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聊聊|學習的迴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是,一旦開始,便會知不足,不足便會開始嘗試多方學習,於是大量閱讀,大量找方法,爾後又會發現更多知識盲點,再繼續更多的學習與閱讀。於是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迴圈,但過程卻是越來越多的滿足,因為習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而感受到的內心富足。

最近在忙什麼?大概就是在忙這個迴圈吧!因為和朋友決定要一起做podcast所以開始研究怎麼製作,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事可以試著自己來,於是開始找剪輯軟體、學習後製,至於,節目要談什麼?為了每一集的知識點與分享點作出平衡,開始收集資料,收集的同時也要保持持續的閱讀習慣,唯有閱讀量的累積,才能在分享時有更多的觀點可以多方佐證。

學習時若能有兩項必備要素,那麼更能增強學習的速度與效度:

第一:明確的目標

運用逆向思維工作法:若我要完成一個目標,那麼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這個觀點是在〈原力效應〉中習得的,利用往回推的概念羅列出每一個小小的子目標。太大的目標總讓人覺得難以達成,但若切成一個個子目標並且一一完成時,那麼離最終目標也不遠了!也是讀到這個名詞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以來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實踐目標,從求學階段考大學、到大學畢業後準備教師甄試,都是用『以終為始』的方式在一步步到達目的地,這樣的方式能讓自己在過程中更能有規律的安排進度。

第二:尋找問責夥伴

這個觀點是在收看薑餅資的YouTube頻道時學到的很棒的做法,一個人做事難免會有想偷懶的時候,這時候如果能有一個夥伴和你一樣有共同的目標,那麼兩個人在一起追求目標的同時就能一起幫忙並起互相督促,多了一個夥伴的督促,難免就形成了一個壓力,而這個壓力往往會更佳促使自己的執行力。

至於,為什麼開始podcast?其實一開始也沒有多想,也沒有明確的做與不做,但當『問責夥伴』出現後,就知道不能偷懶了!再加上,最近讀了一本書〈原力效應〉,這本書一開始讀完的時候並沒有很多的感受,但事後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是要在實踐的同時才能領會其中的奧義,當目標開始著手進行的同時、當你開始為了每一個問題想方設法解決的同時,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內在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能幫助自己離目標更近一點。

歡迎收聽——也期待大家的回饋

歡迎收聽——也期待大家的回饋


|如果想你也想一起聊聊育兒與孩子學習成長就學問題....

|歡迎收聽podcast『聽聽老師說』

|FB搜尋:聽聽老師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鄢如-avatar-img
2023/03/16
我也有看薑餅資的影片(握手🤝),她的notion教學真是簡單易懂!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7
真的!他是非常有說服力的YouTuber!
avatar-img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2023/11/12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2023/11/12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2023/10/18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2023/10/18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2023/10/17
你可曾經想過這個宇宙中有另一個「平行時空」?而這個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自己! 當每次對自己的決定感到疲倦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候,都會想著,會不會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我正在過著另一種決定的人生?
Thumbnail
2023/10/17
你可曾經想過這個宇宙中有另一個「平行時空」?而這個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自己! 當每次對自己的決定感到疲倦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候,都會想著,會不會平行時空中有另一個我正在過著另一種決定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會開設podcast頻道,來自於partner的一句話:就先做,再調整! 這句話是這個頻道的起源,也是頻道的理念。我們常常用:還沒準備好。作為給自己的最合理的理由,但卻說不出什麼時候可以準備好,而每件事往往都是邊做邊改良,就像疫情期間部長常說的一句話:我們做滾動式修正。
Thumbnail
會開設podcast頻道,來自於partner的一句話:就先做,再調整! 這句話是這個頻道的起源,也是頻道的理念。我們常常用:還沒準備好。作為給自己的最合理的理由,但卻說不出什麼時候可以準備好,而每件事往往都是邊做邊改良,就像疫情期間部長常說的一句話:我們做滾動式修正。
Thumbnail
學習是,一旦開始,便會知不足,不足便會開始嘗試多方學習,於是大量閱讀,大量找方法,爾後又會發現更多知識盲點,再繼續更多的學習與閱讀。於是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迴圈,但過程卻是越來越多的滿足,因為習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而感受到的內心富足。
Thumbnail
學習是,一旦開始,便會知不足,不足便會開始嘗試多方學習,於是大量閱讀,大量找方法,爾後又會發現更多知識盲點,再繼續更多的學習與閱讀。於是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迴圈,但過程卻是越來越多的滿足,因為習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而感受到的內心富足。
Thumbnail
吸收知識的方式有很多,用看的是第一大宗。然而在資訊轟炸眼球資訊的同時,有過多資訊的刺激實在讓我心慌,特別是最近ai的風潮使然,我的社群、信件談論到的話題都跟ai脫離不了關係,種種過量的資訊讓我最近有點吃不消,甚至多了幾分焦慮,越想趕快把資訊吸收進去,就越無法好好理解資訊背後所要表達的意義。 暫停之際
Thumbnail
吸收知識的方式有很多,用看的是第一大宗。然而在資訊轟炸眼球資訊的同時,有過多資訊的刺激實在讓我心慌,特別是最近ai的風潮使然,我的社群、信件談論到的話題都跟ai脫離不了關係,種種過量的資訊讓我最近有點吃不消,甚至多了幾分焦慮,越想趕快把資訊吸收進去,就越無法好好理解資訊背後所要表達的意義。 暫停之際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
Thumbnail
剛好聽到歐陽立中老師的〈Life不下課〉Podcast「這五件事,趁新的一年做正是時候」,底下是他提出來的摘錄大意與我自身目前思考可以如何運用到生活上的方式
Thumbnail
剛好聽到歐陽立中老師的〈Life不下課〉Podcast「這五件事,趁新的一年做正是時候」,底下是他提出來的摘錄大意與我自身目前思考可以如何運用到生活上的方式
Thumbnail
從思維到方法,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因為他也是做podcast的創業成功者,我也有在做podcast已經一年了,但是聽眾不多,所以我對於怎樣完善就很心動。 書裡面有提到,隨時都有不同時期的導師,來指導我們,而且最好是一年左右的成功者,所以先設想一年後你想要怎
Thumbnail
從思維到方法,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因為他也是做podcast的創業成功者,我也有在做podcast已經一年了,但是聽眾不多,所以我對於怎樣完善就很心動。 書裡面有提到,隨時都有不同時期的導師,來指導我們,而且最好是一年左右的成功者,所以先設想一年後你想要怎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