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奧莉薇亞是中國人,剛好她這幾天不在,你們應該會聊得來,她也說是看了書來的。」在吃早餐的時候德國女孩蘇西說。
蘇西除了母語德文以外,英文與西文也說得十分流利,此時的我西文還很破,和蘇西是以英文溝通,她說過幾天要回德國了,想在離開前租車晃晃,問我和剛回來 Atlas 的奧莉薇亞有沒有興趣同行,有人自願當司機怎能說不?
奧莉薇亞大上我幾歲,辭掉北京出版業的工作到馬德里學西文,課間之餘選擇到大加納利的理由就不多說了,出現在這的華人十之八九都是被同本書召喚來的。
排開了輪班,我們租了車打算沿著西部海岸開下去再繞島中心的山路回來,三個女生在車上嘰嘰喳喳的,蘇西跟奧莉薇亞講西文,我跟蘇西說英文,奧莉薇亞和我說中文,什麼都聊,從小時候聊到未來的計畫,聊著聊著,顯然我們都不是會做計畫的人,相較之下,享受當下窗外美景才是當務之急。沿途我們喝了仙人掌果汁、溜進某間餐廳偷用廁所以及無數次地臨停在路邊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Mirador del Balcon
Mirador del Balcon直譯為陽台觀景台,這趟一日遊我們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當天遊客不多且萬里無雲,將視線拋向遠方,除了波光粼粼的海面,看見了同屬加納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島(Tenerife),此時與特內里費島的距離差不多是台北到新竹的直線距離,我的思緒隨著海上的小艇愈行愈遠,在造物主面前我渺小得像粒沙,我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一切都不重要了。
海對面的特內里費島
配著收訊不好的音樂電台,駛向返家的路,在斷斷續續的訊號間聽著幾首當紅的流行曲:Alvaro Soler 〈Sofía〉、小賈斯汀〈Cold Water〉以及老菸槍的〈Closer〉,這麼多年過去了,聽到這幾首歌,總會想起那年坐在崖邊微微往臉上吹來的海風,溫暖且帶點鹹味。
受三毛啟發至大加納利(Gran Canaria)試著找尋人生的意義。在旅社打工換宿,深覺自己在世界的面前如此渺小且空有軀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妳的口音很溫柔,原來是台灣人!」
「竟然是他們親自去接妳嗎?我們其他人都是自己搭公車來的耶!」
撒哈拉的難度太高,那就先從大加納利(Gran Canaria)開始好了。
「妳的口音很溫柔,原來是台灣人!」
「竟然是他們親自去接妳嗎?我們其他人都是自己搭公車來的耶!」
撒哈拉的難度太高,那就先從大加納利(Gran Canaria)開始好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我真係一個可有可無既人,返去阿媽度住幾日,比姐姐小,比阿嫂無視,由於阿嫂唔想同我講野,佢派左我阿哥黎同我講叫我去租酒店住,事關覺得我返黎住即係搞著佢,搞到姐姐workload多左喎。。。 住酒店囉,叫我住晒咁多日,邊有咁多錢呀?為左你個工人workload少啲所以我要租酒店,首先,佢淨係幫我洗
從個體追求的意義到集體的匯聚,反思個人在面對無奈的現實時,如何保有正向的體悟,並成為一股積極的力量。
Thumbnail
讀《渺小一生》的過程絕對稱不上愉快,甚至幾乎可以說是痛苦——無時無刻你都隱約知道,事情不會更好——的那種逼近絕望的痛苦。那是一種令人無能為力的沮喪,讓人體會到世界從來都不慷慨,好幾度,幾乎想鑽進書本裡大喊,為什麼人生如此不公平?
