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餘額是否會影響股票報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Engelberg, J. E., Reed, A. V., & Ringgenberg, M. C. (2012)的研究指出,放空者多持有私有資訊,可以有效預測股價未來的下跌。然而,這是美國市場的研究,美國市場多為法人主導,法人通常具有資訊優勢,並且理性。而與台灣市場不同處在於,台股主要構成為散戶(雜訊交易者),這使台股市場產生了與其他市場不同的結論。
結論是融資餘額及借券賣出越高,未來的股價報酬越低。融券餘額越高,未來的報酬則越高,但其在短期依舊有抑制股價的效果。
以下為研究的推論及文獻:
丁碧慧, 呂振揚, & 周賓凰. (2018)的研究指出,在台股融資、融券餘額主要代表雜訊交易者對於股價的影響,融資餘額高,依其研究,融資餘額高的股票容易有高估的傾向,導致未來報酬不佳,而融券餘額容易使股價被低估,導致未來報酬變高,其立論基礎來自Miller, E. M. (1977),其提出的模型指出當雜訊交易者普遍看多股價(融資餘額高),會使股價高於理性交易者所評估的合理價格,最後使未來股價報酬下降。相反的,當雜訊交易者普遍看空股價(融券餘額高),會使股價低於理性交易者所評估的合理價格,最後使未來股價報酬上升。
另外,在台股市場,借券主要是法人放空的手段,而法人多為理性交易者,並且具私有資訊。因此,當借券賣出餘額越高,其未來報酬也越低,並且其效果可持續6個月之久。
下圖為丁碧慧, 呂振揚, & 周賓凰. (2018)中,股價報酬對融資、融券餘額及借券放空餘額之回歸結果:
自上圖的回歸結果可證明,以上的論述皆為真。
未來可能應用的方向:
  1. 運用融券餘額找出仍被低估的動能股
  2. 運用借券賣出餘額以及融資餘額製作放空策略
如果想進一步理解以上的推論,建議修習經濟所所開的賽局理論、計量經濟學以及線性代數。
最後祝各位學習愉快。
資料來源:
Engelberg, J. E., Reed, A. V., & Ringgenberg, M. C. (2012). How are shorts informed?: Short sellers, new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05(2), 260-278.
Miller, E. M. (1977). Risk, uncertainty, 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32(4), 1151-1168.
丁碧慧, 呂振揚, & 周賓凰. (2018). 信用交易, 意見分歧與股票報酬. 經濟論文, 46(3), 323-36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9會員
53內容數
因子投資在台灣是一直被低估的學問,藉由本專欄可以進一步利用因子投資的知識來改善自己的選股,或者打造自己的量化策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CD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Soliman, M. T. (2008)的研究,ROE增長這個指標所帶來的超額報酬其實是由資產週轉率提升所帶來的超額報酬,在我過去的文章中也有提出,比起淨利率的提升,資產週轉率對股票報酬帶來的影響較大。 我們將資產週轉率定義為以下 資產週轉率= 過去4季之營收總和/總資產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omas, J. K., & Zhang, H. (2002)的研究發現,存貨高度增長的公司之未來報酬會較低。Belo, F., & Lin, X. (2012)在經過規模及因子模型的調整發現,此超額報酬仍舊存在。
可轉債是近年來蠻流行的投資標的,研究顯示,有大約10%的可轉債會有嚴重折價的情況,可以藉由投資嚴重折價的可轉換公司債來獲得超額報酬。不過,可轉債除了在債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外,可轉債的發行以及其可轉換日的到來皆會影響發行公司的股價
網路上多數的文章皆指出市場擇時幾乎是不可能的,JC財經觀點、綠角等人皆指出市場擇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擇時真的不可能嗎?這答案也是否定的。
過去我們在文章中證明中期價格動能在台股的有效性,儘管我們可以運用獲利、營收等財務數據資料來提升策略的績效,但是財報資料時常會受到後視偏差影響,且台灣的財報規則在2013年後有重大改變,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單純運用股價及交易量資料來提升價格動能策略的報酬呢?答案是可行的。
根據Soliman, M. T. (2008)的研究,ROE增長這個指標所帶來的超額報酬其實是由資產週轉率提升所帶來的超額報酬,在我過去的文章中也有提出,比起淨利率的提升,資產週轉率對股票報酬帶來的影響較大。 我們將資產週轉率定義為以下 資產週轉率= 過去4季之營收總和/總資產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omas, J. K., & Zhang, H. (2002)的研究發現,存貨高度增長的公司之未來報酬會較低。Belo, F., & Lin, X. (2012)在經過規模及因子模型的調整發現,此超額報酬仍舊存在。
可轉債是近年來蠻流行的投資標的,研究顯示,有大約10%的可轉債會有嚴重折價的情況,可以藉由投資嚴重折價的可轉換公司債來獲得超額報酬。不過,可轉債除了在債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外,可轉債的發行以及其可轉換日的到來皆會影響發行公司的股價
網路上多數的文章皆指出市場擇時幾乎是不可能的,JC財經觀點、綠角等人皆指出市場擇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擇時真的不可能嗎?這答案也是否定的。
過去我們在文章中證明中期價格動能在台股的有效性,儘管我們可以運用獲利、營收等財務數據資料來提升策略的績效,但是財報資料時常會受到後視偏差影響,且台灣的財報規則在2013年後有重大改變,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單純運用股價及交易量資料來提升價格動能策略的報酬呢?答案是可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股息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操作,在台灣真的是這樣子嗎?
Thumbnail
2024年7月國泰金經濟調查公佈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外資持續賣壓臺股,下跌逾一個星期,分析散戶心理面、籌碼面及投資策略。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受到投機因素的影響,股價對於前景的預測不一定每次都值得信賴,有時候個別股票的波動只是起因於投機客的興風作浪,並非真的前景樂觀,或是投機客拉高股價以致市場對前景過度樂觀,這都會導致後續出現回跌風險。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
Thumbnail
籌碼動向對於股價波動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股票都握在大戶手裡,利空來襲也不一定會跌,如果股票已經流落散戶大眾手中,利多也不一定能刺激股價上漲,不過,單純大戶或法人的買賣超,還不足以做出較好的推測判斷,需要加入其他的因素一併考量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股息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操作,在台灣真的是這樣子嗎?
Thumbnail
2024年7月國泰金經濟調查公佈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外資持續賣壓臺股,下跌逾一個星期,分析散戶心理面、籌碼面及投資策略。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受到投機因素的影響,股價對於前景的預測不一定每次都值得信賴,有時候個別股票的波動只是起因於投機客的興風作浪,並非真的前景樂觀,或是投機客拉高股價以致市場對前景過度樂觀,這都會導致後續出現回跌風險。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
Thumbnail
籌碼動向對於股價波動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股票都握在大戶手裡,利空來襲也不一定會跌,如果股票已經流落散戶大眾手中,利多也不一定能刺激股價上漲,不過,單純大戶或法人的買賣超,還不足以做出較好的推測判斷,需要加入其他的因素一併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