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總是讀西西》:此時不讀香港,更待何時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西是一位香港很具代表性的作家。說來慚愧,素來很少讀香港文學作品(除了韓麗珠)。雖說西西的作品收錄在中文課程上,但我這個不及格的學生卻全無印象。開始對西西產生興趣,是在某次活動上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相處下來,新朋友說感覺我有點像西西。還記得我後來又問了個比較文藝的朋友,西西是怎樣的感覺?他也不太清楚。那是好些年前,我們對香港還沒發生或發覺很深很深的情感之前。然後在某一天,我想起了這段往事,就讀起了西西的《我城》。
《我城》是本很好讀的書。他言辭生動,趣味中見真摯。很記得讀到當中一段:「班主任說,目前的世界不好。我們讓你們到世界上來,沒有為你們好好建造起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實在很慚愧。但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們懶惰,除了抱歉,沒有辦法。我們很慚愧,但你們不必灰心難過;你們既然來了,看見了,知道了,而且你們年輕,你們可以依你們的理想來創造美麗的新世界。」
《我們總是讀西西》紀錄電影裡,這段文字經過重新演繹。中大學生報的編委的觀察和書寫都很到位:「這段文字朗讀起來其實和光用看的很不一樣,讀者不妨一試。」朗讀起來、聆聽起來,感受起來好像有光明一些。不過也不知道是電影效果,還是個人心境有所變化。
除了《我城》,我還沒讀過西西的其他作品。即使如此,我仍覺得《我們總是讀西西》是部有趣的電影。紀錄片以西西讀者的朗讀、訪問,和受西西作品啟發的多媒體創作拼湊呈現出來。西西本人比較低調,並沒有上鏡。(後來確實有部西西有份上鏡的電影,頗具爭議,在此不贅)但通過西西讀者的形塑,西西本人及其作品就如「不存在的存在」一樣,擁有無遠弗屆的存在感。電影對西西的好讀者或許會帶來一番新體會,而作為不算熟悉西西的觀眾,也饒有趣味,想讀更多西西的作品。似乎他就如西西的創作一樣,嘗試挑戰不同的風格、敘事,既有尖銳寫實的面向,兼有童心玩味,而這一切都流露着自然的美感。
江瓊珠 (2014) 《我們總是讀西西》
對我而言,紀錄片《我們總是讀西西》有幾個特別深刻的地方。第一是提及西西居於土瓜灣,即使行動不便,仍堅持到同區的新亞研究所修讀牟宗三的哲學思想課。土瓜灣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頗為陌生,由於以往不在黨鐵的線路上,總有人會因而覺得交通不便。也曾聽過有人到訪過土瓜灣後,氣說以後也不敢再去了,覺得十三街一帶很髒很可怕。即使是居住或熟悉土瓜灣的人,也許都會認同那邊的規劃不太好、不太方便等等。
西西就寫了首詩,講土瓜灣:「無論住在哪裡總是漂泊。但牟老師畢竟在土瓜灣住了許多許多年,土瓜灣就有了值得居住的理由。」看到這裡,馬上就聯想到香港。要說香港的不好,我可以舉上千萬個例子。可是讓我去國外吧,心境就像個無家的遊子。原來,在我城住了許久,就已經是值得居住的理由了。就這樣,我看到西西作為思想家的一面。
西西在新亞研究所的同學,是畢生致力反核、環保事業的文思慧,她也在紀錄片中登場,訴說西西的作品和為人。文思慧是個育人無數的學者與行動者,我是在她成為故人以後,通過她春風化雨而堅毅成長的樹人才知道的。創作、生活、思想、行動可以如此連繫上不同個體,似乎很微小,我卻感到當中的偉大。
另一個深刻之處,是提到西西患癌。她在作品中描述經歷,向護士形容手術所畫的線有趣,讓護士很驚訝。畫在身上的線,就是劃在身上的傷口。光是想像那個畫面,我就覺得很可怕了。可是西西可以在生死攸關的痛苦處境都能看出玩味來,娛人、自娛,叫我十分佩服。我想,只有對生命有愛的人,感受到愛、也願意付出愛的人,才能夠如此堅強而幽默吧。
也難怪紀錄片的一位受訪者說到:
我好欣賞佢(西西)嘅態度,係好有勇氣、好有勇氣去迎接呢個好唔穩定嘅香港未來 (..) 好多人會話現代文學有啲陰暗啊、存在主義嘅野,我唔係係西西入面搵呢啲野。我係西西入面呢,就係感覺佢嗰代人呢,遺留比我地嘅遺產。嗰種遺產係一種信心囉。
「徒有希望而欠缺批評是天真的,只有批評卻缺乏希望的是犬儒。」假如將希望置換成信念,將批評置換成敏銳的觀察,或許會更準確。我想,西西的創作與為人就正正揉合了兩者,所以可以給人比犬儒積極、比天真深刻的感覺吧。

近來上了個關於香港文學的課。初心不是喜愛香港文學,事實上我對香港文學可謂一無所知,而是無形中感受到了解香港文學的迫切。上過課後,我知道我不讀香港文學的原因並非作品無趣、低質,甚至還認識到某些很活潑奇異的創作,吸引到我多加發掘。我不讀的原因是害怕跟香港作品、作家的距離太近,心情上會比較沉重,思想也十分怠惰,不願接觸無名的作者。
可是作者無名,我也無名。無名的作家創作不求甚麼,只求抒發源於此時此地的己見,感情總是很真摯的。無名的作品不怎麼可能廣泛流傳,可是無名不等同缺乏價值,真誠就是他們很可貴的價值。假如香港人如我不願閱讀香港、不願保存這些珍貴的紀錄,變相就是放棄敘述、放棄我們的歷史。或許我尚未有資格說要為香港文學付出些甚麼,但至少我願意成為又一個香港文學的讀者,選購香港文學的作品,也讓其他人都知道這些作品吧。
