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輓歌》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少讀小說,因為覺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書本是在逛茉莉二手書店時,因為購買特價書籍買二送一,為了那個送一而挑選的。也就是說,我免費得到了這本書。它非常嶄新,即使說是全新也無人懷疑,卻靜靜地躺在一本特價49元,還買二送一的區域。許是它的主題台灣人不感興趣,抑或是,不敢閱讀。
我用它作為長途車程時的消磨,卻意外發現,是一本難得讓我拿起卻再難放下的書,忍不住一口氣一天看完。文字流暢易讀且內容引人入勝,無怪乎是獲得多項獎項的作者,而譯者的功力也不俗。連前面的導讀都寫得很好。
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就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噢!不是「食人」這個主題,而是吃生命這件事的弔詭與人類雙重標準的荒謬。書本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因為某種病毒全球肆虐,這種病毒只感染動物,但被感染的動物一但咬了人也會使人致病而死亡。於是,為了人類的公共衛生與安全,全球的動物被撲殺殆盡。而嗜肉的人類因戒不掉那口肉的滋味,遂立法通過可以合法食人。
於是人類被分為了兩種:一種是人類,一種是被豢養的「牲口」。雖然外表上都是人類,但透過立法以及巧妙的語言包裝,「牲口」成為可以吃的肉。於是,一切又基本上恢復到過往的生活型態,差別只在於,過往使用動物的各種場合,如今替換成了人類牲口,雖然,立法禁止稱呼這些「牲口」為人類。畜牧場、屠宰場、肉品加工廠、市場肉攤、餐廳、實驗室⋯⋯全換上「新種」牲口與「特級」肉。
作者非常細膩而精準地刻畫出人類矛盾的雙重標準與概念自我障眼法,換一個名詞、換一個概念、換一個定義,我們的確就能把完全與我們自身相同的人類,視作另一類可以被任意對待的生命。也許目前看起來覺得荒謬不可能,但是人與動物,除了外表上的不同,活生生的情形又有何差別,我們卻早已根深柢固的認為,動物就是用來吃的。這不啻是同樣的心態模式?此論點在之前的文章已有說明,只是此書把此課題推到了極致。
感謝這本書寫出我一直很想創作的主題,而且,寫得這麼好。平鋪直述不帶有過度誇張的筆觸,甚至安靜抑鬱地像灰矇矇的天空,卻扔擲出驚世駭俗的驚天動地。應該是這件事的本質就是如此地尖銳刺耳,故而即使只是輕聲道出,也如轟天巨響。
我感謝這本書機緣巧合地適時出現,再次以無聲的巨響給予我警醒。習慣真的會麻木一切。雖然我本身不吃肉,但我也已漸漸麻木於將肉類看成是一種常見的食物而不是生命的血淚。此書僅僅是將動物替換成為人類,那些漸漸開始習以為常的殘害又變得觸目驚心,而且諷刺至極。——某人為了慶祝喜獲麟兒,而舉辦派對烤乳牲口(人)。
一部好的電影或是小說,能夠激發人許多思考。但願,世人覺知;期許自己,永遠不麻木。
    avatar-img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蠹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前半輩子,一直在找尋生命的出路。總感覺像是被困在這個世界,物質世界與社會結構宛如銅牆鐵壁。我無意於循規蹈矩地跟隨社會既定的步伐,完成讀書–工作–結婚–生子–老去–死亡的生命軌道。對於如此的生命型態感到巨大的沮喪與窒息,迫切想找尋有別於此的、更高超的生命意義與出路。終於,一步一步走到哲學的殿堂,甚
    人治與法治 差別在哪裡呢? 制度的設計嗎? 也許是。 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關鍵卻是人——該社會裡多數公民的觀念。 人們的觀念裡面是否有法的價值的共識, 決定了社會是否能運作出法治。 如果社會大眾無法培養出對於法的價值的共識 那麼,執法的畢竟是人 詮釋法條的也是人 可以操作的空間太大。
