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敲敲門》:相信者的驚悚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陳韋均
當我們看完一部電影的時候,留在腦中的經常是某種符號,某個標誌性的場景或手勢。這與海報設計或任何宣傳無關,只是不自覺地認為要把最具代表性的一刻印在腦海中,又或者是被催眠而套入電影的暗示,就像是《迷魂記》當中的螺旋。但也有另外一種電影,看完以後我們會記得的是一種運動,遵照著某種規則但每一次重新運作時又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這種遊戲般的電影很容易陷入規則所賦予的僵局,不過在奈沙馬蘭大部分的作品中,正如同大家對於大反轉的期待一般,總是存在著與界外的連結。
我們不禁思考,那麼一部沒有反轉的奈沙馬蘭電影代表什麼呢?如果說他曾經大膽地以「Signs」為電影命名(中譯:《靈異象限》),卻透過轉折告訴我們記號是一種跡象,是為了後續的延展而非結局的宣判從而帶來生命力;如果說他在《陰森林》當中放入鮮豔的色彩卻以更為動人的舉動讓我們遺忘那些披風、鮮血、記號,化身為一個看不見符號的盲人而以純粹的動機行動,或許我們可以說,奈沙馬蘭真正的轉折與界外在於一個人不再服從於既定符號與認知。弔詭的是,同樣的情況在黑澤清的電影當中,是讓精神異常者理所當然地成為突破者而帶來轉機(最明顯的例子:《散步的侵略者》),而在奈沙馬蘭的電影當中,突破的則是相信者。
在此,我們所談論的絕非樂觀主義者,而是相信者。這是一部相信者的驚悚片。看似矛盾,但奈沙馬蘭的電影從來不缺乏在兩種極端之間運作,並且正因為相信,所以才會害怕。
《敲敲門》這樣一部被認為沒有反轉的奈沙馬蘭新作,一開始同樣是在相信者與不信者的矛盾之間展開。但換個說法,這也是兩個相信者之間的對決:相信異象是真的,或相信異象不存在、一切都是騙局。問題在於我們一開始相信的是什麼、是誰:其中除了相信所愛的人以外,或許也帶有一些意識形態。《敲敲門》採用了一對同性伴侶作為主角,藉此奈沙馬蘭傳遞出了對現代社會的敏銳觀察──並非關於「覺醒」,而是關於一個大家所相信的事物被意識形態左右,進而四分五裂的時代。但我們願意犧牲多少來證明自己真的相信?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3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侯孝賢找了上映前一年剛成立的日本器樂組合神思者為《悲情城市》創作七首配樂。不同族裔彼此錯綜複雜的語言和政治認同,在很淡很淡的山色間,搭著神思者的配樂,成了空谷間沒有回答的提問,刻劃出一個時代的獨特樣貌。然而我,以及許多同代人,孩提時第一次聽到電影開頭的配樂,卻不是因為《悲情城市》,而是霹靂布袋戲。
史匹柏的意識也潛藏成了電影的一部分,調皮的尾鏡留下了無比餘韻,讓影像真正有了生命力般地誕生成夢。這樣的把戲讓電影雖然有著些許散漫,但也能夠用創作者的浪漫蓋過。當那些畫面不斷被放慢、暫停、倒帶,這都一一提醒我們電影不過是一種把戲、不過只是照片串成的,而創作者的手可以恣意地擊碎其連續性。
前文我們定義了銳舞場景乃編導利用電影之力連結「虛、實」與「戲裡、戲外」的關鍵,那麼片尾讓劇中父親堅定地走入舞池,等於是賦予了他主動性,使他不只是被夢見,而是「選擇」走進 Sophie 的夢中,召喚女兒來面對、完成她未盡之遺憾。 而且這名父親帶著攝影機。
查理的痛苦及其漣漪,浸滿整部片。觀眾全程跟查理一起關在家裡,關在他的寂寞與悲傷裡,這一方面透露本片的舞台劇根源,另一方面也更強化禁錮感。導演選用 1.33:1 的畫面長寬比,加上昏暗的色調與光線,增強封閉感受,甚至讓查理看起來更龐大了。屋內很多擺設細節,都訴說著查理的超重身軀如何令平日生活無比艱辛。
父親隱遁,以前我覺得他沒用,現在才發現,在這座堅實的大山背後,他僅僅只是靠著對家庭的愛苟活了下來。但只要是這樣就夠了。
隨著近日《悲情城市》4K 數位調光版本上映,關於這部在臺灣影史乃至威尼斯影史上寫下重要新頁的影片的相關報導相繼問世,引起廣泛討論。舊片重映,搭配各種可能的媒介新貌,加上時興議題,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即如同經典文學著作的新版問世,或絕世名畫的修復新展一樣,既可反覆出現,亦能像新作般誘發騷動。
