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

含有「理性主義」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Thumbnail
終於,這部作品動畫化了,雖然作畫品質有點糟糕……但反正這部絕對是劇情取勝的,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中世紀的歐洲其實是個很壓抑,但也百花齊放的環境,而壓力總會來到臨界點,要爆發也同樣需要壓力,只能說萬事互相效力。 我們從故事更早之前開始談。 基督教原本是羅馬帝國裡的非法宗教,但這個強調只有一個神的
Thumbnail
  《實用主義》的一開始,詹姆士就提出了一種有別於傳統的思考角度,他認為哲學家們在進行討論時,往往沒有直接提及那個其實對他們而言佔據最大地位的前提--這名哲學家自身的氣質。這些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在詹姆士看來,往往是一些有著獨特氣質的人。或者如果我們用不那麼委婉的話來說:往往是一些性格古怪的傢伙。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梁知
在研究國際問題或者做重大決策時候,理性主義很重要
追求活潑的屬靈生命,不過多在神學的爭辯及抽象的理性思維上糾纏,而在實際的敬虔操練中體驗及實踐聖經的真理。過度追求敬虔主義從而將信仰變得個人化及內在化。追求敬虔便完全等於追求個人內在屬靈經歷,強調內在的光照(inner illumination)群體教會文化活動便似乎拉不上關係。這類體驗往往把主觀的屬
Thumbnail
#哲學課筆札 動機   在過去曾經借《平穩世代的韋駄天們》淺淺的討論關於真實,但受限於能力,對於許多觀念的釐清與使用不甚精確,也僅止步於信仰(belief)層面。今天將試圖重新以哲學的角度,用更嚴謹的方式去討論何謂真實、如何建立,以及如何知曉(know)。 前言 真實
「哲學的意義在於追尋有關永恆的答案。」這是一般學界對於哲學和一般社會科學區分的方式。然而,哲學既然是由人類個人的大腦所進行的思考活動,那麼所謂「永恆的答案」(也就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絕對知識)是有辦法被我們所理解的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