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概是今年僅剩的夏日感時光了,雖然上班路上還是看到不少人穿著羽絨外套和厚料毛衣,在高溫30度的白天,希望他們不要中暑才好。
上周六的心心念念的外食終於得以成行,不過因為下班時間晚,最後還是選了居酒屋。花錢吃別人做的料理,心情就會先好一半,雖然這餐也不便宜,但錢不就是用來買開心的嗎@@
寫這篇的時候一時想不起禮拜天幹嘛去了,後來才記起來從禮拜六晚上酒足飯飽回家,到禮拜一早上我老公出門上班的這段時間,我們兩個人只有吃東西時是清醒的,其他時間都各自在沙發和床上睡覺。這種不健康的養豬日一週最多只能有一天,所以禮拜一我早早就起床切換好家政婦模式了。
希望努力洗東西可以洗掉一些體重。
本日的全室大掃除歷時四小時,連陽台都刷乾淨了,但我家沒打掃前也長這樣,看完照片有點無感。
家母每次看到我家的照片都會叮嚀:不要再買了。但我活到快50歲了還是在忤逆她。
相較之下,清浴室淋浴間玻璃的水垢辛苦點,不過我每天洗完澡都會順手用刮刀刮乾淨,有垢,刷就是了,要是自己的房子我早把矽力康和門全打掉重弄了,還好不是我的,錢可以省下來。
順手整理了一下空鳳寶貝們,讓它們喝水吹風曬太陽,繼續頭好壯壯。
整理完家裡差不多也要準備晚飯。週一市場公休,是國定清冰箱日,冰箱裡只剩四條糯米椒,連片菜葉都沒有,但沒有青菜我也沒在怕,因為我有自己做的酸豇豆。
退凍一包肥一點的絞肉、再撈幾條酸豇豆出來,基於清食材優先的原則,糯米椒去籽切末一併使用,再切些剝皮辣椒末、辣椒末和蒜末,絞肉煸出油,下一點醬油炒到焦香,丟入切好的食材,一些糖、鹽、胡椒粉和花椒粉炒熟,超級下飯,有綠有紅有黃,有酸辣鹹香,是自家才有的美味,有酸豇豆炒肉末,就一定要煮白粥,這是我個人小小的堅持。
是日晚餐:酸豇豆炒肉末,乾煎紅甘,蔥蛋捲,白粥。
這罐酸豇豆是最後一罐了,今年醃了很多,但吃得也很勤,產季結束,吃完就等來年春天。
週二下午有個很重要的行程。第二劑疫苗已經預約好,地點就選在衛生所,而我個人為了因應這個重要行程,早早就幫自己安排好三小時散步活動,動線和時間規畫堪稱完美,計畫通來著。但一個人出門閒晃也是得講究一下穿搭,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之前送了個可愛的紅色牛津包(還是從英國來的)給我那上大學的外甥女,結果慘遭嫌棄,誤以為年輕女孩都喜歡紅色,原來這就是代溝。
年輕女孩不揹,那就老阿姨自己揹吧。
吃完下午茶、打完疫苗,又步行到黃昏市場買菜。因為沒有推小車車,所以買的不多,反正能應付一個禮拜晚餐就好。三顆柿子100塊,菜頭、四季豆、小黃瓜和茄子共210塊,豆腐10塊錢,一斤蛤罵160塊,肉絲和小排共220,雞腿一隻185。看到皇帝豆了,但半斤要150只好再等等,牛蕃茄價格依然很高,一斤還要95,那就算了。
平時去市場都是棒球帽加T恤和拖鞋,推著小車車逛市場,老闆娘都是大姐大姐的叫,這回有打扮去買菜,結果被叫妹妹,連買豆腐老闆都說不用錢要送我,但我還是付了10塊錢就是,菜攤的老闆娘壓根沒認出我就是那個大姐啊。
家裡吃的肉類還是以豬肉和雞肉為主,但維持一週至少吃一次魚的習慣。關於豬肉,我個人是習慣在傳統市場買溫體豬,倒不是說溫體豬多好吃,而是購買數量、部位和組合有彈性得多,不過站在食品衛生的角度,溫體豬恐怕不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台灣的夏天實在很熱。所以我會特別挑有冷凍冷藏櫃的肉攤消費,老闆賣完檯面上的肉才會從冰箱裡拿新的出來分切,降低汙染風險,我自己的菜車裡有內建保冷袋,夏天上市場回程自備冷鏈,儘量做到滴水不漏了。
