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張忠謀自傳》(上) 張忠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擁有「護國神山」之稱、坐穩半導體龍頭,多數人都知道那是「台積電」。台積電的創辦人是誰?也幾乎是無人不知的人物──張忠謀Morris Chang,即便如今年屆九十,在半導體業仍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
《張忠謀自傳(上)》是張忠謀先生在六十六歲寫下的自傳,本書大致可分為兩架構,一為張忠謀先生親筆寫下的年少生命軌跡(1931年-1964年),內容是歷經戰亂的慘綠、浸潤西方文化的青年,以及在半導體界蓄勢待發的壯志男兒。另一部分較像是張忠謀先生的個人發表作品,無論是十三歲的創作或是六十歲的觀點或演說文字,都能感受張忠謀先生字句鞭闢入裡。
以前的我不太愛看自傳,可能自以為無聊,又自傳並非工具書,所以不是我閱讀的首選。真正開始看自傳,可能是自身職務的轉變,想要改變偏食閱讀的習慣成為雜食性閱讀者。閱讀自傳的益處,從運用層面來談──就是讀者能透過閱讀成功人士或偉人名家的成長經歷,觀摩並加以學習內化;若從思維層面來說──讀自傳亦是一種自我觀照,藉由他人的生命歷程予以自我省察的可能,反思反芻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覺察改變然後平衡內在與外在。
《張忠謀自傳(上)》是一本易讀的自傳,張忠謀先生雖然長年居於國外,依然能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個人的青春歲月。即使這些文字橫跨的幅度僅止於張忠謀先生的壯年,還是能歸結我從中看見亦是感悟深刻的三項值得學習特質。

永保初心 熱忱學習

很多書上會寫著成功人士總是對自己嚴苛,極致自律的人格促使他們能在求學或事業有一番成就。而我想驅動自律的「因」是來自對於學習的熱情,對於周圍事物保有初心與好奇,以謙虛的胸懷接納未知的領域。所以不難理解張忠謀先生挑燈夜讀《伊里亞德》,英文最終內化為他的思想語言。亦不難想像一個在半導體領域初出茅廬的小子,願意費盡心思下功夫自修、苦讀。所有驅使行為前進的核心,是其保有對於事物學習的喜悅與熱愛,所以能持之以恆而且探究深化。

堅韌自信 相信選擇

無論是求學還是求職時期的張忠謀,面臨了幾次人生轉捩點。張忠謀先生於麻省理工落榜兩次是求學生涯的挫折點,失敗促使張忠謀先生釐清自己心中所要的選擇。踏進職場前,「福特」與「希凡尼亞」兩者之間的求職故事雖然曲折,卻驅使張忠謀先生與半導體結緣。最終毅然決然離開「希凡尼亞」前往「德儀」之後,除了更加鑽研積體電路,也為自己創造再度踏入博士學府的機會。回首來時路,張忠謀先生無畏無悔,那是一種堅毅與自信,引領自己航向康莊大道。

瞭解自己 設定目標

初入半導體業,對於機械工程畢業的張忠謀先生而言,是一份不熟悉的領域。張忠謀先生選擇跳脫舒適圈,確立自己心之所向,即使於麻省理工博士考落榜兩次,毅然決然踏入半導體業。進入「德儀」後,某次機緣獲得進修博士的機會,此時的張忠謀先生在半導體業處於嶄露頭角的階段,因為瞭解現階段自己必須培養更專業的能力,面對目標選擇毫無遲疑,最後考取半導體領域最高學府──史丹佛大學。張忠謀先生始終明白自己身在何處,也非常清楚要奔往何方,目標對了,那就勇往直前。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your gut、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如此勉勵學子,人生面臨無數選擇,所有的抉擇都是由點延伸成線,最後構築屬於自己未來的面。Steve Jobs如此前瞻,而張忠謀先生則教你實踐──深信你的每一個選擇、用心耕耘你的每一次決定。還有,保持閱讀的習慣,在張忠謀的青春曾擁有一個文學作家夢,那是閱讀的啟蒙,從此之後無論面對哪一種領域的學習,閱讀都是最基本的功夫,因為閱讀能厚實你學習的底蘊。
順帶一提,自傳後半部的〈終身學習因應挑戰〉是張忠謀先生對終身學習的看法,內容核心價值與時下課綱強調的自主學習不謀而合。目標、計畫、紀律與樂趣是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亦是自主學習強調的基石。學習如何持續有效?張忠謀先生用終身屢踐的態度為此世代的學習者拓展更廣闊的格局。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