侯孝賢找了上映前一年剛成立的日本器樂組合神思者為《悲情城市》創作七首配樂。不同族裔彼此錯綜複雜的語言和政治認同,在很淡很淡的山色間,搭著神思者的配樂,成了空谷間沒有回答的提問,刻劃出一個時代的獨特樣貌。然而我,以及許多同代人,孩提時第一次聽到電影開頭的配樂,卻不是因為《悲情城市》,而是霹靂布袋戲。
史匹柏的意識也潛藏成了電影的一部分,調皮的尾鏡留下了無比餘韻,讓影像真正有了生命力般地誕生成夢。這樣的把戲讓電影雖然有著些許散漫,但也能夠用創作者的浪漫蓋過。當那些畫面不斷被放慢、暫停、倒帶,這都一一提醒我們電影不過是一種把戲、不過只是照片串成的,而創作者的手可以恣意地擊碎其連續性。
前文我們定義了銳舞場景乃編導利用電影之力連結「虛、實」與「戲裡、戲外」的關鍵,那麼片尾讓劇中父親堅定地走入舞池,等於是賦予了他主動性,使他不只是被夢見,而是「選擇」走進 Sophie 的夢中,召喚女兒來面對、完成她未盡之遺憾。 而且這名父親帶著攝影機。
查理的痛苦及其漣漪,浸滿整部片。觀眾全程跟查理一起關在家裡,關在他的寂寞與悲傷裡,這一方面透露本片的舞台劇根源,另一方面也更強化禁錮感。導演選用 1.33:1 的畫面長寬比,加上昏暗的色調與光線,增強封閉感受,甚至讓查理看起來更龐大了。屋內很多擺設細節,都訴說著查理的超重身軀如何令平日生活無比艱辛。
父親隱遁,以前我覺得他沒用,現在才發現,在這座堅實的大山背後,他僅僅只是靠著對家庭的愛苟活了下來。但只要是這樣就夠了。
隨著近日《悲情城市》4K 數位調光版本上映,關於這部在臺灣影史乃至威尼斯影史上寫下重要新頁的影片的相關報導相繼問世,引起廣泛討論。舊片重映,搭配各種可能的媒介新貌,加上時興議題,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即如同經典文學著作的新版問世,或絕世名畫的修復新展一樣,既可反覆出現,亦能像新作般誘發騷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圈套》名符其實就是奈沙馬蘭的「演唱會電影」,展現他對年輕世代流行文化的理解,追星、學舞、買周邊一應俱全,藉由每場限定的粉絲互動環節「夢幻女孩」,讓視角得以從觀眾席延伸至後台,看著女歌手在幕後補妝準備上台,為最後一首安可曲引言,乃至演唱會結束後觀眾們散場,女歌手則無需通過檢查就能搭禮車離去。電影在敘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Film Noir迷狂喜!!暫定今年最佳恐怖片,諸多人說像《沉默的羔羊》,但它的氣質其實更像《X物語》+《七宗罪》+《黃道帶》的混合,有《X物語》毫無直接證據的作案玄學,有《七宗罪》的宗教隱喻+年代氛圍,有《黃道帶》的符號解密+橫跨多年的追緝,低期待下迎來今年最驚喜的恐怖電影。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沙丘續集上映的此刻,我們需要的不是再一次「信仰熱忱」,而是把電影作為我們真正看透自我的藍眼睛。 人皆做夢,但有所不同。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圈套》名符其實就是奈沙馬蘭的「演唱會電影」,展現他對年輕世代流行文化的理解,追星、學舞、買周邊一應俱全,藉由每場限定的粉絲互動環節「夢幻女孩」,讓視角得以從觀眾席延伸至後台,看著女歌手在幕後補妝準備上台,為最後一首安可曲引言,乃至演唱會結束後觀眾們散場,女歌手則無需通過檢查就能搭禮車離去。電影在敘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Film Noir迷狂喜!!暫定今年最佳恐怖片,諸多人說像《沉默的羔羊》,但它的氣質其實更像《X物語》+《七宗罪》+《黃道帶》的混合,有《X物語》毫無直接證據的作案玄學,有《七宗罪》的宗教隱喻+年代氛圍,有《黃道帶》的符號解密+橫跨多年的追緝,低期待下迎來今年最驚喜的恐怖電影。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沙丘續集上映的此刻,我們需要的不是再一次「信仰熱忱」,而是把電影作為我們真正看透自我的藍眼睛。 人皆做夢,但有所不同。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