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星雲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天聽聞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記憶中回到約五、六歲時,當時是父親的員工旅遊,帶著我跟媽媽,去了佛光山。


印象中我們離開時,到了傍晚,我上吐下瀉發燒不退,因此印象深刻。後來年紀漸長,有時會聽到身邊的人說:去寺院就身體不適,是不吉利。也有人說,那是一種消除自己生命障礙的契機,不管是如何?我接受了後者,也因此我的生命中陸續跟佛光山有好多緣分,而我也很喜歡佛光山。


猶記得當年阿嬤還在,阿嬤也常跟進香團帶我去佛光山,有一次我跟她說:妳常帶我去佛光山,以後如無果妳不在了,我們就放在佛光山好嗎?阿嬤也沒有在意我這個小毛頭的胡言亂語,也說好。一直到後來阿嬤過世,我們就真的將她安奉在佛光山。


因為這樣的機會,每年我們有機會到佛光山祭拜阿嬤,也可以跟媽媽一起到佛光山走走,一直到後來父親往生,他的後事也是我一手處理,我在媽媽同意下也將父親安奉在佛光山,心想如此,媽媽未來還是有機會多到佛光山。於是就在媽媽當年體力還行時,我們每年都會一起去。


我跟佛光山有好多特別的緣份,除了小時候的經歷,曾經參加朝山,當時自己二十出頭歲,在一個農曆年跟一群信眾從台北出發,塞了十三小時的車到了佛光山,當時要從山門入口處三步一拜到大雄寶殿,我以為年輕體壯的身體應該沒有問題,誰知道還拜不到一半,自己就萌生退意,想要放棄,結果是身旁的一些七八十歲的老菩薩,帶著無比虔敬的神情,頂著細雨依舊朝著朝山步道前進,這時的我才因為不好意思,也沒臉退縮,才跟著完成,並且也體會到體力跟年紀是不有太大關係的,而虔敬心可以超越身體的限制。


陸續在我的生命中,曾經在佛光山由星雲大師授予三皈五戒,曾經在佛光參加短期出家的修道會,曾經在大師製作的菜根譚單元劇中擔任幾次的演出,多年前自己在中國工作期間,也屢屢有機會到佛光山的祖庭大覺寺,甚至有機會與大師同桌座談親睹大師的風範。


期間記憶猶新的是;當時大師對於很多在場信眾提問的問題,一一耐心地聆聽、然後給予回應。唯有一個在我看來有點無禮的與會人士,他舉手提問時,滔滔不覺得說了很多自己對於佛法的觀點,有說了很多自己修行的境界,看似要提問,卻感覺他像是要跟大師較勁,或是要大師認可他。


我內心也在等著看大師會如何回應時,我只見大師,細細、耐心地聆聽,一直等他說完後,沈默了片刻,然後大師緩慢地開口說著:我啊~這個年紀大了,耳朵不好,剛剛你說的問題,我都聽不太清楚呀...


可是,接下來陸續又聽其他信眾提問時,大師也是耐心的回應,絲毫沒有漏失或聽不清楚的問題呀~~


這兩天聽聞大師圓寂的消息,這些過往的種種都浮現在腦海中,感謝自己的生命中有無數跟佛光山的緣份,有照顧我的法師,從台灣到中國像母親一樣呵護我,有機緣在社區大學的分享也都跟佛光山有關。


我想佛光山是很多台灣人的記憶,星雲大師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師,自己不算是有善根的人,從小也做盡讓父母親傷心、擔心的事,但有幸因為有與佛光山的緣份,跟大師的因緣,因為大師慈悲跟廣大的佛心悲願所創立的人間佛教,一生不斷的筆耕著作,在茫茫的紅塵中,為許多人播下了一些種子。


我的早年生命歷程充滿了叛逆、惡行的人生,都因為這些種子,有了不一樣的未來,尤其大師示寂後,陸續有人意念大師的過往行儀,他早年的貧困艱辛開山歷程,雖是一代大師,仍舊受著很多的病痛之苦,但大師仍不以為所苦的持續利生事業,一直到最後的一刻仍在為我們示現珍貴的法教。


想起自己從少年至今幾乎沒啥病痛,有著健全的身體,卻時常虛度光陰,期能祈願自身能更善用這個無瑕之身,為自己與他人作出貢獻才是。


感恩星雲大師!

您在這個世紀的出現,影響了許多許多的人,您是承願再來的聖者,祈願您一再、一再的發揮您的悲願,早日再回到您親自創立的人間佛國,持續的帶領我們走向佛陀的法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395內容數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5/01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眾弟子們: 先和各位道別,下面做一個真誠的告白,跟大家告假,謝謝。
Thumbnail
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眾弟子們: 先和各位道別,下面做一個真誠的告白,跟大家告假,謝謝。
Thumbnail
這幾天聽聞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記憶中回到約五、六歲時,當時是父親的員工旅遊,帶著我跟媽媽,去了佛光山。 印象中我們離開時,到了傍晚,我上吐下瀉發燒不退,因此印象深刻。後來年紀漸長,有時會聽到身邊的人說:去寺院就身體不適,是不吉利。也有人說,那是一種消除自己生命障礙的契機,不管是如何?我接受了後者,也
Thumbnail
這幾天聽聞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記憶中回到約五、六歲時,當時是父親的員工旅遊,帶著我跟媽媽,去了佛光山。 印象中我們離開時,到了傍晚,我上吐下瀉發燒不退,因此印象深刻。後來年紀漸長,有時會聽到身邊的人說:去寺院就身體不適,是不吉利。也有人說,那是一種消除自己生命障礙的契機,不管是如何?我接受了後者,也
Thumbnail
前日2023年元宵,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這對全台灣人多少有感觸的!我也是!我的退休生涯就是在佛光山的相關體系下,優游生活的,還一直持續著。不說感謝的話,我說是緣分吧!冥冥中我搬來福山寺附近,不知不覺中我踏進彰化社區大學快樂學習,就自然地參與佛光山。 十三年前我們搬家來,當初為了給小孩上國中方便的,在
Thumbnail
前日2023年元宵,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這對全台灣人多少有感觸的!我也是!我的退休生涯就是在佛光山的相關體系下,優游生活的,還一直持續著。不說感謝的話,我說是緣分吧!冥冥中我搬來福山寺附近,不知不覺中我踏進彰化社區大學快樂學習,就自然地參與佛光山。 十三年前我們搬家來,當初為了給小孩上國中方便的,在
Thumbnail
當我還在讀佛學院時,有一天,家師星雲大師找我談話。   那時我心裡不明白,會是什麼樣的情境,讓師父有所憂心。
Thumbnail
當我還在讀佛學院時,有一天,家師星雲大師找我談話。   那時我心裡不明白,會是什麼樣的情境,讓師父有所憂心。
Thumbnail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Thumbnail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身為一個沒什麼宗教信仰,從小到大只是跟著拜拜的人,時常認為身邊老一輩人多是太過迷信。但經過這次體驗後,我對於宗教信仰好像又有了不同的理解,沒想到宗教的力量,也是某些人用來沉澱自我、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到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每當帶領的師父起音時,那宏亮的梵音穿透我的內心,響徹雲霄。
Thumbnail
身為一個沒什麼宗教信仰,從小到大只是跟著拜拜的人,時常認為身邊老一輩人多是太過迷信。但經過這次體驗後,我對於宗教信仰好像又有了不同的理解,沒想到宗教的力量,也是某些人用來沉澱自我、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到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每當帶領的師父起音時,那宏亮的梵音穿透我的內心,響徹雲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