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TÁR)- 在(指揮家的)前面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量身打造的《塔爾》精彩演繹了觀眾對「指揮家」的想像
文章標題挪用台灣極簡藝術家前輩林壽宇的作品《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下圖),並依照作品標題指引,一是林壽宇從抽象極簡繪畫過渡至雕塑立體「平面」在於提醒「平面」幻象,並以身體感知雕塑在空間的深度(現象學)。二是作品本身以顏色和形狀明顯的政治隱喻,紅色方塊的中國正統,與銀色三角不銹鋼表示西方的現代化材料。表示台灣正面對兩種文化力量的拉扯。
林壽宇的=作品《我們的前面是什麼》
以上述兩種層次用來解釋《塔爾》中指揮家身體面臨的「存有」,一者是指揮家「站在」交響樂隊前面,再者是指揮作為經典古典音樂的「自我」表達,「站在」觀眾前面。而這兩者要表現的是什麼?這也是女主角Lydia Tár不斷在追求,並且面對每個人身分(電影主要的是交響樂隊樂手,與指揮家周圍關係人物)的不可控因素進行的提問-這是《塔爾》部署在音樂材料的本質與符號隱喻(政治性)之間的關係。
將《塔爾》視為與《抓狂美術館》互為孿生的關係,意即從藝術的公眾溝通與交流,從經濟建構的社會階級、種族、性別等政治性中思考與美學關聯性。即使顯而易見的,女主角身為白人男性世界掌控的古典音樂知名指揮家,以少數的女性身份,或者為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量身打造一種中性色彩的無性別指稱(註1),意圖解構,抑或是復辟男性霸權等性別政治上的論述,但這並非本文關心重點。

以及如何看待與想像「古典音樂界」?背後涉及,一是古典音樂,累積幾百年歷史並且歷久不衰複雜與經典性,導致影片中稍微提到的人名或者音樂名詞,有更深入的指涉和背後含義。二是當代古典音樂圈的社群政治性。自己因為念藝術學院,或多或少接觸過音樂系學生、認識從小到大學習樂器的科班音樂人。學院中每個系所都有其特性,有別於美術系的隨性、邋遢,相對音樂系因為樂器演奏需要大量訓練技巧,故在「創造性」部分,反而顯得較機械性,而非自由奔放。而念音樂系學生確實大部分家庭經濟狀況較好,同時也是造就社會階級高貴印象之一。
指揮家與大提琴演奏伴侶,亦為指揮與樂團,概念與樂器表現之間多層次複雜關係。
即使那種「高貴」像是一種想像,實際上認識他們介於一般人跟上流人士社會之間,就好比對於古典音樂的感受性,以當今複雜的背景與資訊脈絡,如網路文化,youtuber的推廣,或抖音式的俗民化,使得古典音樂的階級與政治性更加「平等」 卻也造成如電影中發生,真相似乎被輕易掩埋在下面的民粹。

「高貴」主角的沒落,相較於《抓狂美術館》意圖明顯的嘲諷感,《塔爾》則是優雅的點到為止,甚至曖昧不明。這是編劇與影像上交織出俐落與優雅的迷人之處,成為某種「被抽象化的政治性」,意味著電影調性依循著古典音樂的氣質,那是一種超脫於不同政治團體(甚至國族)之間共同語言,卻又隱約進行不同的政治性角力。

如同《抓狂美術館》中,主角策展人與疑似偷走策展人手機社經地位不高的社群住宅,這樣利用空間的階級跨越,在《塔爾》則是與指揮家的曖昧關係,年輕又才華的大提琴家Olga,除了作為非音樂界體制收編的隨興自由象徵。「走入廢墟」也映照電影大多是高級光滑、簡約、乾淨的場所,廢墟不是她該來的地方,也因此跌倒受傷。
白人精英與BIPOC(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的對話,亦是《塔爾》「議論」政治與藝術關係的重要段落。

