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質的初衷

變質的初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嘗試過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許多事情都是這樣,越是沒有做過的,越覺得自己可能有興趣,自己不曾擁有過的,好像特別想要。

但真的獲得了,嘗試了以後就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喜歡,好像也沒那麼特別,不如當初一直放在心上的白月光、朱砂痣那麼美好。

是否我們都在這種循環當中呢?無論是興趣、工作、學習,哪一種都好像可以又不可以?在做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熱情,慢慢消失了當初的感動,忘記當初的初衷,好像它演變成了某種壓力與責任,不再是當初喜歡的「它」。

以我自己的例子,養成了習慣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開始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生活產生目標,讓自己每天都有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感覺,因為是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過了一兩個月,慢慢開始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寫,要寫什麼,其實一開始自己寫就是為了抒發情緒,平時無法完整找到一個對象說的感觸,用文字的方式來表現,或許可以找到有共鳴同感的人,或許只是自己的碎念,無論是那種,「不平則鳴」,寫出來之後內心的鬱悶、不平衡就解決了。

但養成習慣、成為一種壓力就又不同,好像把原本的初衷偷換了一個報酬,就像是「鬥蟋蟀的孩子」的故事:原本小孩子們鬥蟋蟀是為了自己的樂趣,結果因為吵到了一旁的住戶,住戶也是一個懂得操控人心的人,他知道怎麼做可以讓這些小孩子不要再到他門前鬥蟋蟀,告訴這些孩子讓他們每天來鬥蟋蟀,每天付給他們10元,小孩們都很開心。

小孩前幾天還很開心鬥蟋蟀還有錢可以拿,等於是把興趣當工作,結果到了第三天,住戶說以後你們來我不付錢了,小孩們因為住戶不願意付錢就再也不到那邊鬥蟋蟀了。

雖然這個故事是一個心理學應用上一個很聰明的案例,但很遺憾的是這些小孩是否從此後都忘記鬥蟋蟀的快樂了呢?

我們是不是也會像這些鬥蟋蟀的小孩一樣,因為許多原因讓我們的初心被其他的人事物給誤導,讓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過去最純真的自己?

玩樂的初衷變成金錢報酬,我們的人生有多少這種狀況,想玩玩的心,變成沈重的壓力。

原本的我們還想要做什麼呢?

或許把初衷找回來,會感受到不一樣。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小時候我問過我母親:「我們在失去親近的人的時候會感到傷心,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要跟其他人產生更深的情感,自然就不會受傷了不是嗎?」 我記得那時候我母親回答道:「但我們也從當中獲得愛不是嗎?所以之後才會很痛。」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最近有點找到了。 會讓我們痛的原因不是在於愛別人,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
服務業的存在有些人說是帶來了刁民,也有人說服務業總是把顧客當成是神是不對的,許多人對於服務業的誕生有許多不同想法。 確實服務業帶來的是服務,服務內容也絕對與「人」相關,也因此總是在面對「人」的問題。 「人」是很複雜的,所以容易造成誤會,判斷錯誤。 有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他人,有時候我們不行,有時天氣好心
人世間有許多令人難受的事情,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痛苦,或者覺得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它來得太快,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無論是疫情、戰爭、天災或其他的非人力可以抵擋的所有事情,我們的能做些什麼?比如最近發生土耳其大地震,比如說每日上演的內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說各地上演的氣候異常的災禍。 還有或許也有人為
最近因為被人誤解,所以讓自己也陷入一種新的思考,用各種角度去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誤解? 首先在誤解本身上,需要由雙方來構成,一個是誤解對方的人,一個是被誤解的人。 但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或許對方並沒有誤解自己,或許只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言者的意思沒有傳達清楚給聽見的人。如果是在
到底責任心是什麼呢?是必須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是無論如何要去擔起更多的責任?但人生有那麼多事情需要去操心了,每個人有自己要面對的事情,那麼我們也必須要幫助其他人一起扛嗎? 如果因為社會上的角色關係,自己莫名去扛下許多的責任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嗎? 我最近聽見身邊有人說有個人很值得他尊敬,他的「責任
曾經小時候我問過我母親:「我們在失去親近的人的時候會感到傷心,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要跟其他人產生更深的情感,自然就不會受傷了不是嗎?」 我記得那時候我母親回答道:「但我們也從當中獲得愛不是嗎?所以之後才會很痛。」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最近有點找到了。 會讓我們痛的原因不是在於愛別人,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
服務業的存在有些人說是帶來了刁民,也有人說服務業總是把顧客當成是神是不對的,許多人對於服務業的誕生有許多不同想法。 確實服務業帶來的是服務,服務內容也絕對與「人」相關,也因此總是在面對「人」的問題。 「人」是很複雜的,所以容易造成誤會,判斷錯誤。 有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他人,有時候我們不行,有時天氣好心
人世間有許多令人難受的事情,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痛苦,或者覺得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它來得太快,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無論是疫情、戰爭、天災或其他的非人力可以抵擋的所有事情,我們的能做些什麼?比如最近發生土耳其大地震,比如說每日上演的內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說各地上演的氣候異常的災禍。 還有或許也有人為
最近因為被人誤解,所以讓自己也陷入一種新的思考,用各種角度去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誤解? 首先在誤解本身上,需要由雙方來構成,一個是誤解對方的人,一個是被誤解的人。 但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或許對方並沒有誤解自己,或許只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言者的意思沒有傳達清楚給聽見的人。如果是在
到底責任心是什麼呢?是必須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是無論如何要去擔起更多的責任?但人生有那麼多事情需要去操心了,每個人有自己要面對的事情,那麼我們也必須要幫助其他人一起扛嗎? 如果因為社會上的角色關係,自己莫名去扛下許多的責任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嗎? 我最近聽見身邊有人說有個人很值得他尊敬,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