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迷人、都會:談孔雀眼《迷戀》

性感、迷人、都會:談孔雀眼《迷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大學時期、我所追隨的樂團中,孔雀眼是很特殊的一個團。大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大概是「這是一個純女性的團」(除了已離團、初期的團員任博外);看過他們現場的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主唱經常走音的團」;有些人可能知道他們與「草東沒有派對」有些淵源(令晴與博任曾是「草東街派對」的成員)。於我而言,於第一次聽到孔雀眼的我而言,則是「這是一個很動感的樂團」

  第一次聽孔雀眼的音樂,其實並不是因為「孔雀眼」這個團,而是因為草東沒有派對的前任鼓手劉立為孔雀眼所導演/攝影的MV《鮮紅》。

   首先,這支MV是4K的。在2017年,要在台灣的獨立音樂圈看到畫質呈現為4K的MV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沒有1080p是常有的事);其次,是它非常的「動感」:MV中的男主角自始至終都在「移動」的狀態中。從一開始的走路,到之後的快走、跑步,人群中的衝撞、堆擠、打鬥,最後才在水邊停下。在MV的最後,主唱令晴對男主角說了一句話,男主角掩面低頭,影片結束。

  這首歌的歌名《鮮紅》、英文名為Scarlet,這個單字在翻譯中稱為「猩紅」或「腥紅」,是指一種「如血液一般」的紅色。有趣的是,歌詞中完全沒有提及這個詞,甚至沒有提及任何相關的描述。孔雀眼的音樂經常是這樣的,描述了一個狀態、一個情境、一個氛圍,而不是對一個特定的人/事/物進行詳細的描述;這也是他們令我覺得特別的地方之一。

  我對孔雀眼最印象深刻的另一點,就是他們對於「聲響」的處理。不是「音樂」,也不是「聲線」,而是「聲響」:手指在琴弦上刷動的聲響、主唱唱歌時呼吸的聲響、合成器的裝飾奏、鼓點、打擊樂器與clap如水波般的Reverb與Delay,都為歌曲營造出了屬於他們的「情境」──孔雀眼是一個很注重「情境」的樂團。相較於「概念」的敘述或是「情緒」的描繪,孔雀眼更傾向於建構出一個「環境」、一種「氛圍」、一個 “ vibe”。同樣的編曲概念,也出現在孔雀眼之後的作品:單曲《渴望》中,作品〈Virgin〉中打火機的聲音、〈Whenever You Want〉中墊在主唱聲線之下的氣音,以及〈Girls in the City〉中關門的聲音,為作品創造出了一個近似劇場般的空間感。當然,這舊式後話了。

  孔雀眼於2017年年底在StreetVoice音樂總監「小樹」所主持的節目《未來進行式》上,針對專輯《迷戀》下了三個關鍵字:「性感」、「迷人」、「都會」。「性感」是那細微如指尖撫觸的聲響;「迷人」是那瀰散於空氣中的氛圍;「都會」是那有些冷峻、又帶有動態感的節奏。像是開著車在燈紅酒綠的台北市高架橋上駛過。用這三個冷豔、酥麻而帶有生命力的詞彙來描述這張作品,或許是適切的;但倒杯紅酒、點上薰香,在昏黃立燈點亮的客廳沙發上,品著將臨的夜色,我想是更為契合的吧。

