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2023

2023/02/2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而奈沙馬蘭的影像語言和情節設計依然獨樹一格地拋棄驚悚片的慣用套路卻也能夠讓這個末日概念成立。
大量的人物特寫,藉由斜角鏡頭上先塑造了不安之感,再透過一分為二的攝影構圖讓我們得以在視覺上也感受到被迫分割的兩位父親,在執行處決的血腥橋段也僅以遠景和畫外音帶過——這些都一一展露了奈沙馬蘭不讓賣弄獵奇與血腥的慣用把戲,相較《詭老》在開放式空間讓他得以肆無忌憚的在海灘上大玩推軌鏡頭,《敲敲門》回到了《分裂》當中大量室內戲的空間調度,只可惜《敲敲門》仍是需要大量對白推進的故事,無法在空間設計上玩出更具驚喜的層次感。
也正因如此,《敲敲門》回到大量以人物情感為本的故事或許會讓本片在評價上相對不兩極,在末日情節的背景加持之下得以加強人性之上的辯證,在不斷閃回的回憶片段中加強共鳴感和結局力道。但對我而言,這同時也修正了奈沙馬蘭近年在結局經常過度濫情的收尾,相較之下,《敲敲門》在開頭向觀眾宣告結局只有兩個選擇的情形之下其實更加有效的鋪墊情緒,且同時也處處充滿奈沙馬蘭近年將情感重心擺在孩子身上的作者痕跡。
而從《破天荒》到《驚心動魄》開啟的超級英雄三部曲中,奈沙馬蘭不斷強調的命定論也在《詭老》和《敲敲門》當中把命運的決定權還給了角色本身,那些選擇去相信或不相信背後的所有糾結都在一念之間的操縱其實終究說明了即使電影走向Happy Ending,這些看似不過是棋子般的角色也仍會承受著更大的傷痕,而殘留下的殘酷才是奈沙馬蘭最為無情的弦外之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專題收錄本在2021年的觀影和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