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蜂蜜?怎麼辨別蜂蜜品質?在分辨蜂蜜的真假之前,可以先了解我們吃的蜂蜜是怎麼來的。
養蜂人開著貨車,載著滿是義大利蜂的蜂箱,走南闖北、逐蜜而居。最常見的蜜源植物是龍眼、荔枝、百花蜜(通常是大花咸豐草佔比較高)。
這段旅程非常不容易。每當花期來臨,不只要扛著沈重的蜂箱跑來跑去,還有許多養蜂人也在同個區域搶蜜,花蜜沒有寫名子,先搶先贏,還要提防農民噴藥,一旦中了農藥,蜂群死傷無數,那年也就沒蜜可收。
繼箱養殖(將女王蜂隔起來,產卵區及採蜜區分開的技術),在這樣逐蜜而居的養殖方式裡較難辦到,多層的蜂箱重量加倍,更難移動,想取得生蜂蜜更是難上加難。
生蜂蜜不就是沒有加工過的蜂蜜嗎?明明少了一道工序,為什麼生蜂蜜反而比傳統經過濃縮的蜂蜜更稀有呢?
在正常的狀況下,花蜜剛採下來時,含水量高達50~70%,沒有辦法在常溫下存放。
蜜蜂們為了讓蜂蜜留存過冬,會用自己的翅膀搧風、用自己的唾腺進行釀製,直到蜂蜜的含水量下降至20%,才能在常溫下保存,否則蜂蜜將會發酵變質,無法食用。
若是讓蜜蜂用自己的小翅膀小嘴巴進行釀製,這個過程稱為「自然熟成」,需要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也會需要耗費大量蜜蜂參與釀製的工作,等到蜂蜜熟成,花期都過了!
對於逐蜜而居的養蜂人來說,花蜜沒有寫名子,當然是先搶先贏,花開花落也不等人,因此蜂農發明了脫水機,將剛採下來的蜂蜜送進機器脫水,就能快速加工至能常溫保存的狀態。
把脫水的工作交給機器,就能在花期時讓小蜜蜂不斷地採蜜,蜂農所做的就是不斷的把剛採下來的花蜜抽空,把空的巢片放進去,蜜蜂就會採蜜採不停,再將剛採下來的蜂蜜送進工廠加熱脫水,從而在短短的花期裡,將採蜜的量最大化。
自然熟生的生蜂蜜,跟透過機器加熱脫水的濃縮蜂蜜相比,兩者因方式不同,最後收成的量可以差到好幾倍。
這也是為什麼生蜂蜜會如此少見,傳統蜂蜜(濃縮蜂蜜)反而更常見。
除此之外,為了食用安全,不管是參加全國蜂蜜評鑑,還是超市上架,都必須檢附濃縮紀錄表!意思就是,只有經過加熱脫水的蜂蜜,才能在超市上架或參加蜂蜜評鑑。
生蜂蜜不只數量少,現行法規也使得生蜂蜜不論品質再好,在市場上都少有立足之地。
經過加熱脫水的濃縮蜂蜜,卻已經是市場上的清流。養蜂的難題,不只是因為農藥的濫用,氣候變遷,產業鏈的人才斷層,願意投入養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使得蜂蜜的價格一年比一年高。
蜂蜜越稀少,市場卻有高需求,使得假蜜越來越興盛,目前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那些辨別真假蜜的方式,早就有很多破解的方法,只要你想讓假蜜有泡泡,加點料就可以產生泡泡,想要讓蜂蜜有香氣,可以加蜂蜜味道的香精,想要結晶也有其他添加物可以用,造假方法多的是,達到肉眼難辨的程度。
最常見的造假方法,像是有些工廠會做「代混蜂蜜」的工作,將台灣產的真蜂蜜混合東南亞或中國大陸進口的低廉蜂蜜,仍然可以標榜是「真蜂蜜」,儀器也檢查不出來。
Q:聽說給蜜蜂餵糖水,產出的就是假蜜嗎?
A:這個問題並不是絕對的,因為蜜蜂雨天不能出門採蜜,台灣卻是多雨氣候,所以一碰到下雨蜜蜂就會缺蜜。
若是沒有預留足夠的食物給蜜蜂,遇到雨季,蜜蜂可能會整群死掉或逃蜂,飢餓也會使蜜蜂抵抗力下降而染病。
即便雨季時蜂農有餵糖水,也有方法可以把糖水清乾淨。
為了確保巢片的蜜是純淨的花蜜,蜂農在花期開始之前,會把吃糖水得到的蜂蜜搖出來,把蜜脾清空後,再讓蜜蜂去採新的蜜。
採糖水得到的蜜被稱為「頭期蜜」或「糖水蜜」,是品質比較差的蜜,通常會用低價販售給飲料店之類的連鎖業者,不可跟純蜂蜜混為一談。
對於蜂蜜,做假的方式層出不窮,想要吃到真蜂蜜、生蜂蜜,最好找認識的、有口碑的蜂農,甚至去親自去蜂場觀光,再帶蜂蜜回家,不但能支持蜂農,消費者也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