    忽然理解到,道歉有兩種。 有一種道歉其實背後是索討, 索討對方的寬恕。 因此重點還是在自己——以道歉的手段減少自己心中的不舒服。 這種方式的道歉,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表面上是在道歉, 其實骨子裡變成是被道歉的人要反過來安慰道歉者。 更惡劣的話, 另外一種道歉。 這種傳遞了解的道歉,
    今天我終於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溫柔 真正的溫柔並不是軟綿綿的溫柔,那樣的溫柔其實只是無能為力的自保或是討好。真正的溫柔背後必然奠基著強大的力量。心態力量,能夠承接的力量,以及通透的洞察,因此不會隨著人的情緒起伏有所顛簸,總是能夠從容地指引、接納。 以前我不懂小說裡面說到,蒙古人在馴汗血寶馬,要能夠在牠身
    日本教育似乎一直以來有這樣的教育傾向,冠上看似科學、亮麗的名稱「食糧教育」,便把錯亂的情感和價值觀包裝成高尚的教育。 這無關乎是否殺動物很殘忍或是應不應該知道食物特別是肉類的來源。而在於,我們對待殺害適切的態度。 之所以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情感錯亂,因為它把正向情感跟殺害做了一個連結。一開始,以友善
    第一天:屯原登山口 -> 天池山莊 一路平坦緩上好走,天氣晴朗但寒冷。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天:天池山莊 -> 卡賀山 -> 能高主峰 -> 大陸池營地 大霧大風,不見天日。寒冷。植被上覆蓋了一層雙白,卻也別有一番景緻。 從光被八表轉上去的山路,箭竹林茂密到有點誇張,用雙手免強播開通行,播到雙臂會痠痛
    我的前半輩子,一直在找尋生命的出路。總感覺像是被困在這個世界,物質世界與社會結構宛如銅牆鐵壁。我無意於循規蹈矩地跟隨社會既定的步伐,完成讀書–工作–結婚–生子–老去–死亡的生命軌道。對於如此的生命型態感到巨大的沮喪與窒息,迫切想找尋有別於此的、更高超的生命意義與出路。終於,一步一步走到哲學的殿堂,甚
    人治與法治 差別在哪裡呢? 制度的設計嗎? 也許是。 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關鍵卻是人——該社會裡多數公民的觀念。 人們的觀念裡面是否有法的價值的共識, 決定了社會是否能運作出法治。 如果社會大眾無法培養出對於法的價值的共識 那麼,執法的畢竟是人 詮釋法條的也是人 可以操作的空間太大。
    忽然理解到,道歉有兩種。 有一種道歉其實背後是索討, 索討對方的寬恕。 因此重點還是在自己——以道歉的手段減少自己心中的不舒服。 這種方式的道歉,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表面上是在道歉, 其實骨子裡變成是被道歉的人要反過來安慰道歉者。 更惡劣的話, 另外一種道歉。 這種傳遞了解的道歉,
    今天我終於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溫柔 真正的溫柔並不是軟綿綿的溫柔,那樣的溫柔其實只是無能為力的自保或是討好。真正的溫柔背後必然奠基著強大的力量。心態力量,能夠承接的力量,以及通透的洞察,因此不會隨著人的情緒起伏有所顛簸,總是能夠從容地指引、接納。 以前我不懂小說裡面說到,蒙古人在馴汗血寶馬,要能夠在牠身
    日本教育似乎一直以來有這樣的教育傾向,冠上看似科學、亮麗的名稱「食糧教育」,便把錯亂的情感和價值觀包裝成高尚的教育。 這無關乎是否殺動物很殘忍或是應不應該知道食物特別是肉類的來源。而在於,我們對待殺害適切的態度。 之所以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情感錯亂,因為它把正向情感跟殺害做了一個連結。一開始,以友善