至於害怕。要害怕的事情多着呢。相較之下,觸景傷情算甚麼呢。時代太快,似乎我也沒有慢下來的理由吧。能做多點,就做多點。

請多多支持香港獨立電影和記錄工作者:

相關文章: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多加支持資源匱乏的記錄者工作,以行動抵抗遺忘,捍衛真相與公義,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https://ko-fi.com/sarenechan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寒冬中互相守望,彼此送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看紀錄片,觀看香港的紀錄片,像是進行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一樣,強迫自己面對傷口、習慣傷口、直面傷口,然後變得堅強。 刻劃理大之戰的紀錄片,早些時候看過《理大圍城》,近期又觀看了《紅磚危城》。或許是觀看時間上比較接近事件,加上前者的藝術性較重,叫人動容,難以整理觀後感想。到通
我們常聽說的脫北者,一般都是對北韓的生活深感不適,歷盡艱辛才能逃離極權,到他鄉開展新生。沒想到,竟然也有意外飄泊南韓,想盡辦法要回北韓卻徒勞無功的「脫北者」,紀錄片《有家歸北得》敘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紀錄片的主人翁金潤熙(音譯)是個中年家庭主婦,父親是位醫生,與同為醫生的丈夫育有一個尚值青春期的女
同一部電影,經過不同人觀看,可以生出不同觀點。講述兩位白手興家的黑人,以才智和決心改革當時美國黑人生活困境的電影《逆權庄家》(The Banker) 也是其中一分子。有人借此攻擊美國仍然是個不平等的國度,有人不滿元電影監製(已除名)性侵惡行和捏造事實,有人則認為電影意義非凡、值得傳播。而我作為一介香
猶太裔思想家漢娜 · 鄂蘭以見證及思考納粹德國的暴行聞名,她提出的「平庸之惡」觀察,說明邪惡不如我們想像般特殊——即使是平庸、保守的人,都有可能犯下極盡殘暴之事。隨着我們對極權迫近的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多人閱讀和討論鄂蘭的思想。筆者不才,未有心力閱讀以艱澀見稱的鄂蘭著作,無意中發現了這部同名電影,便
《玻璃之城》是個人最愛的港產電影,結合了淒美的愛情與歷史無情的操弄,又充滿本土色彩的「正港」電影。電影講述97年前後,經歷個人與社會動盪的兩代精英階層男女的愛情故事,從而側寫港人在英國、中國兩大國下掙扎求存的故事。 《玻璃之城》City of Glass (1998) 《玻璃之城》的精巧之處可由故事
觀看近期上映的《新聞守護者》的時候,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香港的情景,既心痛主角 Gareth Jones 的純粹與執拗,又厭惡極權的虛偽與殘暴,更痛恨在位者的無能與附庸,百般滋味在心頭。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新聞守護者》發生在20、30年代的蘇聯,成為蘇聯及共產主義最高領袖的史太林野
觀看紀錄片,觀看香港的紀錄片,像是進行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一樣,強迫自己面對傷口、習慣傷口、直面傷口,然後變得堅強。 刻劃理大之戰的紀錄片,早些時候看過《理大圍城》,近期又觀看了《紅磚危城》。或許是觀看時間上比較接近事件,加上前者的藝術性較重,叫人動容,難以整理觀後感想。到通
我們常聽說的脫北者,一般都是對北韓的生活深感不適,歷盡艱辛才能逃離極權,到他鄉開展新生。沒想到,竟然也有意外飄泊南韓,想盡辦法要回北韓卻徒勞無功的「脫北者」,紀錄片《有家歸北得》敘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紀錄片的主人翁金潤熙(音譯)是個中年家庭主婦,父親是位醫生,與同為醫生的丈夫育有一個尚值青春期的女
同一部電影,經過不同人觀看,可以生出不同觀點。講述兩位白手興家的黑人,以才智和決心改革當時美國黑人生活困境的電影《逆權庄家》(The Banker) 也是其中一分子。有人借此攻擊美國仍然是個不平等的國度,有人不滿元電影監製(已除名)性侵惡行和捏造事實,有人則認為電影意義非凡、值得傳播。而我作為一介香
猶太裔思想家漢娜 · 鄂蘭以見證及思考納粹德國的暴行聞名,她提出的「平庸之惡」觀察,說明邪惡不如我們想像般特殊——即使是平庸、保守的人,都有可能犯下極盡殘暴之事。隨着我們對極權迫近的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多人閱讀和討論鄂蘭的思想。筆者不才,未有心力閱讀以艱澀見稱的鄂蘭著作,無意中發現了這部同名電影,便