圖源:孔雀眼JADEEYES臉書粉絲專頁

圖源:孔雀眼JADEEYES臉書粉絲專頁

Postscript : 我真的好喜歡這張專輯封面。



avatar-img
史冬的沙龍
17會員
35內容數
一顆石頭靜靜地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史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說「水田不要賣」是遺族、是子孫捍衛家園的方式,那麼「都有我的魂守著」就是先烈、是前人捍衛精神的方式。失去家國固然可怕,然而失去前人傳承下來的精神、失去屬於這條血脈的「魂魄」,這個民族便會成為一具沒有內在的空殼。
   去年開始,除了時不時寫一些文章外,也想將原本在進行的創作計畫繼續往下一個階段進行。就在我煩惱著新的一年第一篇文章該寫什麼內容時,我想到了我的創作,所以,這次就來跟大家聊聊蛋堡的〈房間〉。 〈房間〉收錄於《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作為蛋堡個人最後一張由顏社出品的專輯,其本身
年末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於我而言,今年是個充滿意外的一年。人聚了又散、情緒走了又來,我似乎成為了時空的錨點,一切從我的身心穿過。蛋堡在〈雨沒停過〉中的一句歌詞我很喜歡:『有天平靜地想起,才是已忘記。』我是個活在回憶中的人,因為過去總是比當下來得美。那些美麗的人、美麗的事,都活在我的腦海中。當下總是
「台北是個魔都」,這句話我從大學開始與朋友們分享,到現在我依舊這麼覺得。每次進到台北,捷運、公車、學校,甚至是大學時自己的租屋處,都會或多或少感受到一種不自覺的亢奮,以及亢奮後隨之而來的感傷。當這種亢奮消失,你就會想用更多亢奮去取代感傷,於是你工作、上課、喝酒,與各種人建立各種或是精神或是肉體的關係
在2022年的現在,2011年成軍的落日飛車雖說稱不上「老團」,但也絕對稱得上「資深」了。大家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關於他們的各種資料,包括團名的由來、在國外的經歷等。在這裡,我就只談談我第一次聽到落日飛車的感覺,以及我對他們音樂的觀察與想法。 記得第一次聽到落日飛車的音樂,還是在中學的時候。當時家裡除了
上次聊到了Vapor wave的源頭、背景與特性,聊到「取樣」與「循環」、「易於聆賞」與「無意義」的特性使這樣的音樂帶有「速成音樂」,甚至是「速食音樂」的特質。這次,我想以自己作為「聽者」的視角,來聊聊我對於Vapor wave在聆聽上的一些感受。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種類型的音樂是在大學時一個趕期末報
如果說「水田不要賣」是遺族、是子孫捍衛家園的方式,那麼「都有我的魂守著」就是先烈、是前人捍衛精神的方式。失去家國固然可怕,然而失去前人傳承下來的精神、失去屬於這條血脈的「魂魄」,這個民族便會成為一具沒有內在的空殼。
   去年開始,除了時不時寫一些文章外,也想將原本在進行的創作計畫繼續往下一個階段進行。就在我煩惱著新的一年第一篇文章該寫什麼內容時,我想到了我的創作,所以,這次就來跟大家聊聊蛋堡的〈房間〉。 〈房間〉收錄於《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作為蛋堡個人最後一張由顏社出品的專輯,其本身
年末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於我而言,今年是個充滿意外的一年。人聚了又散、情緒走了又來,我似乎成為了時空的錨點,一切從我的身心穿過。蛋堡在〈雨沒停過〉中的一句歌詞我很喜歡:『有天平靜地想起,才是已忘記。』我是個活在回憶中的人,因為過去總是比當下來得美。那些美麗的人、美麗的事,都活在我的腦海中。當下總是
「台北是個魔都」,這句話我從大學開始與朋友們分享,到現在我依舊這麼覺得。每次進到台北,捷運、公車、學校,甚至是大學時自己的租屋處,都會或多或少感受到一種不自覺的亢奮,以及亢奮後隨之而來的感傷。當這種亢奮消失,你就會想用更多亢奮去取代感傷,於是你工作、上課、喝酒,與各種人建立各種或是精神或是肉體的關係
在2022年的現在,2011年成軍的落日飛車雖說稱不上「老團」,但也絕對稱得上「資深」了。大家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關於他們的各種資料,包括團名的由來、在國外的經歷等。在這裡,我就只談談我第一次聽到落日飛車的感覺,以及我對他們音樂的觀察與想法。 記得第一次聽到落日飛車的音樂,還是在中學的時候。當時家裡除了
上次聊到了Vapor wave的源頭、背景與特性,聊到「取樣」與「循環」、「易於聆賞」與「無意義」的特性使這樣的音樂帶有「速成音樂」,甚至是「速食音樂」的特質。這次,我想以自己作為「聽者」的視角,來聊聊我對於Vapor wave在聆聽上的一些感受。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種類型的音樂是在大學時一個趕期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