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到布萊希特的什麼「史詩劇場」跟什麼「間離感」,你會不會覺得滿頭都是黑人問號(言必稱什麼中國傳統劇場給他靈感,更是沒有太大幫助)。
話說,你的疑惑,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跟法國文化之春合作的「節中節」聽到了。
法國溫柔劊子手劇團藝術總監馬修•鮑爾,領導蒙特勒伊表演樂團伴奏,由艾瑪·利耶瓦一人主演的《安・蘭德》,就是好看的史詩劇場:用綜藝化多元手法(一定要有節奏感強烈的現場伴奏,搭配電影手法、拼接歷史剪報、和燈光等設計),來討論人生的「大問題」。
生於俄羅斯,成名於美國的安・蘭德是哲學家,也是小說家。她寫的《源泉》和《阿特拉斯聳聳肩》等小說,叫好又叫座。她的哲學強調,理性的利己主義。
戲一開始,就是八人樂團前面有個長方形,類似演播室的透明裝置。你會覺得,嘿,這也可能是棺木吧。是的,你說對了。
故事就從安小姐過世的消息開始,女演員說她要用小說跟散文的手法來說這個人的一生(史詩劇場,就是讓劇中人跳進跳出角色,質疑角色所面對的問題)。
古希臘人說,自由人的一生就是要追求幸福。幸福是可以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行動。
安小姐說:「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她的意思是,人的所有權利都是每個人無條件的私有財產,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任何外來的許可。
這廝,不就是在到處挑釁嗎?她在《阿特拉斯聳聳肩》書裏有句話講得更絕:「如果有人想知道我何時會回來,我在此向全世界再說一次——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他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
艾瑪·利耶瓦的唱功迷人(不要懷疑,史詩劇場一定要唱的),身體跟表演都很鬆弛。一個講哲學家一生的音樂劇場,讓人感受到舉重若輕的美妙。
音樂家約翰・凱奇在1952年創作的《4分33秒》,就是上臺打開鋼琴琴蓋,4分33秒之後再蓋上琴蓋。那段時間的所有聲,響,還有人的存在,就是表演的全部。
有人問說,可以5分44秒或者6分55秒嗎?
凱吉說,音樂長度的判斷在於該結束的時候就要結束(他有回答問題嗎?)。
謝謝這個美妙的夜晚,60分鐘之後,幾乎滿場的觀眾就走出上海蘭心劇院,走入夜色。
*5顆星評分給4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