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讀者接觸西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先前聽聞西西過世,由於不是她的讀者,我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高壽又著作等身,想來作家的人生已屬圓滿。年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個短篇小說,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當時的我需要激烈一點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俠小說,以及剖析人間罪惡的推理小說。我記性平平,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讀過一次,至今內容大致仍記得,或許這便是西西作品的魅力了。

家人讓我看了何福仁的五分鐘西西影片,許是狀況不佳,西西除了提及《欽天監》侃侃而談,滿意自己的創新,對其他話題不太有興致。細節倒是很有趣,西西幾次沒回答今年幾歲,經由何福仁說明,我才得知原來西西永遠二十七歲。

我認為作家紀錄片不妨闡述作家本人的魅力,以便吸引觀賞者去讀他的著作,無須詮釋作品,作品不妨交由每一位讀者自行體會。作家朗讀作品理所當然,外人的各式演繹就不必了。畫蛇添足,貌似權威,實則多餘,反而窄化了世人對其作品的感受。亦無須找年輕文化人吹捧,彷彿追思會,比如《他們在島嶼寫作—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楊牧)》。

何福仁的西西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片長160分鐘。我略過沒興趣的段落,非忠實書迷嘛。初初接觸西西,一口氣看太多,若消化不良就不好了。

西西哥哥、弟弟訪談的段落還不錯,讓陌生讀者略略得知西西幼時生活情形和手足相處片段。陸離等人去西西家也有意思,老友相聚十分溫馨,陸離帶上西西早年裁製相贈的洋裝。原來西西起初讀家政,後來才轉英文,難怪日後能縫製熊、猿猴等玩偶復健兼自娛。倒是有點可惜沒有亦舒談西西,亦舒若調侃一下西西,多有趣啊。

香港學者、作家鄭樹森,與兩岸三地的文化人往來密切。據說博聞強記,擁有照相般的記憶力。紀錄片中鄭樹森風采甚佳,學貫中西的謙謙君子,條理分明地訴說西西與台灣文壇的緣起,以及西西昔日向台灣推介中國作家的勞苦艱辛。

洪範葉主編倒是應直指戒嚴種種,現代讀者方能略知,當年西西、鄭樹森、洪範出版社為了引入中國年輕小說家的作品,冒了很大的風險,堅持下來自然是對文學的熱情。戒嚴時期台灣管制異常嚴酷,與中國人聯絡是嚴重罪名(通匪),八十年代儘管政治氣氛略有鬆動,通匪雖已不至於殺頭、坐牢(早些年確實發生過),然而萬一遭官方懲處,相關人等禁止出入境、查禁書籍等等,那就很糟糕。鄭樹森提及多年前郵寄一些香港文學雜誌給台灣文壇友人,部分刊載了中國作家的創作。鄭如今說來雲淡風輕,然而或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內情。其實,光是郵寄文學雜誌到台灣一事,期間的忐忑不安,驚心動魄(是否導致台灣友人惹上麻煩……),早已是年輕台灣人無法想像的。台灣確實有著黑暗苦悶的過去,現今的自由民主並非天下掉下來。

某人將西西右手失能一事,說成彷彿上天的禮物。我全然略過,完全不想知道她還說了什麼。痛苦就是痛苦,就算日後超越了痛苦,但痛苦依然存在。別否定痛苦,或以為否定了,痛苦就不存在。歌頌苦難根本莫名其妙,超脫苦難的堅強、毅力才值得感佩。

西西慣用的右手因故失能,後來只能用左手過日子,那可是時時刻刻都不方便。紀錄片中西西友人哽咽,那些精緻可愛的玩偶熊,猿猴,都是西西一隻手做出來的,疼惜西西的心意,讓人動容。

