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邦冬測討論:YAMAH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雪邦冬測結束了,我們也可以開始討論每一家車廠在雪邦到底都在忙些什麼。雪邦冬測討論第四彈輪到YAMAHA。

在2023年葡萄牙站前,YAMAHA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M1終於提升了更多的動力,我們認為現在聽到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很正面的,不過隨著雪邦測試進行,看起來情況並非如此。確實引擎更強了,但是更具侵略性的特質對其他區塊造成負面影響,更不用說沒甚麼比他們剛發現的賽車用上新胎碰到的問題更嚴重了。
我們繼續透過圖片來深入了解山葉的問題。
YAMAHA只剩下兩天的測試時間來解決2023 YZR-M1的問題。這台賽車今年搭載全新改良的引擎,具備更強大的馬力以及更高的極速。但開發一具引擎一直都是非常麻煩的事,看看Ducati上個賽季初發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當你對引擎進行調整以獲得更更強大馬力的時候,通常對引擎的動力傳輸以及扭力會產生連鎖效應。你會忽然發現引擎失去之前的容易操控的特性。YAMAHA在在這區塊還沒完全失敗,從各方面來看,新引擎似乎在尋求更強大的動力以及保有大部分舊引擎的那種滑順特性中保持著不錯的平衡。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引擎特性更具侵略性一點,這會讓我們不禁懷疑這具引擎是不是導致YAMAHA碰上新的大問題。不過在那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他們新的空力套件。
YAMAHA在2023年帶來兩個新的空力套件。一個就是上面看到的,由新設計的進氣口往外延伸又大又平的翅膀。側罩上的小翅膀也稍微往上一點,而且看起來更大一些。這一切都顯示出這個空力套件更加著重於產生更多的下壓力。如果這個不行,那另一個肯定可以。另外一個空力套件有一樣的側邊翅膀,但上面那組有兩層。毫無疑問地會增加更多下壓力,只是問題是會不會太多了而已。
針對這個議題,Fabio Quartararo對於新空力套件是否比較好感覺有些困惑。他不確定這組空力套件有沒有讓他在直線上更有利,不過最重要的是在彎道上有。不過就是因為彎道,YAMAHA才終於決定跳入空氣力學的大坑,看看能否透過空氣力學改善過彎...
這是第一次我們看到YAMAHA研究起地面效應整流罩的黑魔法。首先我們看到這個,下洗管(或者擴散管)。我們已經解釋很多次這個想法,主要是迫使空氣向下在後面產生低壓區。當賽車開始做傾角的時候,就是這個低壓把賽車吸向地面,幫助車手獲得更多抓地力以及對於輪胎邊緣有更多感覺。
但問題是這些擴散管會產生更大的阻力,如果你的賽車是以極速最慢而聞名,那這個阻力就會變成大問題。
有一個解決的方法就是研究 Aprilia風格的地面效應整流罩。這個地面效應整流罩的效果有很大程度跟擴散管一樣,同樣是幫助賽車做傾角時,能夠把賽車向地面吸過去,進而增加過彎時的抓地力與穩定性。不過比起擴散管還有一大優勢。它不會迫使空氣轉向,所以產生的阻力較小,因此,至少對YAMAHA來說,比起擴散管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能夠幫助維持他們在極速上的表現。
在過去幾年,YAMAHA也有碰過有時賽車有優秀的後輪抓地力有時沒有的這個問題。再一次的,我們看到Franky Morbidelli 測試他們的碳纖維後搖臂,我們會說『再一次』,是因為之前就看他測試過,得到的結論是最好繼續使用鋁合金搖臂。那為什麼要再試一次呢?
