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正

2023/0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論他是不是真的死了,總之,他不會再公開亮相、不會有新作品,也不像 Bob Dylan 或 Bruce Springsteen 那樣有一堆未發行錄音或演唱會實況靴子腿可以挖掘,所以他的演藝生涯已經完結,這時不妨蓋棺論定。
結論是,他是一個非常具有舞台魅力、能文能武,聲音具有超高辨識度的歌手,然後立刻升級為影視歌三棲的超級明星。然而,他沒有具體的音樂風格,是隨著時代流向而前進的人,本身並沒有「作者論」式的討論價值。
他的歌路極其寛廣,從1970年代劉家昌/瓊瑤/孫儀/湯尼(翁清溪)為主的抒情慢歌,到四件式摇滾(羅大佑作曲作詞的《飛翔》,收錄於1977年的專輯「閃亮的日子);轉到東尼機構以後,翻唱英文老歌和「現代民歌運動」的經典作品,80年代初期轉到寶麗金以後的 disco pop,他處理起來都游刃有餘。
重看他的 discography可以發現他有非常多的「民歌運動」錄音,從1979年轉到位於新加坡的東尼機構以後,有很多翻唱,距離原唱首發大多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差。除了被鄉民拿出來做為嘲諷材料的《外婆的澎湖灣》,像是《蘭花草》《歸人沙城》《讓我們看雲去》《恰似你的溫柔》《秋蟬》,他都唱過;之前還在歌林唱片時,還有羅大佑幫他寫的《歌》《閃亮的日子》,李泰祥的《不要告別》《一條日光大道》。而且不知是否有意,他翻唱時幾乎沒有改動原編曲,這些翻唱歌在東南亞華人區的散播影響力非常大。
稍微擬於不倫的話,這像是全盛時期的Elvis,在Dylan、Joan Baez、Joni Mitchell 剛出新歌之後不到一年,就按照人家的原編曲出了一張翻唱專輯,而且賣得到處都是。
以「唱將」風格而言,他歌路寬廣,後來居上者可能也只有張學友,但張學友的台風比他多兩分喜感;以影視歌三棲明星、也同樣有一絲陰柔氣質的張國榮相比,張國榮比他多一分憂鬱;最近有人拿Bruno Mars跟他全盛期的形象照相提並論,那麼Bruno Mars比他多了兩分 vibe。以「大眾性感偶像」祖師爺 Elvis 相比,他的魅力屬於清純型,從不踰矩,永遠停留在安全的界線內。
1984年他跟寶麗金的三年合約結束後,就沒有新的 studio albums,距離他在1975年的出道,堪堪十年而已,他生於1952年,此時不過32歳。但他當時的狀態,距離「過氣」還很早。他出道早、影視歌三棲,也開過多場東南亞巡迴演唱,工作量大,他是有可能萌生退意。
(「過氣」很難定義,比方說,張學友是否已過氣?某個意義上來說,是的,已沒有人關心他2023年又發了什麼新單曲,但現在如果他又要辦巡迴演唱會,挑三十首經典金曲,可預期仍然是一票難求。)
他短暫赴美歸來,1986年底又重返螢光幕,1987年創辦「飛鷹唱片」,帶著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出道,1989年年初還有在台視主持節目。「飛鷹唱片」後來還有霍正奇、巫啟賢。
這些「劉門弟子」,在劉文正突然於1991年宣布結束「飛鷹唱片」以後,不靠劉文正的光環(大多轉到科藝百代EMI)仍然走紅到1990年代後半。裘海正2003年還拿到金鐘獎(廣播節目主持);方文琳和霍正奇一直都有電視劇可演,伊能靜也是影歌雙棲到2000年以後,也就是說,劉文正做為一個經紀人/星探/製作人的相人術十分了得,如果他不想繼續留在舞台上,他轉入幕後的成績也很好,完全退隱,恐怕不是因為「過氣」而是別有隱情。

1991年,劉文正完全消失於江湖時,他才39歳。張國榮其實只比他小四歳,但在在大眾的心目中,張國榮屬於紙醉金迷的90年代,而劉文正彷彿是兩個世代以前的名字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4會員
40內容數
這份電子報的初衷是帶領讀者看懂重大財經新聞背後的法律議題,以北美地區為主,但不局限於一般人愛看的高科技巨頭或新舊獨角獸,以深入(但不一定淺出)的方式,解釋重大交易案中出現的各種縮寫,從SPAC、Going Private到毒藥丸。作者偶爾也會寫一些與企業併購無關,但絕對與商業模式有關的新聞分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