好睡養胖身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小時候喜歡過年,長大後超怕過年,每次過年都是煎熬!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絕大部分的網友表示認同「過年都搶著要加班,不想回去面對。」「親戚的關心與比較讓人壓力超大。」「生活習慣不同,讓人相處難受不自在。」「當媳婦最可憐,比上班還累人。」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
難得過年放了七天,年味越來少了,而是傳統的儀式感,老一輩還是不放過! 過年的除夕的前一天,下班還要趕回來打掃, 發現永遠打掃不完...,如果要配合父母的期望,我想我應該會做死... 永遠只對我老媽說,重點打掃就好了,盡力就好.... 年夜飯,簡單,重點儀式就好,人口變少了,大家都結婚有各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