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導讀與譯註(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分類:論說--理論 

★★★★★


重要字句: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孔子曾問學於老子,墨子、管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也多引用《老子》的文句與觀念,由此可見老子思想對道儒墨法各家各派的影響深遠。

 

不可道之道

老子認為「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道」的字義由抬起頭來行走引申出創造、秩序、法則等意涵,老子認為除了現實世界的「可道(可以命名的)之道」,還有超乎形像的「形而上」之道。老子第一個提出包含「人道」與「天道」的形上之道的概念和理論。

 

道為實存且為萬物與天地的本源。(道生之,德畜之)

道為一切存在之大全,宇宙為所有生命互相依存之整體。(萬物得一而生)

道是恆動的;廣大無邊的;周而復始運轉的。

道為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對道的體會越深,成見與私心就越來越減少。(為道日損)

 

有無相生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有顯的一面也有隱的一面,相互補充而共同發揮作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事物對立面不是一成不變的,會相互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事物的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只看到其中一面思想容易趨於極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無為

發揮創造的動力而收斂佔有的衝動。(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道法自然

任事物自然發展,發揮人內在本有的自主性、自由性。

 

柔弱勝剛強

「柔弱」是「無為」的一種表述,並不是軟弱,而是帶有柔韌堅忍的意味。老子喜歡用水來比喻理想的統治者柔弱不爭、處下、以及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的美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內容: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老子提醒人們禮最重要的內涵是忠信,仁義禮必須以自然質樸的道德作為根基,要重視倫理原則規範的內在精神而非外在形式或繁文縟節。

上德不德:上德之人不自恃有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之人恪守形式上的德、刻意求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德之人順任自然而無心(不故意)作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仁之人有所作為卻出於無意。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上禮之人有所作為而得不到回應,就揚著胳臂使人屈從。

前識者,道之華:預設的種種規範,不過是道的虛華。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至譽無譽:最高的稱譽是無須誇譽的。不欲琭琭如玉:不願像玉那般華麗。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反:返,循環。弱:柔弱、柔韌。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本章勾畫道的深邃、內斂和沖虛,而非外顯的。

不笑,不足以為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夷道若纇: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大白若辱:最純潔的心靈好似含垢的樣子。大方無隅:最方正的卻好似沒有稜角。貸:施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老子認為陰陽二氣是構成萬物最基本的原質,所以萬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的性質。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因作用之柔弱而創生不疲勞,便可永恆地創造下去。柔弱之至即是無為,使萬物不感覺是被創造的,而是自生自長的。

馳騁:駕馭。無有入無間:無形的力量能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甚愛必大費:過份地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本章敘述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型上表露,而是內在生命的蘊藏。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不會窮盡。

躁勝寒,靜勝熱:疾動可以禦寒,安靜可以耐熱。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可以做人民的楷模。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糞:耕種。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重視內在的自省,如果心思一味向外奔馳將會思慮紛雜,精神散亂。應當透過自我修養的功夫,做內觀返照,去了解事物運行的規律。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越向外奔逐,對道的認識越少。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尋常的知識和哲學的智慧是兩件事,求學一天比一天增加(經驗知識),求道一天比一天減少(智巧)。為道:透過冥想體驗以領悟事物之道。

無為而無不為: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了。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無心:無主觀成見。歙:收斂主觀的慾望。渾其心:使人心思化歸於純樸。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以其生生之厚:為求生而奉養過度、貪得無厭。攝生:養生。以其無死地:身上沒有可以致死的地方。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萬物並沒有意識性和目的性。道生萬物之後,又內在於萬物成為萬物各自之本性,即為德。萬物再依據各自的本性和周圍環境的培養,自我化育發展成熟。