Thumbnail
「成年的一部分,就是尋找理解你的人」-柳原漢雅 故事由四個好友出發,以大學時代作為起點,交織而成的故事,友情在此書中的描繪多於愛情,以友情爲主的小說能夠寫得如此吸睛,也是作者令我深感敬佩之處。 後來會發現故事線以神秘的裘德為主軸,所謂「神秘」,是因為裘德不可言的過往傷害,由傷害的裘德,時而逃
Thumbnail
雖常發動態說我讀到崩潰、淚流滿面,但我必須說這兩種情緒是分開的。這本書痛苦到讓人發狂難以承受的部分固然有之,但引起我哭泣的,往往是字裡行間突如其來的溫柔,不可思議的人間美善,本書的魔力也在這裡,總有那麼些情節,使人虔靜相信世界上真實的美好,是本書的厲害之處、著眼之處,讓人著迷且難以放下的真正緣故。
少女坐上了一隻小木船 小船漫無目的地在海上航行 她聽說 在這片大海中能找到愛情 微風吹著小木船平穩的前行 少女在船邊刻上自己的名字 希望有人能看見她 但在海中只有她一人 和頭上飛翔的海鷗 少女耐心的航行著 終看見遠處有另一隻小木船 船上坐了一個少年 她向微風求助 把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小沙問:「為什麼我看不見大海?」       「因為你在海底呀!」海星說。       小沙:「我要跟著鯨魚游到海面,牠的氣孔,可以把我射向天空;剛好飛掠的信天翁,能帶著我翱翔;當牠停在漁船的甲板上時,我會悄悄下來,再趁機抓緊漁人的膠鞋;漁人會帶我上岸,岸上,便能眺望大海了!」       一
Thumbnail
  艾爾西斯帝國曆一八七年   帝都納爾尼斯城郊區一片美麗的沙灘海域,澄藍的天空與蔚藍的海洋連成一線,和風煦煦吹來,將海面吹拂的有如層層疊疊的藍色果凍。   「哇,藍藍的海,好漂亮啊。」五歲的西爾維婭剛來到這裡,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沙灘邊緣,凝視著一望無際的湛藍海洋,讓海水沖刷著她的小腳。
其實我真係一個可有可無既人,返去阿媽度住幾日,比姐姐小,比阿嫂無視,由於阿嫂唔想同我講野,佢派左我阿哥黎同我講叫我去租酒店住,事關覺得我返黎住即係搞著佢,搞到姐姐workload多左喎。。。 住酒店囉,叫我住晒咁多日,邊有咁多錢呀?為左你個工人workload少啲所以我要租酒店,首先,佢淨係幫我洗
從個體追求的意義到集體的匯聚,反思個人在面對無奈的現實時,如何保有正向的體悟,並成為一股積極的力量。
Thumbnail
讀《渺小一生》的過程絕對稱不上愉快,甚至幾乎可以說是痛苦——無時無刻你都隱約知道,事情不會更好——的那種逼近絕望的痛苦。那是一種令人無能為力的沮喪,讓人體會到世界從來都不慷慨,好幾度,幾乎想鑽進書本裡大喊,為什麼人生如此不公平?
Thumbnail
「成年的一部分,就是尋找理解你的人」-柳原漢雅 故事由四個好友出發,以大學時代作為起點,交織而成的故事,友情在此書中的描繪多於愛情,以友情爲主的小說能夠寫得如此吸睛,也是作者令我深感敬佩之處。 後來會發現故事線以神秘的裘德為主軸,所謂「神秘」,是因為裘德不可言的過往傷害,由傷害的裘德,時而逃
Thumbnail
雖常發動態說我讀到崩潰、淚流滿面,但我必須說這兩種情緒是分開的。這本書痛苦到讓人發狂難以承受的部分固然有之,但引起我哭泣的,往往是字裡行間突如其來的溫柔,不可思議的人間美善,本書的魔力也在這裡,總有那麼些情節,使人虔靜相信世界上真實的美好,是本書的厲害之處、著眼之處,讓人著迷且難以放下的真正緣故。
少女坐上了一隻小木船 小船漫無目的地在海上航行 她聽說 在這片大海中能找到愛情 微風吹著小木船平穩的前行 少女在船邊刻上自己的名字 希望有人能看見她 但在海中只有她一人 和頭上飛翔的海鷗 少女耐心的航行著 終看見遠處有另一隻小木船 船上坐了一個少年 她向微風求助 把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小沙問:「為什麼我看不見大海?」       「因為你在海底呀!」海星說。       小沙:「我要跟著鯨魚游到海面,牠的氣孔,可以把我射向天空;剛好飛掠的信天翁,能帶著我翱翔;當牠停在漁船的甲板上時,我會悄悄下來,再趁機抓緊漁人的膠鞋;漁人會帶我上岸,岸上,便能眺望大海了!」       一
Thumbnail
  艾爾西斯帝國曆一八七年   帝都納爾尼斯城郊區一片美麗的沙灘海域,澄藍的天空與蔚藍的海洋連成一線,和風煦煦吹來,將海面吹拂的有如層層疊疊的藍色果凍。   「哇,藍藍的海,好漂亮啊。」五歲的西爾維婭剛來到這裡,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沙灘邊緣,凝視著一望無際的湛藍海洋,讓海水沖刷著她的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