《玻璃之城》是個人最愛的港產電影,結合了淒美的愛情與歷史無情的操弄,又充滿本土色彩的「正港」電影。電影講述97年前後,經歷個人與社會動盪的兩代精英階層男女的愛情故事,從而側寫港人在英國、中國兩大國下掙扎求存的故事。 《玻璃之城》City of Glass (1998) 《玻璃之城》的精巧之處可由故事
觀看近期上映的《新聞守護者》的時候,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香港的情景,既心痛主角 Gareth Jones 的純粹與執拗,又厭惡極權的虛偽與殘暴,更痛恨在位者的無能與附庸,百般滋味在心頭。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新聞守護者》發生在20、30年代的蘇聯,成為蘇聯及共產主義最高領袖的史太林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我們終於長成大人眼光回頭看看自己的母親時,她彷彿已經是那樣的姿態很久很久了,久到你忘記她曾經也有做小姐的樣子、忘記她曾經天真浪漫如花,忘記她曾經手忙腳亂地燒不出一道可以吃的菜。
Thumbnail
「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現實中的各種規範與「棒打出頭鳥」的慣習,卻讓大部分的我們膽怯於與眾不同、時時盯緊自己不能越出紅線,一直到某些契機讓我們發現,不正常才是常態,強迫正常只會讓我們受傷。
Thumbnail
  相較與以往介紹各種「酒」的故事,這本由Mark Forsyth所撰寫的《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將主題重點置於各文化看待「酒醉」這件事。 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從科學文明、宗教風土到帝國興衰,看古埃及、中世紀和現代人如何喝出酩酊大醉的世界史/木馬文化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綜觀當今社會熱議的事件,包括國外me too事件、我國的房思琪,在受害者開始發聲後,總會有人質疑「被害人」為何事隔多年才揭露... 作者以同為亂倫受害者的角色,運用自己心理學的背景專業,去探討為何遭遇背叛的受害者,會在被害時期盲視傷害,甚至噤聲。
Thumbnail
本書是在30年前由卡維波與何春蕤合著的一本通俗作品,在初始確實是以淺顯的主題與文字讓人容易進入,但在第一章的結束之後,乃是以具備強健理論基礎的論述來分析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包括黑咖啡廳、MTV、婦女版、婦女談話節目等等,不只是說明這些現象如何出現的,也說明了這些現象如何繼續的維持現存的壓迫處境,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我們終於長成大人眼光回頭看看自己的母親時,她彷彿已經是那樣的姿態很久很久了,久到你忘記她曾經也有做小姐的樣子、忘記她曾經天真浪漫如花,忘記她曾經手忙腳亂地燒不出一道可以吃的菜。
Thumbnail
「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現實中的各種規範與「棒打出頭鳥」的慣習,卻讓大部分的我們膽怯於與眾不同、時時盯緊自己不能越出紅線,一直到某些契機讓我們發現,不正常才是常態,強迫正常只會讓我們受傷。
Thumbnail
  相較與以往介紹各種「酒」的故事,這本由Mark Forsyth所撰寫的《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將主題重點置於各文化看待「酒醉」這件事。 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從科學文明、宗教風土到帝國興衰,看古埃及、中世紀和現代人如何喝出酩酊大醉的世界史/木馬文化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綜觀當今社會熱議的事件,包括國外me too事件、我國的房思琪,在受害者開始發聲後,總會有人質疑「被害人」為何事隔多年才揭露... 作者以同為亂倫受害者的角色,運用自己心理學的背景專業,去探討為何遭遇背叛的受害者,會在被害時期盲視傷害,甚至噤聲。
Thumbnail
本書是在30年前由卡維波與何春蕤合著的一本通俗作品,在初始確實是以淺顯的主題與文字讓人容易進入,但在第一章的結束之後,乃是以具備強健理論基礎的論述來分析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包括黑咖啡廳、MTV、婦女版、婦女談話節目等等,不只是說明這些現象如何出現的,也說明了這些現象如何繼續的維持現存的壓迫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