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充滿笑點的劇情、情緒豐富誇張的人物表現,讓探討職場及廣告界中的黑暗,在詼諧逗趣的情節中,不顯得過於悲觀沈重。太田喜一郎如同日式漫畫中擁有堅定態度的主角,在面對廣告時絕對全力以赴,相信廣告能感動他人,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這個廣告好不好啊?
廣告的好或不好,在各種層面來說,有時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電影主角,太田喜一郎,參與製作的「狐狸豆皮烏龍麵」廣告,對日本大部分的受眾來說,是支爛到不行的廣告,因為荒謬:狐狸的叫聲怎麼會是貓叫聲?對其他人(各國評審員們)來說,在主角誤打誤撞,將貓叫聲包裝成表達美味的聲音,並在文化差異之下,在亞洲地區(台日)的我們看來顯得荒誕的設計(怎麼豆皮會被認為是用狐狸皮做成的呢?「ニャーニャー」怎麼會是表示好吃的意思呢?),卻在歐美地區獲得極大迴響。
劇中豆皮烏龍麵因「ニャーニャー」,從各國評審員開始,在當地造成流行並席捲整個市場。荒謬的廣告在好笑令人、印像深刻與觸及社會文化底線間的拿捏,在電影中以比較歡樂的方式呈現,點出了廣告節,或者其他各種國際競賽,在現實中許多年來一直被討論與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最好最棒的?電影也因此透過主角提出上面所述的一個解方:擇其所愛,不論利益,並基於專業去做任何事情(不論做廣告、評論廣告等)。
國際舞台上的人性
劇裡,人性(humanity)這支廣告的導演兼廣告節評審員木澤遙香,對著主角們道出了討厭但又真實的情況:西方人基於禮儀、服裝、語言不通對於日本人(亞洲人)的歧視。在國際賽事中,雖然表面上公平,各國人員都得參與擔任評審、在多日的評審期間隨機分組、每人都有評分權,不過在劇中眾人無所不用其極的「賄賂」,利用人脈、利益以及混在其中的對種族、性別的歧視態度。以上這些也被導演利用:以人們有對泰國跨性別工作者的既定印象,用過度強化陰柔特質的肢體表現拿來安排其中,讓電影多了笑點,也暗自對擁有此刻板印象的觀眾、社會進行諷刺,又刺激觀影者能意識到自身曾經認為理所當然或從未發覺的事情(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推動觀影者進行思考。雖然電影著墨於其基於共同認知與理解帶來的「笑」果,未有深入的描繪,不過這一方面符合電影的風格,又不失焦,一方面也確實引起自省的動機。
失敗又如何?我們總要繼續前進
電影以黑色幽默的基調,諷刺職場不合理的上下級關係、訴說許多看似光鮮美好的結果背後都是人為操作、道出對諸多事的無力感,以電影宣傳語:「戀愛和工作。人生最大的審查!(恋と仕事。人生最大の審查!)」包裝,暗指人生失敗與成功就看戀愛(家庭)或工作(職場),反映也許是亞洲社會普遍的傳統價值觀,有種種被認為是失敗的境遇,男主角以劇中一句話「我一直是人生失敗組,你才失敗一下,有什麼好灰心呢?」回應女主角大田光,同時也向觀眾說著。
《菜鳥評審員》描繪出現實總是不如意卻又逼著人繼續前行,這也是筆者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從攝影鏡頭對著男主角的畫面,一聲又一聲重重的快門與男主角一臉猶豫不安的畫面開始,催促著男主角也問著觀眾自身做出抉擇。隨男主角走過一遭,觀眾逐漸融入角色,然後看見他以「改變風向,讓逆風成為你的助力」的信念,在抱怨、煩惱、難過,以及悲觀的態度近乎情緒失控之中,掙扎著卻仍選擇持以善意誠實向前行。
正如所有類型之藝術,電影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實現了觀眾在現實中不得實現的渴望。努力、善良、堅持後終將獲得甜美的回報,電影賦予了人生失敗組的太田喜一郎一個事業與愛情雙贏的結局。現實不如電影能有個導演來決定自己的結局,但又何妨不誠實面對自己,在淚中帶笑,以笑聲說著沉重,於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補記:以「我需要成長」來看待差異
撇除作為全知視角因而對電影的情節發展感到荒誕,中西雙方在理解上的差異造成如此困惑,在在讓人想到,在面對諸多事情,亞洲地區多以譴責的方式,歐美地區多以相對開放的方式來應對不熟悉或不合社會普遍觀念的事物,像是「無俚頭」、「奇怪」、「噁心」。在日本與台灣之間,職場關係的壓力,日本相對的嚴明,雖然個人沒有在相關的工作經驗,但去日本旅遊的經驗,確實能感受到人們相對嚴謹、有時在台灣人看來過分禮貌拘束的言行,像是排隊有序、禮讓長者或行動不便者等。而心得並不能僅止於經驗比較或感嘆,還需再進一步思考。可以透過專書論文來細緻全面的了解這些議題,來獲得思考方式上的啟發。不過對筆者而言,以旅行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則獲得相對能與生活呼應的新想法。
面對不同於自身熟悉的情況,產生不適應甚至厭惡,都是可能發生的。美好的邂逅,糟糕的經歷,都是旅行必然發生的,我們不可能逃避,也不可能全盤否認對方或當下無法接受的自己。正如舉辦國際電影節或者各種交流活動,對每個人而言,那都是為了能夠在這場盛宴(旅行)中,自我有所成長的需求。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1/2/24初稿
2023/2/16修稿及補記@教室
2023/2/24定稿@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