看著紀錄片的西西,突然想起家人的大學老師唐亦男,我們之前返台探親,曾拜訪老師。唐老師談起多年前中風,她不願接受看護服侍,奮力復健,半年後總算能自理生活,唐老師獨居,在熟悉的環境生活,自由自在。兩位前輩知識女性,勇敢地面對衰老病弱的身軀,努力在晚年活出風采,實為典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62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先前聽聞西西過世,由於不是她的讀者,我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高壽又著作等身,想來作家的人生已屬圓滿。年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個短篇小說,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當時的我需要激烈一點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俠小說,以及剖析人間罪惡的推理小說。我記性平平,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讀過一次,至今
Thumbnail
先前聽聞西西過世,由於不是她的讀者,我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高壽又著作等身,想來作家的人生已屬圓滿。年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個短篇小說,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當時的我需要激烈一點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俠小說,以及剖析人間罪惡的推理小說。我記性平平,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讀過一次,至今
Thumbnail
你還記得你最後一次給我寫的信麼?那是我們都還自以為是文青的年代,那封信的標題是The last rose of summer,還附加了一個同名音檔,是James Galway吹奏的曲子。那年你說,我是夏,也是夏天裡最後的一朵玫瑰。 從那之後,因為西西,因為你,我便是野口夏了,那就是我化名的由來。
Thumbnail
你還記得你最後一次給我寫的信麼?那是我們都還自以為是文青的年代,那封信的標題是The last rose of summer,還附加了一個同名音檔,是James Galway吹奏的曲子。那年你說,我是夏,也是夏天裡最後的一朵玫瑰。 從那之後,因為西西,因為你,我便是野口夏了,那就是我化名的由來。
Thumbnail
之前曾經介紹過另一本作品《 #我城》,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作者以童貞的視角、趣味的文字,描寫了1970年代香港所面臨的巨變與掙扎;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卻是截然不同的作品,其中收錄了16則短篇小說,藉由類似寓言故事的形式,點出了香港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轉變與社會議題。
Thumbnail
之前曾經介紹過另一本作品《 #我城》,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作者以童貞的視角、趣味的文字,描寫了1970年代香港所面臨的巨變與掙扎;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卻是截然不同的作品,其中收錄了16則短篇小說,藉由類似寓言故事的形式,點出了香港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轉變與社會議題。
Thumbnail
以一場失敗的相親作為開頭,《生活是甜蜜》中的時間流,或許是所有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雖然時間跨度超過十年,卻因為在結尾又回到了相親當天,讓這200多頁的內容,彷彿只是一個人在經歷某個事件後,在返家路途上的人生回顧。然而,和上述南柯一夢的感覺相反,和其他作品比起來,在實際閱讀時它反而會讓人快不起來。
Thumbnail
以一場失敗的相親作為開頭,《生活是甜蜜》中的時間流,或許是所有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雖然時間跨度超過十年,卻因為在結尾又回到了相親當天,讓這200多頁的內容,彷彿只是一個人在經歷某個事件後,在返家路途上的人生回顧。然而,和上述南柯一夢的感覺相反,和其他作品比起來,在實際閱讀時它反而會讓人快不起來。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Thumbnail
西西是一位香港很具代表性的作家。說來慚愧,素來很少讀香港文學作品(除了韓麗珠)。雖說西西的作品收錄在中文課程上,但我這個不及格的學生卻全無印象。開始對西西產生興趣,是在某次活動上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相處下來,新朋友說感覺我有點像西西。還記得我後來又問了個比較文藝的朋友,西西是怎樣的感覺?他也不太清楚。
Thumbnail
西西是一位香港很具代表性的作家。說來慚愧,素來很少讀香港文學作品(除了韓麗珠)。雖說西西的作品收錄在中文課程上,但我這個不及格的學生卻全無印象。開始對西西產生興趣,是在某次活動上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相處下來,新朋友說感覺我有點像西西。還記得我後來又問了個比較文藝的朋友,西西是怎樣的感覺?他也不太清楚。
Thumbnail
故事從香港的大嶼山出發,第一人稱的主角心情從身心脫臼開始,旅途從尋求問題的解答當作起點,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是幸福的,好像看一部二小時的偵探影集,知道最終犯人會被繩之以法,真相會大白,只需讓文字牽引著思緒,不必過度擔心,龍女士的文字洗練、考據精確,尤其擅長描繪人物,透過扉頁我彷彿可看到人物穿書而出。
Thumbnail
故事從香港的大嶼山出發,第一人稱的主角心情從身心脫臼開始,旅途從尋求問題的解答當作起點,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是幸福的,好像看一部二小時的偵探影集,知道最終犯人會被繩之以法,真相會大白,只需讓文字牽引著思緒,不必過度擔心,龍女士的文字洗練、考據精確,尤其擅長描繪人物,透過扉頁我彷彿可看到人物穿書而出。
Thumbnail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Thumbnail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Thumbnail
西西是當今華文創作者中最應該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 本來是預定要推薦年輕作家的,只是好奇西西的小說新作《織巢》寫了什麼,順手拿回來看看。全部書籍看完之後,不管我的情感上再怎麼愛台灣、不管我的理智上多清楚重量級跟蠅量級是不該放在同個天平上比較的......
Thumbnail
西西是當今華文創作者中最應該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 本來是預定要推薦年輕作家的,只是好奇西西的小說新作《織巢》寫了什麼,順手拿回來看看。全部書籍看完之後,不管我的情感上再怎麼愛台灣、不管我的理智上多清楚重量級跟蠅量級是不該放在同個天平上比較的......
Thumbnail
好多人說 / 一眼就喜歡上你 / 好多人說 / 你一直在那裡 / 好多人說 / 不及你自己說 / 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
Thumbnail
好多人說 / 一眼就喜歡上你 / 好多人說 / 你一直在那裡 / 好多人說 / 不及你自己說 / 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