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下班後的第二輪班

2023/03/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沒有,這不是我煮的菜,這只是圖庫的照片而已
開始負責家裡的晚餐後,挺真實地體會到這是「第二份工作」。
──下班後得計算通勤時間,趕著回家「上班」。
家人六點回來,我今天要做甚麼菜?有多少預備時間?如果要吃烤鮪魚的話,需要四十分鐘的烘烤時間,我得五點十分左右到家,那得往回推半小時交通時間,所以四點半一定要離開辦公室.....
.──腦袋裡評估著食材庫存,隨時調整行程去補貨。
想煮味噌湯,味噌還有、海帶也有、豆腐沒了,下班路上去家O福買?
──還要根據今天的天氣,或剩餘的料理時間調整菜單。
今天高麗菜一定要用完,原本想煮火鍋,但是今天天氣突然變得很熱(台灣的春天到底是三小)。昨天還有剩一點雞肉絲,要不把火鍋的菜拿出來,改成高麗菜炒肉?
──也要謹慎計算時間。
家人平常六點到家,所以炒菜不能太早炒,否則人回來,菜都冷了,還要再熱一次。排骨湯又要早一點下鍋,否則都還沒燉軟。
而且晚餐的準備是一回事,開動又是另一回事。
家人是慣性六點左右到家,但有時也會有早到、遲歸的狀況。
人已經回來了,烤魚就太慢了。只好把魚從烤箱請出來,開火改成煎的。
人還沒回來,把湯頭的火轉小,希冀這玩意兒能在維持溫度的同時別被燒乾了。
──還得變換菜單。
如果只有我自己,每天都吃一樣的也無所謂。要知道我高中夜自習可是連續吃了三年一模一樣的便當為晚餐。
但是貢丸湯已經喝第三天了,家人從興致勃勃到索然無味,啊、得換一下了,不然就膩味了。

煮晚餐不難,家事也不難。
但它們是由無限多且細瑣的小事所組成。
它不是五點~六點的工作。而是從早上起床開始,規劃菜單,把東西拿出來退冰。下班路上在心中核對,隨時補貨。
簡單,又麻煩。
它會一直掛在心中,懸而未決。就算煮好開飯,食物入口,也要擔心鹽是不是放少了。吃完洗碗,又要開始想明天的菜單。
想要健康、美味、快速,還得充滿變化。
辛苦嗎?還好。
不辛苦嗎?你再問一次試試看?

煮晚餐是第二份工作,因為它基本上跟平常寫專案辦活動跑場子的我一模一樣。
不論需不需要上台,我都得一直處於「備戰」狀態。
還有情緒勞動吧? 平常組員晚到了,我可以笑著問你這小王八蛋去哪了?
但家人晚歸,我菜都冷了,接下來得重新熱菜,心情不好,還是得安慰他說:「啊、今天上班辛苦啦?什麼事情忙到這個時候啦?」之類的。
沒有、我不是把菜看得比家人重。
不過關心是真,疲憊而來的不爽也是真罷了。

如果這篇文最後要下一個溫馨的結尾,應該是要描摹場景,寫家人吃飯時的噓寒問暖與家長裡短,寫黃色燈光下,大家疲憊又滿足的笑容,寫美食帶來的寬慰。
若要再八股一些,還可以感嘆家人過往煮菜的辛勞,我開心自己能盡一份孝心之類的。哇、還可以引用「施比受更為有福」,強調勞動美德。
但現實不是一篇散文,現實就只是一天又一天的生活。
晚餐桌上可能是一言不發的進食,可能是各自滑手機。可能是各自對工作的吐槽,可能是討論接下來的家庭事宜。
一天一天、一餐一餐。
不過是平凡而多又細瑣的小事組成罷了。
133會員
354內容數
坑坑相連到天邊,厭世型斷更作者。一個愛說垃圾話,寫文特別慢,CP跟愛好非常雜,工作幹爆多的傢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