《抓狂美術館》的主角,那個自大又自戀的直男策展人,相較《塔爾》女主角指揮家Lydia Tár同時擁有陽剛與陰柔特性,總是對現狀抱持著過於坦率敞開的倫理關係,但又往往過於熱情,不自覺展現掌控慾望。也像是意味著壞事不是咎由自取,而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如同電影前段女主角上課與BIPOC(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與跨性別學生的對話,試著以談論音樂指揮的本質,意圖展開背後複雜的政治權力關係,如巴哈的白人正確性,仇女情節等等,主角希冀著把一切「音樂背後」的關係都釐清之後,便可以清楚看待所謂的「音樂本質」,這樣帶有天真的藝術家或知識份子的公眾(哲學)討論的渴望(註2),也是現世社會之所以為現世,表象往往就是真實,那些背後層次與深度的釐清,可能對於溝通上只是徒增困擾,甚至越描越黑。

電影結尾,女主角因為被罷黜,只好「發放邊疆」至菲律賓發展,關於東南亞的空間性,某方面有種台灣追求西方現代化的過渡空間的熟悉感,雖然這肯定會被解讀某種「不正確」的對亞洲異國風情的消費,卻也是某種現狀,並以指揮家敏感的交響樂樂手站位佈局成為情感記憶的召喚,卻也如此無關痛癢的,並以某種古典音樂的當代應用變成電玩配樂的「異次元」族群化,加以稀釋電影前大部分的高級貴族感。儘管如此也難以擺脫難以平復的傷痛。

那也是覺得,當Tár打包回家,拿出早期伯恩斯坦音樂教育錄影帶獨自欣賞(讓人想到蔡明亮電影中李康生看著四百擊),片中理想宣稱著音樂的抽象與普遍性,但電影中現實的藝術卻成為一種公眾性的挫敗和匱乏,變成只是自我的經驗的孤獨淚水,應該就已經是部電影的最後了。

