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餘裕的地方

2023/0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好一段時間沒有正職工作,回老家蹭飯的時間就變長了。
雖然老家不是真的超鄉下,附近工業區一直在發展、人口也確實一直成長,但到市區的公車每小時一班,20年來都是如此,發現(應該是)離峰時段的公車從大巴變成小巴,更是讓我震驚不已。人口減少到這種程度了?是從外地移入、有車的年輕人數量,趕不上需要搭公車卻逐漸凋零的老人嗎?
而關於在老家搭公車,碰到幾次小插曲。
有兩次趁著剛發車、快到終點站卻有我一個乘客時,司機大哥禮貌地向我打聲招呼,順路彎進加油站加油,甚至有一次直接繞了路;有一次一個腿腳不利索的婆婆上車,門一開便聽到他大聲喊著「不好意思!可以拉我一把嗎?」,應該是因為小巴的設計,司機不便從他的位子移動乘客的上車門,婆婆喊了兩三聲,我才拿掉耳機趕緊過去拉一把,對方連聲道謝,再回到座位上,隔壁的婦人側頭和我說:「我很想幫忙,但怕會被拉下去。」搭配了稱讚的眼神和動作。婆婆準備下車時,同樣迅速地喊著:「我可以自己來!謝謝大家!」慢慢地移動下車。
一台車上雖然不過5、6個人,有老有少(老的居多?),對於因為婆婆的慢動作而多等了一些時間,沒有人做出困擾的反應;而婆婆肯定也是一個搭公車的能手,上車時把握時間尋求協助,下車時也趕快讓大家知道他很好。我覺得也是經歷了很多次其他人的包容和幫忙,行動不便的婆婆才會持續且願意搭乘公車移動,我相信有很多老人家因為身體病痛不方便、怕成為他人困擾,而關在家裡不出門反而退化更快的。
琢磨了幾日,我想到的是「餘裕」,不是時間真的很充裕,而是心態。回老家蹭飯的我不趕時間,司機大哥或許不「守規矩」,但細想這些也不過是3分鐘的事情。在這種小地方會搭公車的人,因為班次少,如果和他人有約,大概都會是「提早半個小時到的人」。
在台北時,我也很常搭公車,「匆忙地理所當然」是這個城市的常態,自己經歷過、也看過不過距離車門2公尺也被無情地拋下,那個看著離去的公車站在原地喘息的人們,不分男女老少,當然還有更多讓人覺得不近人情的體驗。
有一回和司機聊天,他每天要開三趟(安坑⇋松山),塞車的話一趟得開3個多小時,薪水也不是很高。好像可以理解在這樣的環境下,司機會想趕快下班的心情(除了開得快,也可能包含服務會更省略),說白了是犧牲服務的人情味。
沒有餘裕留給陌生人,專注在自己的事務上,雖然城市的條件和體質不同,不過這兩年讓我深深的覺得,我喜歡那種願意包容他人的餘裕,無論是我對待別人,還是別人這麼對待我。
友人說市區的交通很亂,機車只能騎20km/h,還會碰到前面不曉得為什麼堵住了(通常是因為很愚蠢的違停行為導致通道變窄),但也沒有人按喇叭,就是探頭看一看、等一等,不久後便再次暢通。
或許是因為這個小地方不夠發達,才能包容這些餘裕和人情味,那我很任性地寧願這裡繼續是個下鄉小地方。
我也越來越渴望自己能夠回到這裡生活。
位子不多的小巴
8會員
23內容數
練習把自己攤開來,紀錄攤開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