豬肉絲和絞肉是家裡冷凍庫的必備食材,我會自己挑部位,再請老闆秤完洗過後當場切、絞,肥瘦粗細都能現場客製,很方便。通常會各買半斤,回家後分裝成三份,只留當天要吃的放冰箱,其他的收進冷凍。多樣買、少少買冰箱有出才有進,這是居家食安的第一步。
既然出門前已費心打扮,晚餐就不想再吸油煙,包個飯捲好了。一人民調顯示,我老公對於韓式飯卷的熱愛大於日式壽司,既然打定主意包飯卷,那就包韓式的了。牛肉絲和海苔樓下超市就有,少了醃黃蘿蔔就是。
牛肉抓醃好和泡菜洋蔥一起炒,燙好胡蘿蔔條放涼,切小黃瓜,煮好的白飯用韓國麻油和鹽拌勻,備料完畢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包好之後刷上一層麻油,有飯有菜有肉,而且連我老公明天的午餐都捲好用鋁箔紙捆好了,雖然他早上就會吃掉。
是日晚餐:韓式包飯捲。
週二上超市買牛肉絲時順手拎了半顆白菜回家,為的是和雞腿、豆腐與蛤罵搭配。
之前做白菜雞湯都是挑假日時間,用抹紹興蒸過的金華火腿以及泡發的珠貝一起燉湯底,但下班後是沒那個閒情逸致的,不過下班後想喝雞湯也不是沒有速成法。
跑過活水的雞腿洗淨瀝乾,鍋裡放油煸些薑片蒜頭及蝦米,將白菜梗葉分切,鋪好菜梗、放入雞腿塊、擺上豆腐,然後倒入滾水轉大火煮,淋些酒,大滾後轉小火蓋鍋半小時,再開蓋放入菜葉,最後放入蛤罵煮開就好。油煎過的蒜頭煮化後會帶來白色的湯頭,蝦米會襯托出白菜的鮮甜,要再飽足點就煮點麵一起配,非常簡單的。
整鍋調味只有鹽巴,但有菜有肉,非常鮮甜營養。
是日晚餐:白菜豆腐蛤罵雞湯。
兩個人一餐當然是吃不完一鍋,把蛤罵吃完後的湯底冰過一晚會更好喝,這是肉湯鐵律。
周四的晚餐把剩下的湯底加點開水煮了雜炊,剩下半斤大蛤罵一起入鍋煮,吃的時候灑點胡椒粉,一整鍋渣都不剩。
是日晚餐:白菜蛤罵雞湯雜炊。
我每天早上起床盥洗後的例行公事是濾水、煮水、磨豆,沖咖啡,中間的空檔會把前一晚洗乾淨晾乾的鍋碗瓢盆收進櫃子裡,然後邊沖咖啡邊想好晚餐要做些什麼,再將肉類從冷凍庫裡拿到冷藏退凍。週五出門上班前拿了包肉絲到冰箱,就是為了四季豆。
四季豆要用油煸透才好吃,和抓醃過的肉絲與洋蔥絲一起炒,記得豆、肉要分開炒熟再一起炒才好吃。鮮辣椒用完了,就放乾辣椒和剝皮辣椒,最後加大量胡椒粉炒到乾爽,晚餐除了乾辣椒,什麼都沒剩。包飯捲剩的兩條小黃瓜切段去籽,用點鹽殺青,冰開水沖一下淋上日式胡麻醬和海苔香鬆,配菜就完成。
是日晚餐:肉絲煸四季豆,胡麻醬拌小黃瓜。
煮到週五晚上,冰箱只剩下兩條茄子和一條蘿蔔,留到周一晚餐用就完全清空,本週依舊執行得很完美。食物就是要趁新鮮吃完,堆在冰箱裡是不會生利息的只會爛。
以上就是本週的餐桌流水帳,本週當然是有亂買,東西還沒送到所以沒得曬,只好先跳過,剩下的篇幅就留給廢話了。
前幾天花了一點時間上網看完最近挺夯的美食引戰文,閱畢後只覺得留言比PO文來得有趣多了。
台灣有沒有美食呢?我很少在外面吃飯,因為一趟出門吃飯都要吃掉我老公兩千塊起跳,而且多半都是吃日本料理或牛排,所以台灣到底有沒有美食,我不確定,我只能確定汐止沒有美食。但「美食」這個命題,套句蔡瀾說的:吃的都是鄉愁和偏見。大師一錘定音,黃秋生的鄉愁和偏見跟你我的都不一樣,哪有甚麼好討論的。
不過,其他人開的地圖砲裡倒是有很多可以來講講的東西。
我不懂飲食文化,離美食家的程度也很遠,就以一個煮飯婦人和消費者的身分來分享一點個人感想吧。
當然我也會有不想煮飯的時候,會叫我老公隨便拎點吃的回家,或到家附近隨便解決,不過我是不會稱其為外食的。外食對我而言有其儀式性,我向來很慎重對待,踩到雷會非常生氣。然而,死老百姓是沒有天天過年這種事,關於吃,有一好沒兩好,真要便宜又美味,用餐環境恐怕也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如禮拜天晚上我們去了間火鍋店吃飯,我點了店家招牌的龍骨湯底,我老公問我味道如何?
