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現代人|《我是千尋》不負責任感想

2023/03/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要不是因為主演是有村架純,我可能就錯過《我是千尋》這部有意思的片子。Netflix對於影片的簡介總是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一點都不吸引人。然後用啥性工作者這麼政治正確的名詞,為何不直接翻成風俗業或八大行業等等比較接地氣的用語。
因為我是衝著有村架純去看的,那些無聊的簡介最後還是沒有影響我觀看意願,看完覺得還好有看,劇中很多情節真得觸動我的心,把一些生活上的細微感觸描繪出來。這些感觸沒有對或錯,好或壞、黑或白的判斷內涵,就單純是個人經歷某些常見社交情境時,不由自主油然而生的心境。

日本這個社會...

常說日本社會是一個集體主義的社會,集體對個人的壓制很大,每個人都會在社會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會有一堆繁文縟節規定,要求個人啥能做,啥不能做,應該盡什麼義務,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個人就依循這些角色規則扮演自己,人際交往互動也必須依循這些規則而運行。
當然每個社會都有這些規則,但日本特別嚴格,所以才會有”讀空氣”這種奇妙的詞彙。
在這種層層嚴密規則主導下的社會,自然是一個很壓抑的生活環境,個人時時要警惕內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既定的角色規則,是否有逾越大家都遵守的界線。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心安理得地甘心接受這些規則,還是會有人想衝破這壓抑的規則體系,讓自己自由解放,活出自己的本性。不過要打破社會規則,通常也會面臨體系上強大的反作用力,個人與社會會碰撞出很激烈的衝突摩擦。另外在打破規則的同時,個人原本內心長期被體制馴化的小警總也可能會冒出來,讓內心感到猶豫、慌張不安甚至出現愧疚感。
打破社會規則通常會有不小代價,不論是外在的社會交際,還是內在的精神狀況都會面臨衝突。心理素質不夠堅強,可能會搞到遍體鱗傷。
但有沒有不受社會規則所侷限但又能在社會中悠游自在生活的可能,《我是千尋》就是展示了這種可能性:生活在社會中但又與社會固定角色斷絕連結,不被社會規則所定義,就像是社會中的浮萍,不附著固定於特定的地方,而是隨著波浪不斷地漂泊,隨遇而安。在本片中,千尋所有的關係都是短暫的,偶然的,即使交往曾經深入到彼此的內心深處,感動對方,但這關係也是暫時,不會凝固,隨時可以斷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徐志摩〈再別康橋〉、〈偶然〉這兩首詩真得很貼切本片的意境。我看完本片,腦袋馬上念出小摩的詩句。
很帥的渣男但又很有才氣的徐志摩

漂泊的靈魂

人設上,女主千尋是一個前”性工作者”,正好提供了鋪陳女主心態上一個適切背景,因為歡場無真愛,有什麼工作經驗更能讓人體悟男女交往的短暫與脆弱,男人的甜言蜜語一切都是逢場作戲,沒啥好留戀的。
片中,女主不只不想與男人建立長期戀愛關係,只想單純享受短暫肉體性愛關係。同時也與家人斷絕關係,不想回弟弟的訊息,即使知道母親過世,也不回去哀悼弔唁,就連按照社會習俗做做樣子也不肯。
裡面最特別的是女主也試圖避免與國家官僚體系發生關係,希望別人用他的花名叫他,而不用戶籍上的本名。突然想到杜爺爺編戶齊民的概念(杜爺爺最近寫了一篇很紅的文章,還上電視開講,裡面有用編戶齊民的概念,歡迎去看 ,幫推流量一下),家庭關係不只是家人的血緣關係,同時也是國家戶籍制度裡的統治關係,戶籍是國家透過家庭管理個人的機制。
所以劇中有一段,女主拿便當要去給流浪漢吃時,發現流浪漢已經死了,身上還穿著女主給他的衣服,女主不是報警處理,而是找地方埋了他,其實就顯示了女主想與國家斷絕關係的意圖,不想與國家產生關係,畢竟相關文件的填寫,或是筆錄都會讓千尋變回本名。
另外流浪漢本身就是一個逃逸出國家戶籍制度的人,如果通知警察來處理身後事,流浪漢最終就會回歸到戶籍制度,回到他的家庭關係上,戶籍上會寫個歿字,就再也不是流浪漢了。

自由的代價

劇中不少人都很喜歡千尋,除了千尋的前性工作者經歷,讓男人興致盎然,另一個原因則是他不理會社會常規的灑脫自在行為,不會看到蹺課的女學生A,就教訓他一番要他回去讀書,反而一起坐下來看漫畫,對於欺負流浪漢的小孩,也不會因為對方是小孩就客氣,直接開扁。
這種灑脫自在的個性也受到因年齡而困在家庭關係的女學生B與小屁孩喜愛,給了這些身陷其中的人勇氣,進而開始改變自己的言行與所處的家庭權力關係,雖然只是很微小謹慎的反抗意圖,也衝擊了既有根深蒂固的家庭關係。
除了斷絕家庭關係、愛情關係,國家關係,片中千尋也最終斷絕了朋友關係與工作同事關係,與以前同是性工作者朋友,與便當店的雇主都斷絕關係,漂泊到另一個地方,另一個工作環境重新生活。與千尋相對照的,就是他朋友想尋找穩固長期的戀愛伴侶關係,他的雇主則是沉溺享受著配偶關係之間的親密感。
其實千尋的生活經驗本來就是一百年多前歐洲討論現代性概念的現象,個人生活的原子化,短暫,變動無常與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是日本制度雖然很早就現代化了,但社會交往模式與民眾心理深層仍停留在前現代,本片可以看成日本社會晚了一百多年才面對的危機:如何面對現代性的挑戰。
最後以神秀與六祖的偈語作為本片觀看心得的註腳:
日本社會就是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的境界。深處其中的人隨時要警惕自己,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出差錯。
千尋的生活態度則是六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不受外界俗事任何規則的制約,他不是誰的女兒,老婆,同事。這些外在關係都是浮雲啊,都不是千尋這個人的本質。
我不會說六祖境界就比較好,畢竟要有千尋的灑脫,你先要能接受甚至享受孤獨的處境,不與人建立長期固定的親密關係,不進入家庭關係,不交男女朋友、沒有摯友,就不能只是忍受孤獨,還要能享受孤獨,至少能對孤獨感處之淡然,這其實很不容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2會員
116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