原因來自於他們的新引擎。毫無疑問的,新引擎會有稍微不同的動力傳輸特性,而也因為這些不同的特性,去試一下過去試過但卻被忽略的東西總是很有用的。Morbidelli 的情況又特別有趣,他在2020年以及2021年初使用2019年M1,使用碳纖維搖臂,發揮極大的作用,讓他拿下2020年的積分第二名。觀察Franky 未來會不會繼續使用他,以及這個碳纖維搖臂能不能成為他重返榮耀的利器,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最後,我們來談談YAMAHA碰到的新輪胎的大問題。
這是一個相當費解的問題,如果你希望我們給你答案,那就錯了!就連YAMAHA自己以及他們的車手都承認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來的!最淺顯易懂的解答就是跟新引擎有關。或許是更具侵略性的動力傳輸導致加速問題?但就是如此,我們不知道到底是特定問題,還是只要是換上新車就沒有感覺。Quartararo 沒辦法提供任何深入的見解,但確實提到他們使用舊輪胎的速度會更好。雖然這是稍微節省一點輪胎,但沒辦法做出好的單圈排賽速度,他們在葡萄牙測試會備感壓力。
接下來只剩兩天的測試時間,Quartararo 跟Morbidelli 會希望趕快破解問題,釋放出他們衝單圈的潛力,因為周六下午增加的衝刺賽只會讓排位賽變得更加重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70會員
328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體來說,換上了南港CR-S 215/45/17的輪胎尺寸之後,260匹馬力的機械增壓引擎終於獲得了解鎖封印的機會,原本一趟山路裡面10個彎有7個彎會有被檔位封印的機率,現在只剩下差不多2到3個彎會有稍微尷尬的局面,因此作戰能力大約恢復到全功率輸出的九成左右, 大約是230匹馬力的實戰能力
Thumbnail
一切的起源都來自一個傳說,流傳於馬達界當中的一項傳說"得槽滿率者必得高效率",造就了新的電動車馬達設計概念。 某一天馬達設計者發現,圓形的漆包線在堆疊時,中間會有明顯的空隙間隔,明顯降低槽滿率;但若是方形的漆包線,就可以避免這些空隙,因此漆包平角線的需求應運而起。 有了漆包平角線,馬達設計者就如
Thumbnail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Thumbnail
GTS和Turbo將改為新的雙渦輪增壓3.6升。至於992.2 Carrera和Carrera S型號,則會繼續使用雙渦輪3.0升引擎,但輸出功率將略有提升。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 Yamaha 最近推出的 AR 智能頭盔,介紹其技術特點、對駕駛安全的提升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法拉利偷學馬斯克噴射推進? 近日,義大利著名跑車製造商Ferrari向外界展示了一項前所未見的創新專利技術,這項技術被認為能夠大幅提升超級跑車的操控性能。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嶄新的"氣體推進系統"。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經過漫長等待,終於迎來2024年第一場大獎賽。 自由練習(Free Practice)1、2、3節,大家都在思考各車隊到底會拿出多少實力,以及究竟藏了什麼殺手鐧,畢竟想測試的項目不同,距離、油載、輪胎、空力......因此這時候的排名看看就好,排位賽才會知道誰是「有效進化」、誰是「無效進化」。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從三陽與中油簽下協議後,一晃眼也過了5年,被人酸電動機車玩假的。 第1集-Q2量產的可能性 第2集-軟碳材料的運作機理,如何達到增加循環壽命、擁有快充能力,使用上有什麼缺點,量產困難點在哪裡。 第3集-三陽的設計方向,對應的調整,中油換電系統有機會賺錢,Gogoro、Ionex賠不完的理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體來說,換上了南港CR-S 215/45/17的輪胎尺寸之後,260匹馬力的機械增壓引擎終於獲得了解鎖封印的機會,原本一趟山路裡面10個彎有7個彎會有被檔位封印的機率,現在只剩下差不多2到3個彎會有稍微尷尬的局面,因此作戰能力大約恢復到全功率輸出的九成左右, 大約是230匹馬力的實戰能力
Thumbnail
一切的起源都來自一個傳說,流傳於馬達界當中的一項傳說"得槽滿率者必得高效率",造就了新的電動車馬達設計概念。 某一天馬達設計者發現,圓形的漆包線在堆疊時,中間會有明顯的空隙間隔,明顯降低槽滿率;但若是方形的漆包線,就可以避免這些空隙,因此漆包平角線的需求應運而起。 有了漆包平角線,馬達設計者就如
Thumbnail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Thumbnail
GTS和Turbo將改為新的雙渦輪增壓3.6升。至於992.2 Carrera和Carrera S型號,則會繼續使用雙渦輪3.0升引擎,但輸出功率將略有提升。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 Yamaha 最近推出的 AR 智能頭盔,介紹其技術特點、對駕駛安全的提升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法拉利偷學馬斯克噴射推進? 近日,義大利著名跑車製造商Ferrari向外界展示了一項前所未見的創新專利技術,這項技術被認為能夠大幅提升超級跑車的操控性能。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嶄新的"氣體推進系統"。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經過漫長等待,終於迎來2024年第一場大獎賽。 自由練習(Free Practice)1、2、3節,大家都在思考各車隊到底會拿出多少實力,以及究竟藏了什麼殺手鐧,畢竟想測試的項目不同,距離、油載、輪胎、空力......因此這時候的排名看看就好,排位賽才會知道誰是「有效進化」、誰是「無效進化」。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從三陽與中油簽下協議後,一晃眼也過了5年,被人酸電動機車玩假的。 第1集-Q2量產的可能性 第2集-軟碳材料的運作機理,如何達到增加循環壽命、擁有快充能力,使用上有什麼缺點,量產困難點在哪裡。 第3集-三陽的設計方向,對應的調整,中油換電系統有機會賺錢,Gogoro、Ionex賠不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