(註1)
《搖滾啟示錄》(或譯:巴布狄倫的七段旅程)凱特布蘭琪就已經飾演其一段中性的巴布狄倫。


(註2)
盡管以其他藝術類別來說,古典音樂要求的是演奏大部分被演奏過的歌曲,但同樣以「創作」來說,《塔爾》當中的女主角作為指揮是要大家思考,在這個脈絡下的指揮是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描述未知恐怖現象,並非只是製造恐怖氣氛。《不!》更以當代媒體的集體現象去反映未知的恐懼,並以科幻外星物體形式的不可見結界,以失去電力與訊號的當代症狀,去暗示著當代社會電子影像設備氾濫的年代,卻也無力補抓(攝影的另一種含義)未知物體的身影。
《骨肉的總和》以同為食肉族人的氣味相互吸引,與傳說中全排(人)套餐(片名:Bones and All)的爽翻天滋味,企圖闡釋的美學政治化,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性的美學;就像是時常聽到什麼,你是我的「菜」(my type),如同片中播放KISS的重金屬黑膠唱片然後很嗨,這是我們擁有著共同的「品味」。
《瘋狂富作用》在「不正確」的亂流中,盡情佈署著階級、性別、種族等等的政治符號象徵,卻也展現了準確的敘事結構:名模情侶的開展,與電影結尾男女關係的結束。在充滿意識形態的混亂邊緣,重新拉回探討人性與慾望,性別與權力。不管在敘事的創新,與劇本的完整性來說,確實金棕櫚實至名歸。
《一家子兒咕咕叫》不難看見其創作上的作者論意圖,用了複雜的劇本與剪接結構,卻在事件與事件上相對鬆散,甚至表現出意義上的迴避,在在呈現電影大部分對於寫實故事的敘事猶豫,只是盡可能在故事既定的索引中:電影就像一團雜亂的毛線,只給觀眾看到線頭。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同時標誌著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除移植來產生官移植的視覺性和被侵犯的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
片頭動畫不只是因為視覺暫留把靜態變成動態,更是利用線條變成了樓梯,成為了平面中的空間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的保留著井上雄彥熟悉的繪畫線條的「立體感」,原本在與籃球競技漫畫較不重要的插曲與日常生活 ,反倒是變成《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核心,擴充漫畫文本的現實血肉,真正的「立體化」。
描述未知恐怖現象,並非只是製造恐怖氣氛。《不!》更以當代媒體的集體現象去反映未知的恐懼,並以科幻外星物體形式的不可見結界,以失去電力與訊號的當代症狀,去暗示著當代社會電子影像設備氾濫的年代,卻也無力補抓(攝影的另一種含義)未知物體的身影。
《骨肉的總和》以同為食肉族人的氣味相互吸引,與傳說中全排(人)套餐(片名:Bones and All)的爽翻天滋味,企圖闡釋的美學政治化,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性的美學;就像是時常聽到什麼,你是我的「菜」(my type),如同片中播放KISS的重金屬黑膠唱片然後很嗨,這是我們擁有著共同的「品味」。
《瘋狂富作用》在「不正確」的亂流中,盡情佈署著階級、性別、種族等等的政治符號象徵,卻也展現了準確的敘事結構:名模情侶的開展,與電影結尾男女關係的結束。在充滿意識形態的混亂邊緣,重新拉回探討人性與慾望,性別與權力。不管在敘事的創新,與劇本的完整性來說,確實金棕櫚實至名歸。
《一家子兒咕咕叫》不難看見其創作上的作者論意圖,用了複雜的劇本與剪接結構,卻在事件與事件上相對鬆散,甚至表現出意義上的迴避,在在呈現電影大部分對於寫實故事的敘事猶豫,只是盡可能在故事既定的索引中:電影就像一團雜亂的毛線,只給觀眾看到線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每次聽到布萊希特的什麼「史詩劇場」跟什麼「間離感」,你會不會覺得滿頭都是黑人問號(言必稱什麼中國傳統劇場給他靈感,更是沒有太大幫助)。 話說,你的疑惑,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跟法國文化之春合作的「節中節」聽到了。 法國溫柔劊子手劇團藝術總監馬修•鮑爾,領導蒙特勒伊表演樂團伴奏,由艾瑪·利耶瓦一人
Thumbnail
我們看到拉娜買了演奏會剩餘空位的票券,但卻沒有任何朋友可以送。於是回到過往上班的市府把票券贈出,甚至在故事的發展中,這些票券甚至像在清庫存一般送給售罄場次的排隊民眾。或許觀眾會以為這是愛子心切的母親,想幫兒子充場面,更博愛一點可以說是把好的音樂給傳出去。但拉娜是雙面的,她同時是母親,也是鋼琴師。
Thumbnail
日劇偶爾會出現古典音樂相關的題材,最有名的肯定是2006年播出的「交響情人夢」,簡直是音樂日劇的代表作。而暌違了這麼多年,終於在這兩年又有了我覺得值得一看的音樂日劇,分別是2023年播出的「逆轉交響樂團」和2024年播出的「再見指揮家」。
Thumbnail