    第一天:屯原登山口 -> 天池山莊 一路平坦緩上好走,天氣晴朗但寒冷。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天:天池山莊 -> 卡賀山 -> 能高主峰 -> 大陸池營地 大霧大風,不見天日。寒冷。植被上覆蓋了一層雙白,卻也別有一番景緻。 從光被八表轉上去的山路,箭竹林茂密到有點誇張,用雙手免強播開通行,播到雙臂會痠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吃一口人肉,哪怕又腥又臭又不好吃,但我們違背了法律與人倫,抵抗了他人的宰制,從此獲得自由……喔......真是讓人上癮哪......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未免爭議以下觀點是個人經驗和心境;如覺得自己的觀點會容易與人引起衝突的話,就當作寫小說來看待,敬請斟酌再往下觀看喔! 本文開始 記得2012年有次看了屠宰紀錄片,覺得動物太可憐了,常在想人為什麼要剝奪生命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種模式的生命毫無意義可言,如果因為不吃肉而會不健康的死掉,那我寧可
    Thumbnail
    再續前緣 前兩年,有幸拜讀韓江《素食者》,當時只在圖書館借借,讀得還是千日老師翻譯的版本,能感覺作者文筆細膩,讀來很是壓抑又帶點絕望,現在回頭想想,只想得出「暴力」二字。 最近,碰巧又看到《素食者》這本書,索性買來再讀一遍。這次細細的讀,又嚼出了許多新滋味,把第一遍讀不明白的也給明白了,於是就有
    已經拿起尖刀。人問魷魚:「有什麼要交待?」 「只恨投錯胎。」魷魚反過來問人:「你呢?又有什麼想告訴我?」「歡迎來到這個世界。」 —- 動物有生命嗎? 是的,動物有生命。不過一旦牠被煮得香香的,人們就忘記牠曾經有生命。 ——- 人,把吃剩或發酸的豬肉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所謂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這也是我對《可憐的東西》的觀後想法。封建社會揮舞著「仁義道德」的旗幟,迫害人民之自由與思想,那些本性吃人的統治階級,不僅喪盡良心,更一副分所當然的態度,毫無羞惡之心,而最令人痛心的還是愚昧的無辜百姓,因為慣了所以不以為非。
    Thumbnail
    吃一口人肉,哪怕又腥又臭又不好吃,但我們違背了法律與人倫,抵抗了他人的宰制,從此獲得自由……喔......真是讓人上癮哪......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未免爭議以下觀點是個人經驗和心境;如覺得自己的觀點會容易與人引起衝突的話,就當作寫小說來看待,敬請斟酌再往下觀看喔! 本文開始 記得2012年有次看了屠宰紀錄片,覺得動物太可憐了,常在想人為什麼要剝奪生命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種模式的生命毫無意義可言,如果因為不吃肉而會不健康的死掉,那我寧可
    Thumbnail
    再續前緣 前兩年,有幸拜讀韓江《素食者》,當時只在圖書館借借,讀得還是千日老師翻譯的版本,能感覺作者文筆細膩,讀來很是壓抑又帶點絕望,現在回頭想想,只想得出「暴力」二字。 最近,碰巧又看到《素食者》這本書,索性買來再讀一遍。這次細細的讀,又嚼出了許多新滋味,把第一遍讀不明白的也給明白了,於是就有
    已經拿起尖刀。人問魷魚:「有什麼要交待?」 「只恨投錯胎。」魷魚反過來問人:「你呢?又有什麼想告訴我?」「歡迎來到這個世界。」 —- 動物有生命嗎? 是的,動物有生命。不過一旦牠被煮得香香的,人們就忘記牠曾經有生命。 ——- 人,把吃剩或發酸的豬肉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所謂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這也是我對《可憐的東西》的觀後想法。封建社會揮舞著「仁義道德」的旗幟,迫害人民之自由與思想,那些本性吃人的統治階級,不僅喪盡良心,更一副分所當然的態度,毫無羞惡之心,而最令人痛心的還是愚昧的無辜百姓,因為慣了所以不以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