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加的好意不是好意

2023/02/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強加的好意不是好意。」
筆者時常提醒自己,幾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把遭受到的不公對待施與他人,即使你不會因這份體貼受到他人的理解與感激,但至少對得起自己。
聽聽我熬夜練習的曲子!
如上圖,強塞的好意經常伴隨著情緒勒索一併出現,慣用語無非是:
  • 「我準備了好久,我挑了好久耶!」
  • 「這東西很貴耶,你還不要?」
  • 「我也是為你好耶。」
難道你不知道,這種為了凸顯自己的付出來逼人買帳的言論非常自私非常情勒?

強迫回禮

筆者在學時,班上流行送聖誕卡片,有一位同學會準備一堆卡片送人,然後對每個人說,「記得回我卡片喔!」
如果你隔天沒回,他就會天天過來提醒:「我還沒收到你的回禮!」
隔年我提前跟他說:「不要送我卡片了,我不會再回禮。」(沒錯我就這麼直。)
但令我錯愕的是他還是送了,然後一樣每天催我回禮,不勝其擾下我只好回禮了。
一張聖誕卡花不了什麼錢,但他收到後還跑來跟我抱怨:「你回我的卡片比較小張耶!」
你是在哭喔!?
這完全就是kemoji的問題,禮尚往來不是這樣應用的好嗎?
"強加的好意叫強迫,真正的友善是不求回報的,禮尚往來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像在買賣交易。"

逼你手短是為了讓你嘴軟

大家都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本是一句勸人莫忘對方的好,帶著自省善意的俗話,卻被拿來當作不懷好意的策略使用。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結婚,一切從簡僅公證,女方母親說,是不是該打一份金飾送女婿?朋友夫婦再三拒絕,一來表示婆家沒打,自家也不用多花錢打,最重要的是,朋友跟她先生都是實用主義者,幾乎不帶飾品,更何況是完全不適合上班配戴的款式。二來是因為,朋友很清楚她母親的個性,付出必要求回報,因此她再三跟母親強調,就算妳堅持要送,婆家也不會準備,她母親回說沒關係。
朋友並沒有因為她說沒關係而同意,但她母親還是送了,然後果不其然,幾天後便開始瘋狂抱怨為何男方家沒準備金飾?開始以此名義為由要求東要求西,每一件事情她都以此為由參與決策跟批評。
"這不是情勒什麼是情勒!?"
很難避開來自親朋好友的情勒

強加的好意並非善意

「很遺憾不管你需不需要這樣東西,我的施予乃既成事實,將來你要回報我。」
筆者在<魔鬼的儲藏室The Devils Larder>這本書上看過一個故事,有一對難民家庭逃亡到某個國家,該國人民熱心捐贈物資,捐贈的是"家裡不要的東西",例如過期的罐頭,發黃破舊的衣服,對自己健康有危害而被醫生警告不能再吃的醃黃瓜等等,此樁佳話留下了照片,照片中村民們滿臉笑容圍繞著嘴裡塞滿食物的難民們。
有些人會覺得,「有就好了,都成為難民了還挑?」或是,「我不要的東西為何不能捐?」
"理直氣壯講這麼好聽,你是為了善心而幫助,還是把清家裡垃圾的行為順便包裝成善舉而已?"
"看似施予事實上是無限期求回報的,想扮菩薩善人,剖開心底卻滿是算計。"
"我的垃圾毒藥可能是你的蜜糖啊!"

不要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說真的這不僅僅發生在為人父母身上同儕團體,師生,職場間其實都會見到,嘴上說著為你好,實則是為了自己而為的行為。
人都是有私心的,可惡的是不肯承認自己的私心,還把對方當成白癡,認為沒人看穿你的套路的這份心機。
"一旦你的套路有朝一日被識破,那得到的反撲會比沒強加好意時還要嚴重,因為強加的好意叫噁心,要求回報的善意叫算計!你自以為的好意與善意,最終只會淪為噁心加算計。"
"下輩子再還你!"

本文空白梗圖取自於網路,文字為筆者自行添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黑色鬱金香
黑色鬱金香
什麼都寫什麼都不奇怪,不定時發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