女性鋼琴家經常被詢問到如何平衡音樂事業和家庭,近期和國家交響樂團巡演的法籍喬治亞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就示範了如何邊帶娃邊巡演,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著母愛。 國家交響樂團在德國時間9日於漢堡易北愛樂廳彩排,當時卡蒂雅正在和樂團排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的先生帶著一歲女兒
Thumbnail
  本片描述一位已退休公務員LARA(柯琳娜哈佛克Corinna Harfouch飾),在60歲生日當天一天之內的故事。當天的壓軸,是參加由其一手栽培的兒子維特(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的鋼琴音樂會。而LARA之所以有能力教兒子鋼琴,除了她小時候曾經學過鋼琴外,更重要的是她的音
Thumbnail
懸疑的劇情夾帶感情線的鋪陳是本劇的看點,謀殺 ? 遺傳基因 ? 抽絲剝繭重重案情後,繞出女主冷靜的理智線和黑騎士的神勇救援,讓女主的人設顯得不是那麼悲情,反而有撥雲見日之感。
Thumbnail
韓劇「大指揮家:弦上的真相」(本文也會講解劇情與古典樂插曲的關係)敘述一位小提琴手出身的世界著名女指揮家,雖然表面上看似完美地活在音樂世界裡,但當她和樂團出現一連串的事件及謎團時,竟發現與自己深藏內心的秘密有關,是由李英愛主演,結合音樂、懸疑及人性面的質感韓劇。
Thumbnail
《大指揮家:弦上的真相/마에스트라》並非頂尖的成功劇集,不過故事結局拍得相當合理,特別一讚!不過我不知道是否源用法國原劇《Philharmonia》的結局。 對於罪𣁽禍首李露娜(#黃寶凜星/#황보름별)來說,雖然明知一定有警察圍捕,但”能夠與車世音(#李英愛/#이영애)同台演奏”,是夢寐以求的誘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每次聽到布萊希特的什麼「史詩劇場」跟什麼「間離感」,你會不會覺得滿頭都是黑人問號(言必稱什麼中國傳統劇場給他靈感,更是沒有太大幫助)。 話說,你的疑惑,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跟法國文化之春合作的「節中節」聽到了。 法國溫柔劊子手劇團藝術總監馬修•鮑爾,領導蒙特勒伊表演樂團伴奏,由艾瑪·利耶瓦一人
Thumbnail
我們看到拉娜買了演奏會剩餘空位的票券,但卻沒有任何朋友可以送。於是回到過往上班的市府把票券贈出,甚至在故事的發展中,這些票券甚至像在清庫存一般送給售罄場次的排隊民眾。或許觀眾會以為這是愛子心切的母親,想幫兒子充場面,更博愛一點可以說是把好的音樂給傳出去。但拉娜是雙面的,她同時是母親,也是鋼琴師。
Thumbnail
日劇偶爾會出現古典音樂相關的題材,最有名的肯定是2006年播出的「交響情人夢」,簡直是音樂日劇的代表作。而暌違了這麼多年,終於在這兩年又有了我覺得值得一看的音樂日劇,分別是2023年播出的「逆轉交響樂團」和2024年播出的「再見指揮家」。
Thumbnail
女性鋼琴家經常被詢問到如何平衡音樂事業和家庭,近期和國家交響樂團巡演的法籍喬治亞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就示範了如何邊帶娃邊巡演,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著母愛。 國家交響樂團在德國時間9日於漢堡易北愛樂廳彩排,當時卡蒂雅正在和樂團排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的先生帶著一歲女兒
Thumbnail
  本片描述一位已退休公務員LARA(柯琳娜哈佛克Corinna Harfouch飾),在60歲生日當天一天之內的故事。當天的壓軸,是參加由其一手栽培的兒子維特(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的鋼琴音樂會。而LARA之所以有能力教兒子鋼琴,除了她小時候曾經學過鋼琴外,更重要的是她的音
Thumbnail
懸疑的劇情夾帶感情線的鋪陳是本劇的看點,謀殺 ? 遺傳基因 ? 抽絲剝繭重重案情後,繞出女主冷靜的理智線和黑騎士的神勇救援,讓女主的人設顯得不是那麼悲情,反而有撥雲見日之感。
Thumbnail
韓劇「大指揮家:弦上的真相」(本文也會講解劇情與古典樂插曲的關係)敘述一位小提琴手出身的世界著名女指揮家,雖然表面上看似完美地活在音樂世界裡,但當她和樂團出現一連串的事件及謎團時,竟發現與自己深藏內心的秘密有關,是由李英愛主演,結合音樂、懸疑及人性面的質感韓劇。
Thumbnail
《大指揮家:弦上的真相/마에스트라》並非頂尖的成功劇集,不過故事結局拍得相當合理,特別一讚!不過我不知道是否源用法國原劇《Philharmonia》的結局。 對於罪𣁽禍首李露娜(#黃寶凜星/#황보름별)來說,雖然明知一定有警察圍捕,但”能夠與車世音(#李英愛/#이영애)同台演奏”,是夢寐以求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