嗯,就大骨粉加奶粉啊。
但我不會嫌棄大骨粉加奶粉的湯頭,一鍋鍋底只要165,要嫌什麼?我都穿拖鞋出門了,求的就是個粗飽,重點是人家的食物和用餐環境乾乾淨淨,既然只求便宜和飽足,當然是衛生優先。
話說回來,生活在台灣,只要把錢噴出去有什麼吃不到?像我們錢不夠噴又愛吃,只好自己買東西回家搞。例如上餐廳吃蟳吃螃蟹,按兩計價,有頭髮誰想當禿子,能一人吃一隻誰要跟別人分著吃,無奈要吃到飽口袋得夠深,不夠深的人,就勤勞點跑趟漁港買不就好了,哪來這麼多內心戲@@
至於生抽老抽,我是不懂會分老抽生抽的人有多了不起,更何況這既不是台灣人的料理習慣,也不是台灣人的用語。便宜醬油30幾塊買得到,300多塊也不是沒有,選擇還很多,再者,醬料也不是料理主體,多數人不懂生抽老抽、不用蝦醬,這有什麼好崩潰的我也不懂。
煮飯多年,貴的醬油我用的可多了,族繁不及備載,就隨便找幾張照片給大家看看。
以上這些都是單價很高的醬油,像御鼎興的濁水琥珀,還一定得放在冰箱保存,不然很容易發霉。蒐集醬油是興趣,同時也只是好奇吃起來味道如何,花錢買醬油圖的是開心,不是為了變成醬油法西斯。而高檔醬油我也只用在當蘸料和處理特殊的好食材時,平常煮飯是不會用上的。做菜用的好醬油與價格和種類無關,我平時最愛民生食品行的壺底油精,頂多加個李錦記蠔油就很夠用了,誰跟你分什麼生抽老抽。
再談食材,自家開伙可以不時不食,淨挑當季最好的,但開門做生意可以嗎?不講別的,光是一年四季供應本地蒜頭和洋蔥就有困難了。至於彈塗魚,不要說年輕人了,就連我爸媽那個年紀,搞不好都沒吃過幾次花跳,但有件事真的要拿出來說說:那個比10塊錢銅板大蛤罵沒那麼難買。
我們家平常就買這麼大的,而且不用媽媽寄,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產地買。家附近的市場就有,一週賣六天,只休週一,一斤要價160,老闆還會送九層塔,買回家不用再吐沙,冰冰箱至少可以放上三天不壞,貴一點,但不到死老百姓吃不起的程度。喔,對了,要買大蛤罵記得在傍晚4點半前到市場,因為4點半之後160/斤的水槽通常都是空的,只剩下100/斤的可以撿。
再者,嫌本土蚵仔不新鮮,澎湖馬祖產季一到都有新鮮貨,錢噴出去買就有。而且也沒多貴啊,就是得用花點功夫刷洗乾淨而已。
另外,說到烏魚子,抽真空袋放冷凍有什麼問題我也不懂,我家冷凍庫隨時都有好幾片,地中海式的熟成烏魚子我都還會刻意凍上一兩年,味道還更好呢。
以上這些食材自己買回家處理都稱不上貴,也沒多難買,不想自己做,其實花錢上好餐廳吃,也沒多困難,還比自己做的更好吃,但拿這些食材的等級去要求做小生意的店家,不是把美而美當成樂子(天龍國老牌美式早午餐廳)吃嗎?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以前幾天那鍋白菜蛤罵豆腐雞為例,仿土雞腿一支180、白菜70、大蛤罵算半斤80,豆腐10塊錢,薑片蝦米不計,不計人工一鍋成本就要350元,我老公還問我,為什麼沒放珠貝?我今年沒買珠貝,用的是劍蝦乾,雖然味道也很好,但我老公就是覺得比以前下珠貝煮出來的湯底遜色。小干貝一包都要750塊起跳喔,在外頭你願意花多少錢點這一鍋?或許應該這樣問,出門吃飯兩人只有350塊錢的預算能吃什麼?能點一鍋白菜大蛤罵雞湯嗎(而且不能用肉雞喔)?
最後,為什麼要堅持在台灣找道地的淨雲吞和叉燒?找不到道地的港式料理怎麼會怪台灣人哩?不是應該怪香港人不來台灣開店嗎@@
其實在我看來,對「美食」標準過度敏感、內心戲旺盛、說穿了只是個人消費能力沒達到一定門檻而已,只要調高恩格爾係數就可以改善,至於憤世嫉俗、口不擇言與厭女比較難解,這和性格養成與個人修養關係比較大,沒什麼救。總之呢,吃明明就是很簡單的事,最難的只有「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週日起全台急凍,第一波寒流來得很早,大家要注意保暖,而保暖首要就是要吃飽吃好,不要餓到自己了,祝福大家都能順利找到自己的鄉愁與偏見。