勢:環境。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加以干涉而讓萬物順其自然。亭之毒之:安寧心性。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閉塞住嗜欲的孔竅和門徑,終身都沒有勞擾的事。見小曰明:能察見細微得叫做明。用其光,復歸其明:運用智慧(向外)的光,返照內在的明。無遺身殃:不給自己帶來禍害。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施:邪路、斜行。徑:斜徑。除:頹敗。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以「建德抱道」為基礎,從祭祀活動推廣到治身和治國之道。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的和諧有「人和」代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如六親不和、和其光同其塵;「天和」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以及本章說的「心和」。柔弱純真如同類、如無物,自然不會被猛獸所傷。

嗄:沙啞。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貪生縱欲就會有災殃,心機主使和氣就是逞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本章談老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形態,「玄同」指玄妙混同於道的境界,消除自我的封閉隔閡,不分親疏厲害貴賤,超越世俗人倫關係的局限,以開豁和無偏無倚的心境對待一切人事物。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悶悶:昏昏昧昧,指寬厚淳樸。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嚴苛,人民就狡詐。其無正:它們並沒有定準,指禍福變換無常。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方正而不割傷人,銳利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治人事天:治理國家,養護身心天賦。嗇:愛惜、保養,指養精蓄銳、厚藏根基。早服:早作準備。莫知其極:無法估計他力量的盡頭。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陰氣過剩稱「鬼」,並非宗教的鬼神,表示陰陽兩氣調和。人為得當,與自然互相調和協調,則無禍患。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則取小邦:可以會聚小國。則取大邦:可以見容於大國。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道是萬物的庇蔭。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嘉美的言詞可以社交,可貴的行為見重於人。求以得:有求的可以得到。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為無為:以無為的態度作為,依照客觀情況而為,不主觀強制地妄為。大小多少:大生於少,多起於少。不為大:不自以為大。多易必多難: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會遭遇困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為之於未有:事情沒有發生以前就早作準備。常於幾成而敗之:常在快要成功時遭致失敗。欲不欲:求人所不欲求的。復衆人之所過:補救眾人的過錯。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𥡴式。常知𥡴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明民:教人民機巧。愚之:使人民淳樸,並非愚民政策。𥡴式:法則。與物反矣:和萬物復歸到真樸。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重:不感到負累。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大,似不肖:道廣大,卻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如果它像具體的東西的話,早就渺小了。慈:愛心和同情。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不武:不逞勇武。不怒:不輕易被激怒。不與:不用對鬥。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為客:採取守勢應敵。行無行: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扔無敵: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不了解我。則我者貴:取法我的人很難得。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本章說明求知的態度。

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不知知: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病病:把缺點當作缺點。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威:威壓。大威:禍亂。狎:逼迫。厭:壓,壓榨。不自見:不自我表揚。自愛不自貴:求自愛而不求自顯高貴。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繟然:坦然、安然。天網恢恢,踈而不失:自然規律的範圍廣大無邊,稀疏而不會有一點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為奇:作惡的行為。司殺者:專管殺人的,指天道;表示人的生死本是順應自然的。代大匠斲:代替木匠去砍木頭。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無以生為:不把厚生奢侈當作目標,恬淡的生活。貴生:厚養生命。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強悍的東西容易失去生機,且過於向外顯露突出,外力衝擊容易首當其衝。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本章以天道對比人事的亂象。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易:代替。正言若反:正道之言好像反話一樣。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和大怨,必有餘怨:調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有餘留的怨恨。

左契:借據的存根。責:索取償還。司徹:掌管稅收。天道無親:意同天地不仁,天道沒有偏愛。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反對的不是文明本身,而是反對當時國家對文明的濫用,拿來當作掠奪的工具。

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即使有十倍百倍人工的器具卻不使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積:積藏、藏私。

 

心得:

第一次接觸道德經,著實非常難理解,總覺得看完了好像還是什麼都不太知道,難怪以前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只會教孔孟XD不過當中有些道理還是有其實用性,例如延伸到教養上,應該順應孩子的本性輔助他們自然發展,減少過多的辭令教條,看事物或看人的行為要從顯性的片面解讀出對立的另一面等等。之後有機會再來詳讀一遍。

raw-image



avatar-img
29會員
129內容數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孝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二部份: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一部份: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基本問題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二部份: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一部份: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基本問題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